<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到大冶一些带有古迹的地方转转,如古街、古巷等,寻找一些创作灵感。那天走到新街小学时,突然就想到前面徐家垴那里,有一条古石板街,据说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并且还是大冶城区仅存的一条古石板街,很有一些历史文化底蕴。于是我便拐进石板街。石板街不过二三百米长,处在一个斜坡上,宽不过二三米。两边房子高高低低、陈旧破烂,但是店铺密密麻麻。我边走边看,突然看见旁边一条窄窄的昏昏暗暗的小巷子里,两边陈年老墙上挂满或者摆满了一些书法作品。我心里一亮,心想应该可以走进去看看,或许可以碰到一个写书法的老人聊聊天。于是我从那些书法作品中小心翼翼地走进去。“请问里面有人吗?”“有人,请进来!”我听到一个亮堂堂的声音从里面传来,于是我上了几级台阶走进去,看见一个五十左右的中老年人,在房内朝我招手。</p> <p class="ql-block"> 说他中年,是看见他器宇轩昂,说话中气很足;说他老,是看见他头发有一些发白,总之给我的印象,不像看到的一些老艺术家那样,有一种弯腰驼背、日暮西山的苍桑感。而是看去很精神,反应也很敏捷。“请问你有什么事吗?”他面对着我,站在一张大写字台旁边,一边提笔写字,一边抬头看我。客厅不大,仅放得下那一张大桌子,桌子上堆满了已经写好或者还没有写好的一些书法作品,桌子周围也摆满了书法作品,墙上也挂满了大大小小的书法作品和一些合影,总之没有多少空隙容得下几个来访者。我站在他桌子对面一张椅子跟前,一边欣赏满屋的书法作品,一边打量眼前这个说老不算老的中年人。“没什么事,想进来看看。”我说明来意后,他很热情,忙招呼我坐下,一边问我喝茶不,一边继续写他的书法。我看见他在一些纸上龙飞凤舞地写着毛笔字。“谢谢,我带了茶。”我将茶杯亮给他看看。“需不需要添加一些开水?”“不了。谢谢!”于是我们两个就开始聊起天来。</p> <p class="ql-block"> 他听说我是写文章的,想写写古石板街的前世今生,似乎打开了话匣子,很感兴趣地向我介绍起自己来,说他叫宋进,专门搞书法的,并且指着墙上一幅老人的黑白画头像对我说,“你知道他吗?”“哦,朱其政?”我站起来往前够着身子仔细看了一眼画像旁边的文字。“不是很了解,只是听说他的书法搞得很好。”我因为没有跟朱其政接触过,只是偶尔在一些地方见过他的大作,知道朱其政曾经是大冶一个文化名人。“我跟你说,我师傅不是一般的搞得好,而是搞得特别好!”宋进见我说起朱其政有一些轻描淡写,很是有一些意外,忙向我介绍起来,“他在大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妇孺皆知!你看墙上他题写的‘精进堂’三个字。”我看客厅墙中央“精进堂”三个字,旁边还有一幅对联,“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苍劲有力,潇洒飘逸,果然气宇非凡,有大师之风。宋进进一步对我介绍朱其政: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黄石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榜书乃其所长,既稳重雄浑,又不失酣畅淋漓,结体通俗又每出奇险。自成一格,被称为“朱体”。</p> <p class="ql-block"> 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法作品展览,并获奖无数。目前东方山、黄石逸趣园、大冶青龙山公园、陈贵雷山等风景区的门楼上面的大字或者两边的对联字均出自其手,连君山公墓门楼两边对联都是他题写的;在大冶世纪乐园两边门柱的对联,也是其题写的墨宝,“登斯楼把酒临风鉴古观今饱赏千秋湛月,看此日腾蛟起凤流丹溢彩笑迎十路英豪”,龙飞凤舞,刚劲有力,一时成为佳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石地区各企事业单位、个体商店的牌匾之名称,数以千计的均请他题写。朱老师在诗词、楹联方面,艺术造诣也很深。存世作品有:“玉带缚飞龙,莽莽苍苍蟠半壁;金城凌伏虎,贲贲矫矫踞中华。”在中央电视台获奖;题黄石逸趣园紫竹亭:“风动湖光浮日月,水摇竹影钓乾坤”;题磁湖逸趣园掩胜楼:“阆苑新开,欲与王维争画笔;磁湖重咏,敢同苏子匹风流。”题青龙山公园:“一园萃万方景象,万载显一代风流”等等。宋进如数家珍一般向我介绍朱老师在书法和楹联方面的成就。“师傅的字,现在一字难求、一字千金。”宋进介绍完客厅墙上朱老师留下的书法遗作之后,仍然意犹未尽,带我走进里屋去,在两间同样不大的房间墙上,都挂有朱老师留下的一些墨宝,有一些还真是孤品,只有在宋进这里才看得到,说明宋进跟朱其政师徒关系的亲密程度。</p> <p class="ql-block"> 墙上还有正慈、孟华生、陈又平、刘云亭、黄谷子等大师的书法真品。“真没想到,在徐家垴这样一条狭窄、颇不起眼的石板街上,还藏有不少书法大家的真迹!”我不由得感叹起来,石板街曾经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觉得此趟不虚此行。朱老师书法成就这么大,据宋进讲他又在石板街生活过,政府应该重视这一条古巷,给朱老师故居挂一个牌子,也算是纪念他,留下一些遗迹,供后人参观。“那你是怎么拜他这个大师为师的?讲给我听听。”我对这个很感兴趣。“唉,说来话长。”宋进带我回到客厅,请我坐在他对面,很有感触地对我讲了他拜师的经过,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宋进是金湖人,当时住在马叫大街上。八十年代那时,金湖大剧院门楼上那几个大字就是朱老师题写的。