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去年他说搞个个展玩玩。其时小微、般若、我在场,真是欢欣又鼓舞。现在看来,当时他已筹划大半。<br> 客厅最近换了家俱,左摆右摆,总觉得哪里不对,后挂上一幅师父的字,这神就聚了,好东西是有气场的,需要足够的空间,一幅刚好。书房还有他写的一幅“穆如清风”,正是他给人的感觉。静穆厚朴,却让人如沐清风,没有一丝刻意与着力,机锋高妙,却自然质朴,淡淡道来令人回味,世事洞明,却疏离人群,与书相亲。认识师父十五年了,其时他风华正茂,惊诧其学养丰厚,但尚有几分热血快意,如今早已沉淀成,松上风,水中月,心之挂碍,已渺杳难寻。<br> 近十年来,师父自号潜斋,书房深耕,闲时打交道的也只是小庭院和菜园子。观书展作品,有说字如苍龙,虬劲朴拙,有说烂漫干净,天趣盎然,有出身传统的典雅,也有性灵的独特。烂漫就像人美而不知其美,内心干净之人才有的。米芾《彦和帖》里有句:本欲明日送,月明,遂今夕送。此等情趣,让人莞尔。<br> 有次博物馆看展,师父指着徐渭一幅草书,说是镇馆之宝:风烟俱净不带火气,草书贵在心境松弛,而笔下有力。师父在其《松风谈艺》里谈到:书法外在的豪放都是以内在的安静蕴藉为基础的,有让人安静内省的力量。<br> 要实现这种可控的自由感,极其不易,于书法而言,是心摹手能追。</h3> <h3> 师父在《松风谈艺》中还谈到碑帖要结合练习:“二王”一系的传统帖学在笔法上精益求精,特别注重点画两端的连贯映带和纵向取势,中段行笔则较简略。碑学一路更多强调逆入平出,中段行笔涩劲,力量饱满充盈,富于变化。但碑、帖并非泾渭分明,碑帖结合让起、行、收每个步骤心归一处,让字句乃至整幅作品气贯一处,浑然一体,力量与气息兼具。<br> 师父对书法的见解,写成了《松风谈艺》系列。在这座名山脚下,常有各级书法展在此开展,有不少是他撰写书展前言或请他为书法作品集作序。我所认识的师父,心性澄澈干净又喜静,好读书,其书法之名掩盖了其文学与摄影之光环。他不仅写文艺评论,年轻时还爱写杂文,颇中要害,令人击节。还写过小说,语言机杼真是赚人青眼。这么多年,内心里始终认定,他是南岳衡山的一个独特存在,是与名山气质相符的文化现象。</h3> <h3> 师父此次书展内容,是对南岳衡山留下来的历代楹联精选五十副进行创作,联意高远,道心不俗,尺寸与内容皆适合书房、客厅、院门,文人气息浓厚,精彩之处在篆、隶、简、楷、行诸体齐备又有个人面目,以卷轴、木刻、竖屏、横屏等多种样式装裱呈现,以案几衬托,配以景观绿植清供,在袅袅陈香中,体验书法人文之美,案几是他从家中搬来,兰草、菖蒲甚而苔藓皆是他日常所养。与以往展厅动辄两三米巨幅式书法相比,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古人写字都是记录日常、心境与思想,哪需靠巨幅讨人欢喜。书法是基本素养,不管是表达情绪两极之《兰亭序》和《祭侄文稿》,还是表达失意后的孤独与苍凉之《寒食帖》,皆乃文章内容与外在书法之完美结合,思想与情感的高蹈亦可履步于方寸,正如古琴,唯心乃听众耳。<br> 师父潜沉多年,不逐时尚。在书展自序里自有他的坚持:“书法不全在技术、地位、奖项。古人有见字如面一说,书法的高妙更多还是性情、心境、修为、思想及人生价值观在笔墨中的显现,其中甘苦,知者自知”。书法当是内在的沉淀与气质的升华。<br> 诗人白丁在《舞墨南山成三影----熊青华印象》中有句:“我希望把字养出来,而不是卖力地写出来,这是青华酒后和我的对话。”</h3> <h3> 书展有个诗意的名字“青山有约”。书展信息一出,得到文艺界众人响应,大家主动请缨,从制定方案至步步落实。我想这都是他书品及人品所至。<br> 古有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笔法,黄庭坚由船夫在急流荡桨里悟笔势,怀素见惊蛇入草而识草法,也有借锥画沙、屋漏痕识中锋之笔力之典故,从技术层面入书法是必须的,没有技术讲书法则是镜花水月,陷入玄学空谈,但唯有技术是不够的,还有胸襟眼界,志趣与怀抱,思想和意境……工夫在诗外,其实书家最厉害的往往不是书法。<br> 而师父,亦做了他自己,习字,读书,种豆南山,不问前程。</h3> <h3>展出时间:2023.5.19(周五9.00)<br>地点:南岳美术馆<br>展出时间5.19-6.18<br>欢迎光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