当时朱老师被金湖政府的领导请去写那几个字时,宋进听说了,特地赶去拜见朱老师,因为宋进从小就非常喜欢写字,对朱老师这个书法大家,也听说过,心里十分仰慕,一直想跟他学习,拜他为师,可是一直都没有机会接触到他。</p> <p class="ql-block"> 所以宋进听说他来了之后,认为是一次好机会,于是找到金湖政府去。在政府找到朱老师时,他正好把“金湖大剧院”五个字写好了,摊在地上,一笔一划,像刻到纸上去似的,入木三分。当时宋进见到朱老师很激动,生怕错过了机会,赶忙上前去打招呼,表达对朱老师的仰慕之情,然后说自己喜欢书法,想拜朱老师为师。朱其政对宋进笑了一下,叫他现场写几个字看看。宋进当时也只有十二三岁,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也不怕出丑,就当着朱老师、还有金湖政府那些领导的面,写了几个毛笔字。朱其政看了,倒没有说什么,可是旁边金湖政府那几个领导却笑宋进,问宋进“朱其政是谁,知道吗?”宋进说“是大书法家啊!”他们笑得更厉害了,其中有一个还说了一句,“回去撒包尿吧。”宋进懂他的意思,是说,“你的书法这么差,朱老师怎么会收你为徒呢?不知天高地厚,不如回去撒包尿照照自己。”朱其政见那个领导当场这么羞辱宋进,赶忙阻止了一句,说,“对孩子说话不能这么说。”然后安慰宋进说,“你有这个愿望是好的,值得鼓励,可是你还小,又住在金湖,到大冶来去不方便,也不安全,回去好好练练书法。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p> <p class="ql-block"> 看见宋进很失望,接着又鼓励宋进一句,“等你长大了一些,回去练个差不多了,再来找我。”说完拍拍宋进的肩膀,就被那些领导前呼后拥架着走了,说是去吃饭。就这样,宋进第一次拜师失败,无功而返,被那些人嘲笑了一回,也被朱老师当场委婉地拒绝了。走在回去的路上,宋进的心情非常糟糕。虽然被那些人耻笑,可是宋进并没有灰心丧气,热爱书法的热情仍然高涨不退,并且朱老师鼓励他的话还响在耳边,让他心里有一些温暖。回去以后发狠心苦练了两年书法。心里想:朱老师不是对我说过,等我长大了一些,练个差不多了再去找他吗?宋进一直在等待这样的机会再现。也许是上天安排,两年以后的一个周未,春风拂面,艳阳高照,宋进上大冶街去买东西,竟然在大冶街又遇到了他最崇拜的人朱其政。那天,宋进看见一群人围成一堆,不知道在干什么,好奇心作祟,上前一问,说是朱其政在里面给别人铺面挥毫题字,宋进一听很激动,认为机会又来了,于是拼命往里挤进去看。当场围观的人很多,宋进探头进去时,正好看见朱老师在提笔挥毫,书写“古街餐馆”四个榜书。字通俗不失大雅,端庄而不失内敛。</p> <p class="ql-block"> 当他最后一笔写完时,四周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都说他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宋进听了心里更激动了,心里想:一定要拜朱老师为师。朱老师写完字后回去,其他围观的人也慢慢散去,只有宋进长了一点心思,偷偷地跟在他后面,看他住在哪里。后来一直跟到这条古石板路,看见他进屋去,才知道朱老师原来住在这套老房子里。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宋进就从马叫搭车到大冶,然后走到徐家垴这条古巷子来找朱老师,并且还问他母亲要了几块钱,买了一个大西瓜作为见面礼带去。因为事隔两年,当时朱老师并没有认出宋进来,就现场叫宋进写了几个字,看了之后摇了摇头,送了一本字帖叫他回去对着字帖好好练练,“练字不练帖,到老一场空。”朱其政之所以没有收他为徒,是因为当时他的名气太大,徒弟也很多,想拜他学习书法的人也很多,所以宋进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字辈,那时书法功底又太一般,用一句行内话叫还没有入门。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朱老师租住在石板街这套百年老房子,房间很小,根本容不下几个人,没法收他为徒。就这样第二次被朱老师委婉地拒之门外,临走时还不忘叫他把西瓜带回去自己吃。那时,宋进还只有十四五岁。宋进被朱老师打发走了之后,走在石板街上,心情比两年之前那次更糟糕。</p> <p class="ql-block"> 好在他得到了朱老师送的一本字帖,回去以后更发狠心,对着那本字帖又是拼命苦练了两年。这样练了两年之后,正好那年他家搬到大冶城关来居住,离石板街近了,他的心又不安分起来,于是不招自来,再一次找到徐家垴这条老巷子来拜见朱老师,还是希望朱老师收他为徒。当时朱其政还是没有认出宋进,但是看了他苦练了两年的书法作品以后,点点头,说功底还可以,有书法天赋,有悟性,再好好打磨打磨几年,应该可以出人头地。并且开始认真指导他,教他如何练字临帖。就这样星期天或者寒暑假宋进就跑去跟师傅学习书法,跟其他学徒错开时间,前前后后也跟着学了几年。朱其政治学严谨,教授认真,从握笔姿势到临帖一撇一捺,极讲规矩,多一分少一毫都不行。有时还叫宋进举着握着空笔的手,悬空保持一种姿势,半个小时不准抖动一下,以训练手的定力;同时为了增加手感,还在宋进握笔的那只手腕绑一些东西以增加重量。就这样,夏天天热,石板街的破旧老房子因为小,不通风,闷热难受,宋进练得汗如雨下。那时又没有空调,只有一把破电扇,吹得摇头晃脑,吱吱作响,宋进还要让风吹向在旁边同样提笔泼墨题字的朱老师那一边。到了晚上,宋进回去在家里继续苦练书法。</p> <p class="ql-block"> 那时还买不起蚊烟香,他母亲只能用一些稻草编一个草把,洒一些水,保持不干不湿,点燃用浓烟驱赶蚊子。有时呛得宋进眼泪直流,咳嗽不止,只好跑出门去透一口鲜新空气。没过一会,又进屋,感觉太闷热,他就提一桶冷水来,把双脚泡进水里。或者干脆脱去衣服,仅穿一条短裤,赤膊上阵,在昏暗的10瓦灯光下,继续练字。有时烟把烧完了,蚊子一窝蜂跑进来,咬得宋进全身面目全非,他都浑然不觉。上床睡觉后才感觉又痛又痒。到了冬天,外面冰天雪地,屋内同样冰窖一样寒冷,宋进练字时冻得手脚麻木,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住了。有时冻得实在握不住毛笔了,他才停下来,用嘴巴的热气哈哈手,跺跺脚,又继续练字。那时家里困难,没有多少钱买纸,他就到处找一些废旧报纸、硬纸壳来练字,把墨用水化淡一些,等干了,再在上面反反复复写字。有时实在没有纸没有墨了,他就用石头在墙上,或者用树枝在地上、沙上练字。或者用毛笔蘸清水在桌面上、水泥地上练字。在学校里,学校的黑板报基本都是他包了。那时金湖和大冶有一些单位,门口或墙上铺了地板砖,很光滑,也好写字,宋进就跑去用毛笔蘸水在上面练字。等干了再反反复复写一遍。就这样,宋进利用一切条件,寻找一切机会,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再加悟性大,又不怕吃苦,在朱老师的严格指导和训练下,宋进书法果然大有长进,字也越写越好,深得师傅点头赞赏。</p> <p class="ql-block"> 到了2009年,是宋进关键一年,也可以说是他书法突飞猛进的一年。因为这一年12月份师傅大病一场,临终之前一段时间,身体很差,需要人照护,于是宋进特地跑到师傅家里去陪伴师傅,跟师傅家里人轮流照护师傅。轮到宋进照护时,晚上跟师傅睡在一张床上,盖一床被子,给师傅暖脚;白天给师傅端茶倒水、端屎端尿伺侯他。朱其政看见宋进为人真诚,伺侯用心,照顾细心,感到很欣慰,于是带病手把手教他如何写字,知道自己来日不多,甚至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教授给他了。自从那次跟师傅形影不离呆了半个多月以后,宋进的书法突然好像着了魔似的,突飞猛进,似乎一下子悟透了书法的真谛。这样他就成了朱其政的关门弟子,直到师傅于当月27日寿终正寝,享年83岁。说到这里,宋进有一些伤感地说,“师傅有恩于我,临终把真东西传授给我,当时他老人家走时,我在旁边还大哭了一场。”“啊,很感人,很有传奇色彩!这也是你一片真心感动了朱师傅,把你当得意门生,才把真东西传授给你。”</p> <p class="ql-block"> “那是,将心比心,师傅那么喜欢我,关心我,尽心尽力教我写书法,付出了许多时间、精力、甚至心血,我就是一块木头,也被师傅的认真精神感动了。师傅对我来说,就像我的父亲一样,恩重于山。我平时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他老人家的,只能在他病了的时侯,作为一个子女那样,陪伴在他身边,好好伺侯他,用心照护他。不然,别人要骂我是一只白眼狼。没有想到这一次师傅病得特别厉害,甚至危及到了生命。师傅临终前两天,已经站不起来了。看着卧病在床的师傅,身体很虚弱,骨瘦如柴,我心里非常难过,在旁边偷偷流眼泪。记得那两天,师傅吃不下,也拉不出来,非常痛苦,我就用手指伸进去帮他慢慢抠出来。”宋进回忆起与师傅在一起的那些难忘的岁月,很温馨,也很伤心,感慨万千地说,“我很幸运,成了师傅的关门弟子,这是多少人都求之不得的,让我碰到了,才有今天的一点造化。”“师徒如父子,这种感情也是最真挚,最感人的。”我被宋进讲述他与朱其政交往的那些故事感动了。“世界上有一种爱,叫父子之爱、母子之爱、夫妻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还有一种就是战友之爱、师徒之爱,都是人间一种大爱,大爱无疆,能够感天动地。”</p> <p class="ql-block"> 嗯,那也是,碰到这么好的师傅,曾经对我这么好,怎能不叫我铭记在心,永远怀念他?”二我见宋进谈到师傅朱其政临终之前的情景时,很伤感,于是我陪他喝了一会茶后,平复了一下心情,宋进接着讲。说起宋进搞书法的经历,也是一波三折。他大学毕业以后,在黄石大桥公路局上过几年班,因为太喜欢书法,到了鬼迷心窍的地步,就是平时吃饭,也不经意之间喜欢用筷子在桌子上划拉几下。虽然再没有用石头、树枝作为笔在墙上、在地上写字了,那时有了工作,条件也改善了很多,不再为没有笔、没有墨、没有纸操心了。但是因为太热爱书法艺术的缘故,经常把他搞得日夜颠倒,精疲力尽,班上不成班,字写不成字,后来一狠心干脆把安稳的工作也辞了,为此一家人都骂他傻。可是宋进追求艺术的脚步,谁也阻挡不了。就这样宋进回到大冶县城以后,四处沿着师傅的足迹寻找创作室,去过勘头尖,到过老文化馆,最后才来到石板街朱师傅原来居住过的“精进堂”落脚,租了这套百年老房子,一心一意搞书法,就是希望师傅在天之灵能够保佑他,事业有成,搞出一点名堂出来。</p> <p class="ql-block"> 宋进果然不负众望,在这里一搞就是很多年,并且成绩斐然,响誉鄂东南,是大冶第七期工匠,大冶书法工匠还只有他一人得此殊荣。在殷祖黄三房、董家口、罗桥等诸多祖堂祠堂等古建筑上都有他的题字墨宝,在青龙山孔庙碑林也有他一块刻石。在黄石酒楼、茶馆和办公区等请他题字的,更是不计其数。宋进喜欢篆刻,成绩亦斐然,可谓风貌独特,布局灵动,刀法自然,碑意浓郁,在他的印痕中既能感觉到刀和笔意贯通。刀笔的完美结合,使本普通的石头变得神彩飞扬,韵味十足。很多书法大伽都请其治过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总算苦尽甘来,功成名就,终成一方大家。”宋进的经历感染了我,不由得赞了几句,“皇天不负有心人,努力总有收获。搞艺术是一种追求,一种情怀,需要像你这种勇往直前、不顾一切的精神。”“我的书法艺术观念是走群众路线,服务人民才是我书法的宗旨。</p> <p class="ql-block"> 我的书法早己登堂入室,家喻户晓。”“这从你给很多祖堂、祠堂、酒店、铺面、门楼等泼墨题字,都可以看出来,你是走群众路线的,这 一点恰恰证明了你是继承了你师傅的衣钵,他在大冶乃至黄石,在群众当中留下了大量的题字墨宝和诗词楹赋,确实难能可贵,值得颂扬。我们搞文学搞艺术的,就是要贴近人民群众,扎根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当中开花结果,这才是我们搞文学搞艺术的人的价值所在。你学的是什么体?”“我师傅独具一格,被别人称为‘朱体’。在我看来,师傅就是书法的高峰,他的独特朱体不应只属于大冶,应属于整个卾东南书法界。当今书家多,作品式样也多,但见有传统功力的却少之又少。我在全国到处跑过,像师傅这样的传统书法可谓基本很少。我跟师傅学习了很多年,掌握了师傅的笔法,继承了师傅的衣钵,但是我又不仅仅局限于师傅的‘朱体’,后来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和临摹了古代很多大师的书法,在师傅‘朱体’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的书法体系,被众人称为‘宋体’。‘宋体’植根传统,吸收朱体以及诸多名家营养,把世俗与佛文化联系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我采取弘一法师的内敛用笔,藏锋于笔端,刚柔相济,风神独特。隶楷行均能,行楷独一无二。“哈哈,‘朱体’、‘宋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p> <p class="ql-block"> 我看他写的字,听他讲的话,很赞赏和认可他这个书法家。他就是一个潜心研究传统书法的大书家,在他身上我看见了朱老师的根脉,我喜欢他的执着不疲,更欣赏他的字。现在鄂东南一带或在网上、抖音上对他的评价很高。“短短的一条古石板街上,有你们师徒两个书法大家,也确实不简单。”我不由得感叹一声。“这条古石板街会因为你们师徒俩而名垂千古。”“这话说我师傅可以,说我就言重了。不过古话不是说,千里马常有,而发现千里马的伯乐不常有。我正因是朱师傅的关门弟子、得意门生,被师傅培养过几年,所以才终成正果,取得了一点成绩,被别人看得高,受到别人的尊重。”“那也是,名师出高徒,说明引你入门的那个人很重要。正是因为你是千里马,被你师傅这个伯乐发现并加以栽培,才有你今天的成就。”“我师傅当年与刘云亭大师关系最好,当时刘老师是大冶古文学泰斗、文化名人。在青龙山公园还有他写的东西。他们两人还联手为我创作了一副对联,刘老师出联,朱师傅书写,‘宋有苏黄唐有柳,进求墨韵稳求功。’把我的名字两个字镶嵌进去,这幅联对我的精神作用最大,我是在按两个老师的鼓励,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书法之路,至今都感激不尽。</p> <p class="ql-block"> 刘老现在九十高龄了,身体仍然很硬朗,经常提笔挥毫。我也经常去看望他老人家。他对我在古文化和书法方面的指导也很多,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我曾经听我师傅说过,那时刘云亭老师经常到石板街来,找我师傅喝酒聊天,一起讨论书法、楹联和印章艺术,聊得不亦乐乎,喝得也痛快淋漓。他们两个彼此关心,彼此照顾,成为莫逆之交。”宋进接着说“肖文轩老师也来过石板街。他善书和诗联,是一位字富五车、德高望重的老者,并且还是吴少勋的伯乐。他过去是黄石二棉即大冶纱厂厂长。可惜已故多年。他与朱师傅是志趣相投的诤友。他来石板街时,曾对我师傅说过,说我是朱师傅继承人的不二人选。所以,我对肖老师这个伯乐,也是一辈子感激不尽。”“是啊,人生在关键时刻都需要一个人推你一把,这样你就上去了。假如他踩你一脚,你就下来了。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我突然想起来了一点什么,就说,“你师傅喜欢喝一口,我刚才听外面邹师傅说过,说你师傅烟瘾还很大,是真的吗?”“这不假,我师傅抽烟才厉害,人称‘烟鬼’,一天要抽几包,一根接一根,又被称为‘不熄火’。</p> <p class="ql-block"> “哈哈。”说到这里宋进笑了,“记得师傅那时工资也不多,拖家带口一家人要生活,为了节约钱,就到附近农民手上买一些鲜新烟叶回来,叫我帮他锤完筋后拿到门口去晒,晒干以后又用两块木头夹紧,帮他刨成烟丝。有时他也买一些干烟叶回来。有时我看见师傅烟抽完了,烟瘾来了,就把刚才丢在地上的烟屁股捡起来,继续抽两口。或者实在来瘾了,就用写了字的废纸卷成烟,来两口过过瘾。逢年过节,要是徒弟孝敬他,给他送一条烟给他抽,比送肉给他还高兴。”“这对身体健康有多影响啊!”“可不是,我也劝过他叫他少抽些,可师傅摇摇头苦笑一声说没办法,已经上瘾了,并说搞书法和诗联创作,没有烟,根本写不出东西出来。事实也是如此,我经常看见师傅写字、创作诗词楹联或者写文章时,烟是一根不离一根。特别是师傅熬夜写东西,更是抽得厉害。这间房子又小,又不通风,师傅抽烟经常搞得满屋都是烟雾缭绕,冬天寒冷关起门来,烟雾更厉害,哈哈,有时我也称这间‘精进堂’是神仙府,一点都不假。”“哈哈,还真是神仙府,烟雾缭绕,如梦如幻。”“因为师傅喜欢抽烟的缘故,他的衣服没有一件是好的,都被烟灰烧了,不是这里有一个窟窿,就是那里有一个小洞。</p> <p class="ql-block"> 为此师娘也没少说他,他听了摇摇头,一笑而过。”据宋进讲,当时朱老师还跟东方山的正慈和尚关系密切,互有往来,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正慈是刘仁八大董湾人,听说在读四年级时,被一个下乡化缘的老和尚看中,当即被带走。那个老和尚就是东方山的常乐法师。他自收小正慈后,对他十分痛爱。小正慈与其他小和尚不同,聪明可爱,灵气十足。他老人家决定把正慈培养成东方山的接班人。从小对他加强文化熏陶和教育,经常请朱其政还有一些当时社会各界名流上山交流切磋,比如有诗联交流、书法交流、佛法交流等。正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慢慢长大。他后来果然不负师恩,适龄考上南京棲霞山佛学院,由于成绩突出,并进北京佛学院深造。最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自颁发证书。由于成绩优异,德才兼备,学校决定让他留校仼教。但正慈不忘师恩,决定重回东方山协助年迈师傅继续山寺烟火。师傅年迈体弱,觉得自己时间不多了,就把方丈一职交给正慈。正慈于1997年12月升座,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年轻,提着笔记本升座的佛法大师。</p> <p class="ql-block"> 正慈重回东方山当方丈,主持东方山佛法日常工作以后,非常重视东方山的传统文化建设,东方山就此成为一个人文荟萃、大师云集的地方。朱其政还有其他一些地方名流经常慕名上山拜访正慈,并赠其墨宝“东台静坐一炉香,终日悠然万虑忘”。在东方山老方丈圆寂时,朱其政还现场泼毫题写“千古名山留胜迹,一重塔塚卧高僧”以示悼念。正慈也来石板街看过朱老师。他们这些大家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讨论书法和佛法,讨论诗词歌赋,泼墨挥毫,切磋技艺,快哉人生。正慈的书法功底非常深厚,得到朱老师还有黄石一些老前辈指导和认可。现在很多地方以及名山大川都有正慈的题字墨宝。他在省内外乃至全国都比较有名气,影响很大,真正的一个有文化的佛法大师。当时在大冶还有一个书法名人,叫陈又平,曾经当过大冶群众文化馆的馆长。他也在石板街居住过。因为朱其政当时也在文化馆工作,所以他们俩的关系也很好。他们住在石板街期间,因为离得近,互有往来,经常在一起喝茶聊天,喝酒泼墨,探讨书法和诗词楹联艺术。陈老师年龄要大朱老师7岁,在大冶成名也早,所以他们俩相互鼓励,相互提携,彼此互相尊重。</p> <p class="ql-block"> 因为宋进是朱老师的得意门生、关门弟子,在某一定程度上也是陈老师的学生。宋进学的是传统书法,正好陈又平老师也非常注重传统书法,于是他非常欣赏宋进,经常关心他,对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提升指导不少,帮了不少大忙。陈又平是大冶还地桥镇人,1920年出生。青年时代曾师承地方进步人士、晚清秀才鲁宗岱先生。由于陈秉性敦厚聪颖过人,深得老师赞许,在完成基础课业之余精研书法和绘画,从而使他的诗文书画彼此涵润相得益彰。当时是大冶城关小学一个教师,因为书法方面的成就,在组建大冶文化馆时,被调去委以文化馆馆长重任,为大冶的群众文艺工作献出了他毕生的才智与精力。在书法方面也扶植了很多年轻人入门上路,培养出了不少本土书法家,是大家公认的伯乐。他在大冶很多地方也留下了墨宝,如北门剧院门楼上“北门剧院”四个大字,还有“湛月楼”三个大字、大冶中医院门楼上“中医医院”四个大字等等,都是出自于他的手。“文革”爆发后,由于家庭成份原因,陈老师受到冲击,被称为“黑类”。陈又平老师被打倒后,朱其政老师在文化馆接过陈又平的书法接力棒,从此以后,开启了“朱其政书法时代”,一直到2009年去世,朱其政老师的书法在大冶和黄石无人能及,他与陈又平是“各领风骚数十年”。</p> <p class="ql-block"> 听说当时大冶黄石每年都要搞一些书法比赛之类的活动,只要主办方邀请了朱其政老师参加,其他有些人听说了就打退堂鼓不去,他们知道在书法方面,没法跟朱老师相提并论。朱老师在石板街生活的那几年,除了以上这些名人名家来往密切以外,还有黄石的樊稼生、李声高两位大师也来石板街看望过他。他们互有来往,一起喝茶聊天,切磋书法和诗词楹联艺术。樊稼生老师是黄石第一届书协主席。李声高老师更是诗联书印高手,曾任黄石人大副主仼,他们都是朱其政老师的生前好友。樊稼生老师曾为朱其政老师的书《朱其政诗书集》题字,李声高老师作序。李声高老师在序中对朱老师非常尊重,评价很高:“先生不仅是书家,亦是诗联作手。”评价其字:“其字结体谨严、笔力遒劲,从其师、摹其字者众矣,俗称‘朱体’,影响大冶书坛几十年。”评价其诗联:“先生诗联,晓畅自然、清新隽永,无着意而见匠心,用俗语而抒雅怀。”评价其人:“俗云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观朱其政先生之诗书,则可想见先生其人;蓝厚面不失儒雅,严谨而不失诙谐;诲人不倦,待人以诚;具仁者之德,显长者之风。”</p> <p class="ql-block"> 在得知朱老师辞世以后,李声高老师等特地登门悼念并送挽联:“声名誉鄂冶,常忆雅怀留雅韵;翰墨满城鱼,每瞻遗笔想遗容。”朱老师去世后,家乡铜山口何夕还给他立了一座石头雕像,上面“著名书法家朱其政故里”几个大字也是李声高老师所题。</p><p class="ql-block"> 从以上这些往来名人名家及评价中,足见朱其政老师当时在黄石书法界泰斗似的地位和份量。作为朱老师的关门弟子和得意门生,宋进不忘师恩,继承师傅衣钵,不忘师傅遗志,发扬光大书法艺术,至今仍与这些名家前辈往来密切,虚心向他们学习、借鉴书法艺术。樊稼生老师曾经为宋进题过“勇猛精进”四个字加以鼓励;正慈也题过“当勤精进”四个字为宋进鼓舞;黄石名家黄谷子老师也为宋进题了“宋有苏黄唐有柳,进求墨韵稳求功。”并为此联配画一幅。黄谷子老师既是黄石书法名家,也是书画家(现在已故)。</p><p class="ql-block"> 花落还开,水流不断。虽然朱老师以及“朱体”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未死,关门弟子宋进和他的宋体在朱体基础上融百家之长,端庄大方,藏而不露,柔中带刚,堪称一绝,一泒正大光明景象。尤适合题写公园、祖堂和庙宇等门匾和楹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谈起现在的石板街,宋进自豪地说,他已继承了朱师傅的衣钵,传承其传统书法精髓,并且发扬光大,现在石板街“精进堂”已成当代大冶乃至黄石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不少书法名家纷纷慕名前来拜访宋进,瞻仰朱其政“精进堂”故居,使这座百年老房子蓬荜生辉,重现精彩。他们在“精进堂”喝茶聊天,交流书法,互相学习借鉴,相得益彰。如朱老师女婿周和先夫妇得知宋进来大冶发展以后,专程来石板街“精进堂”慰问看望他。周和先老师现仼黄石老年大学副校长,书法功底相当深厚。黄石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元成老师是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协会会员,在国画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是国画大师。他是刘仁八人。与宋进是忘年交,相识于2003年,宋进来石板街后,刘元成老师多次来看望和慰问他。可惜的是,刘元成老师没能躲过新冠肺炎,在疫情期间不幸逝世,享年83岁。黄石书法大佬孟华生老师也来“精进堂”与宋进共叙过。书法大腕孟华生老师是黄石进中书协第一人,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书法大家,对诗书画印无所不通,是黄石传统书法泰斗级人物,今年已经80多岁了,身体仍然很健朗。跟宋进关系最好,非常看重宋进这个晚辈,对他在书法艺术方面的造诣非常欣赏,也指导不少,是宋进经常挂念的一个长辈和艺术大师。</p> <p class="ql-block"> 胡绍浚是黄石有名的书画大家,他也经常到大冶石板街来看望宋进,并多次面对面同宋进进行交流点拔。还有黄石著名画家赵晓安老师也来过石板街“精进堂”。原大冶市政协副主席、大冶书协原主席刘金明老师和书法家纪福胜老师也来过,并且刘金明老师还题字“至圣先师”四个字赠送。大冶书法名家王国华、石峰和刘遵鸿等三位老师也来“精进堂”交流过,他们三人都是大冶书协副主席。还有其他一些来过石板街“精进堂”的名人名家,举不胜举。江南七怪也来拜访过宋进。海南麓鳞集团董事长刘陆林先生(大箕铺人)回黄参加招商投资会议时,专程抽空来石板街寻觅朱其政老先生墨迹,并请宋进书写了多幅各种形式的书法作品,有横幅,有斗方,有条屏和对联等。宋进在大冶搞书法创作期间,睦邻友好,注重交流,也特地去拜访过大冶那些书法名人名家,如到“秋水轩”去拜访过王国华老师。宋进到大冶后,王国华老师是第一个与他接触的人,对他比较关心。王国华老师为人开朗,大冶书法名家,王刚在大冶当市委书记时,每年年初一还到“秋水轩”去给王国华老师拜年。王国华老师是大冶书法大伽,他的书法写得潇洒自如,遍布大冶各地。他还当场送了一本书给宋进。</p> <p class="ql-block"> 刘遵鸿善书能篆,其书主攻魏碑,篆刻尤见长。他经常深入石板街与宋进交流书法及篆刻体会。宋进也常去拜访他,对其很尊重,以兄称之。宋进说:“没有遵鸿兄,我也不会迷上篆刻,他可谓我的良师益友。”宋进先后还特地去拜访过程方圆、石峰、吴一农等书法大师。在这里还要特别讲一下曹树江老师,是大冶一个非常励志的老书法家,宋进也非常崇敬他。曹树江老师写字的右手中风以后,不能写字了,就开始用左字练字,现在左手写出来的字,如其右手一样,龙飞凤舞,苍劲有力,自称“甩哥”。性格刚强,字如其人,也是大冶一个知名书法家。曹树江老师因为是宋进在高中当过老师的父亲的学生,他们常以师兄弟相称。宋进在大冶搞书法创作期间,除了广泛结交大冶一些书法名家以外,还喜欢结交一些其他协会的名人名家。如搞诗词楹联见长的姜彬老师,是大冶市诗词楹联协会的副会长。他就是宋进来大冶以后结交的一个忘年交。两人一见如故,交往密切,多次一同上东方山去拜见正慈大和尚。一起喝茶聊天,交流书法、诗词楹联等体会。</p> <p class="ql-block"> 朱其政老师离开石板街以后,石板街“精进堂”沉寂过一段时间,现在宋进继承师傅遗志,驻入石板街以后,重新打造“精进堂”。“精进堂”开张大吉,风云际会,文人骚客,纷踏而至,使这套百年老房子不再沉睡,不再宁静,已经开始热闹红火起来。“精进堂”浸润在一个美好的文化新时代,正是有像宋进这样默默无闻,无欲无求的文化传播使者,才让“精进堂”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和活力。宋进的书法感染人群还包含退休老干部和在职公务人员等。至于那些慕名而来学习书法的年轻人或者中小学生,更是数不胜数。宋进都像他的师傅那样,诚以待人,认真指导,从不怠慢,也不敷衍,带出了一批批徒弟,培养了很多年轻人。他认为传统书法,要发扬光大,必须后继有人,所以他非常重视培养这些热爱传统书法艺术的年轻人和学生。认为这是他的职责所在。宋进的传统书法传播,既有学书者,也有求字者,连手机店、服装店、饺子土豆片等老板,或一些平民百姓,都能见到宋进的墨迹。他们在晚上收工之后,到精进堂来跟着宋进学习传统书法。从这些都说明宋进书法接地气,立足百姓,服务人民,他被众人称为“黄石当代朱其政”,受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 “佩服,佩服!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国宝,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结晶,发扬传承下去,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名师出高徒,上善若水,任重而道远啊!”“哪里,我不及师傅万分之一。”宋进谦虚地说。“我师傅才是德高望重,书法泰斗,我还要继续努力学习,着力打造师傅传承下来的‘精进堂’。”“说到传统书法,那么什么是传统书法?”我因为是搞文学的,对宋进讲了半天传统书法一知半解,所以很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的师傅朱其政和孟老头子都是传统书法高手,包括我自己在内,传统书法的笔意都来自古碑,上朔隶篆,下通魏碑唐楷,一点一画,字形构造无不彰显古风遗韵。但又不失个人风貌,总之,各大家之间的笔意和力透纸背的功夫有异曲同工之妙,用笔灵巧,方圆兼施,特别是波笔的运用,线条轻重转换给字以美感。这就是传统书法。”“哦,听得似是而非。那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有什么不同?”“传统书法需要长时间沉淀,就像老酒一样,越陈越香,而现代书法只讲形式,千人一面,快速成书,只有外表却无实质内涵。现在的书法只是浮于纸面,却不能力透纸背。</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经常把传统书法比作老面馒头,需要长时间发酵,需要用力搓揉,越搓揉越打磨越精致越有味。这就是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的不同之处。”“哈哈,听你这一比较,听得似懂非懂,真是隔行如隔山。”“我发自内心喜欢传统书法,这不是守旧,而是站在前人未走完的路上继续前行。我涉猎多,广临碑帖,主要在秦篆、汉隶、魏碑等方面下功夫。对汉《郑文公碑》爱不释手。在这一碑帖上,冥冥之中,好像在跟我师傅隔空对话,笔法技巧的再度融合。宋体在另一个更高层面找到立足点和突破点。我准备再花一点时间,研究中碑帖,把其中的‘波动不滞’的线条美感吃透,并加以娴熟运用,增加宋体的艺术效果。”宋进又说,“你是搞文学方面的行家,写文章的高手,笔杆子,我搞书法的同样不能跟你相提并论。”“哪里,我只不过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还称不上行家。”“你也太谦虚了!”宋进笑着说,“你别看徐家垴这条石板街现在又短又窄,破破烂烂,似乎已经被别人抛弃了,成为一个被时代遗忘的角落,可是这里曾经也繁华过,跟墈头街一样,曾经是一条商业大街,小商小畈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吆喝声终日不止。”</p> <p class="ql-block"> “这点我相信,我从过去到现在,在石板街也走过无数次,看到石板街曾经繁华过,现在街面虽然萧条了,破烂了,但是因为你师傅的缘故,‘精进堂’曾经红火过,现在又因为你的缘故,‘精进堂’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再现辉煌。古老的石板街一定会因为你,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一点是值得可喜可贺的。”我继续总结说,“我认为石板街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在于,这里曾经生活过一些社会名流,如朱其政、陈又平、马家义等人,现在又包括你宋进在内;也生活过一个抗美援朝英雄秦昌龙;还有生活在这里的许许多多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都是石板街的创造者,是石板街的精神财富。”“以石板街为中心,辐射整个大冶和黄石,乃至鄂东南,从过去到现在,先后有李声高、樊稼生、孟华生、刘云亭、肖文轩、正慈、赵晓安、刘克正、刘金明、程方圆,王国华等一大批书画名家、名人来过这里,增加了石板街的文化底蕴和知名度。曹忠义是大冶手工制木匾对工匠第一人。宋进书写的多处祖堂匾对雕刻均出自他手,可谓双剑合璧。因此,曹忠义被人称为"匾王"。</p> <p class="ql-block"> 这段历史是不能被遗忘的。我还给你讲一个人,也是石板街的名人,他可是大名鼎鼎的一个大人物,在国内外都有名!”“谁?”“就是国民党大特务头子戴立的手下、云南站站长徐远举。”“这个人,我刚才在外面听邹师傅说过,你能讲详细一些更好。”“徐远举就是徐家垴这里的人,生于此,长于此,后来出去当兵投靠了蒋介石,才有一些造化,成为戴立手下一个赫赫有名的大特务。听说他的书法功底也非常深厚,一手毛笔字写得特别的好。”于是宋进详细地给我讲了徐远举的相关情况:徐远举1914年出生于湖北大冶徐家垴,黄埔军校第7期毕业,1932年参加特务组织,1935年出任“护送班禅专使行署”少校参谋,随后在西藏开展情报活动。1945年6月被戴笠提拔为军统局第三处副处长,1946年1月到华北任军统局北方区区长,7月调任重庆绥靖公署二处处长,疯狂镇压学生运动,策划破坏中共重庆地下市委机关报《挺进报》。</p> <p class="ql-block"> 在徐远举亲自主持下,前后逮捕的地下党员多达 13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被杀害,徐远举也由此得到了一枚四等云麾勋章,并被任命为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川、康、滇、黔四省所有保密局掌握的公开和秘密单位以及各地警察局、稽查处、公路和运输部门的警务处、组,兵工厂的警稽组等40多个机构也由该区统一指挥。后来重庆绥靖公署升格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徐远举成为长官公署二处处长——当时西南军政长官是张群,张早就认识徐远举,对他特别赏识,所以徐远举更是红得发紫,故当时国民党军政界都称徐远举是“半壁江山,西南红人”。1949年9月至11月,徐远举在重庆主持策划一系列大屠杀、大破坏计划。12月在昆明被云南卢汉起义部队捕获,后作为战犯被押回重庆白公馆关押,1956年转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经过改造,徐远举认识到自己罪行的严重,他向公安部门表示,对自己的问题“决不保留,决不扩大缩小,老老实实交代”。后来监狱组织关押人员撰写国民党的历史资料,徐远举最卖力,也毫无顾虑,知道什么便写什么,从不回避写自己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在庆祝建国10周年时,杜聿明、宋希濂等33名战犯被特赦,徐远举也盼望着有朝一日能被释放,但一直没有轮到他。“文革”爆发后,停止了对在押战犯的特赦,已特赦的有的也被重新关进监狱,徐远举感到绝望了。“四人帮”为整倒一批老干部,到处逼人写黑材料,但徐远举宁肯挨骂甚至挨打,也不乱咬人。据沈醉回忆录中说:“‘四人帮’为了把秦城监狱的那一幢楼腾出来,囚禁忠于党和人民的革命老干部,把黄维和许多军长一级的战犯,都送到抚顺原日本战俘管理所,让军统和中统等10多名搞特务工作的留下来,逼他们提供材料,诬蔑好人——徐对此气愤异常,没有按他们交代这样做。”1973年冬,徐远举在劳动期间因工作不合格而受到批评,脾气暴躁的徐远举情绪突然激动大吵大闹,当晚又用冷水冲澡,本来他就患有高血压,结果刚走出卫生间就晕倒,后经医院抢救无效,终因脑血管破裂不治而亡。“徐远举虽然跟错了人,走错了路,站到人民的对立面——国民党反动派那边去了,是人民的大罪人。但从他在解放后的经历来看,他改造的效果还是很大的,前面做了很多坏事,罪该万死;后面良心发现,至少没有乱咬好人。只是可惜了,石板街上好不容易出了这样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书法又写得这么好,却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是啊,说明做人跟什么人、走什么路很重要,徐远举是一失足成千古恨。</p> <p class="ql-block"> 他在石板街留下的是一个臭名、坏名。对于徐家垴来说,也是一种损失,这么有能耐的一个人,要是在家里继续从事书法创作和研究,发挥个人特长,或者不管干什么,说不定都能搞出一点名堂出来,成为一个书法大家、文化名人或者家财万贯的商人。就是当一般老百姓,也比当那个杀人不眨眼、遭人唾骂的特务强。”“也是,徐远举确实臭名昭著,是石板街一段耻辱。不过,话说回来,历史就是这样,好也罢,坏也罢,他们都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给历史留下了一段足迹,给后人留下一段记忆,只不过是有一些人让人永远怀念,而有一些人让人永远厌恶甚至憎恨罢了。这些都说明了小小的石板街,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条街也会因人成名,因人而繁荣,甚至会因那些大师而名垂千古。”不知不觉已过两个小时,我与宋进谈兴甚欢,茶也喝了几壶,像多年的故交一样。</p> <p class="ql-block"> 临出门走的时候,我还特地看了一眼挂在巷子门口写有宋进简历的那块金字招牌:宋进,1976年出生,黄石大冶人,1999年 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现为中国书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青年书法教研会理事。自幼酷爱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朱其政。其书法广泛摄取传统流派,从“颜柳”入手,上朔“二王”,字韵讲究方圆结合、阴阳协调、力透纸背,字形结构严谨、沉稳、老练,尤擅长榜书。在求学之初,得朱其政亲授,获益匪浅,并收为关门弟子。入大学学习后,系统地学习了书史、书论、古文字、古汉语、诗词等。技法与学识相长,得以登堂入室。其作品曾多次获奖、收入专集、石刻或被收藏。(备:在文章写完以后,突然听宋进打电话来说,大冶吟坛泰斗、书坛圣手、联苑大家、大冶市首届十大文化名人、大冶市华夏重儒诗学社创始人老社长——刘云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23年5月13日9时25分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三周岁。</p> <p class="ql-block"> 谨在此对他老人家表示哀悼。同时还摘录刘老生前部分好友对其哀悼词联:1、刘云亭先生千古:韵盈瀚海,情满天山,漫忆青春豪迈,先生故地重游,寿越九旬乘鹤去; 墨涌金湖,笔撑银汉,大书华夏辉煌,后学新程奋进,时逢五月听鹃啼。华夏重儒诗联社石钧执笔敬挽2、大冶市文坛泰斗刘云亭先生千古:哲人驾鹤,霓虹贯日,情凝柳絮漫天白;文苑痛心,亲友断肠,泪染鹃花万岭红。愚晚生郭应明敬挽3、沉痛悼念首届社长刘云亭先生:雪地拓荒牛,诗社排头雁,九天奋翥名荆楚;哀思擎帜手,甘当接力人,千里奔驰啸雨风。愚后学曹树友敬輓)</p> <p class="ql-block">作者秦立才,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冶市和黄石市两级政协文史研究员,黄石市第二批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人才。曾获北京市《东方少年》2018年年度重点文学作品扶持项目文学奖。在《散文选刊》《东方少年》《阅读与写作》《海外文摘》《今古传奇》《小说月刊》《黄石日报》《东楚晚报》《今日大冶》《铜草花》《富川文学》等县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过大量小说散文,尤其喜欢收集整理果城里的民间故事,被称为果城里的“蒲松龄”。著有《桂花巷》《永远的外婆路》《果城里民风民俗趣谈》《果城里老话俗语百句趣解》《鬼故事来了》等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