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相遇太晚,五月中旬来到广丰桐畈,已然错过柚子树的花期。闻不到芬芳馥郁的柚子花香,而距离柚子成熟又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步履之中,我把此次桐畈之行的关注点投向别处,发现了不一样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以花喻人,把爱献给母亲</b></p><p class="ql-block">车途中的自我介绍向来是三清媚外出的常规动作。此行桐畈,又恰逢一年一遇的母亲节,除了文军姐为大家准备的人手一束粉粉可爱的康乃馨,来自信州区四中智春老师的一道考题,更是把节日的浓浓气氛营造到满分水平。</p><p class="ql-block">题目是:请每个人轮流说一种想要献给母亲的花,并陈述理由。唯一的规则就是大家不允许重复花名,违者罚发一个微信红包。于是,从康乃馨、萱草花、玫瑰、莲花、棉花、长寿花、满天星、橙子花、栀子花、紫罗兰、太阳花、鸢尾花、幸福花、太阳花、茉莉花到蒲公英.......,还真是花名各异,寓意丰富。对于不养花的我来说,无疑是狠狠地长了一番见识。</p><p class="ql-block">原来,关于母爱,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番定义;对于母亲,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解读。这份独特源自母亲对于我们各自身心的抚育与影响、言传与身教。或是优雅的气质、或是端正的品行、或是温暖的陪伴、或是教育的启迪......以及为子女无私奉献、操劳一生所留下的种种痕迹。</p><p class="ql-block">都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母亲,对于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意义都不言而喻。一位好母亲,胜过一所好的学校,创造一个好的民族。我以为,把母亲置于怎样崇高的地位,都不为过。三清媚里,人人都是好母亲,人人都有好母亲。话筒传递间,有几位姐妹甚至声音哽咽、眼泪溢出,柔软的心灵一旦被“母亲”这个词语所击中,情绪的表达便是从语言到神情到动作也都一体化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见证分会,把爱献给文学</span></p><p class="ql-block">尽管在出发之前,毛会长已在群里分享了广丰分会会长周莉的一个个人短视频,见到本人后,我仍然被她的颜值所惊艳。由她所经营的归途里▪茶膳小院,人脚还未踏入院内,目光已被院墙外的一架蔷薇吸引,不得移离。葱郁绿叶间或浓或淡的红色花儿点缀其中,一块墨黑木板上的白色行楷“同在一座城,为何好久不见”成为了大家争相拍照打卡的第一目标。</p><p class="ql-block">美丽干练的周会长真真是年轻,一颗文学心,一身时尚系,却已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与分会秘书长周超便是在企业家协会因缘相识。两人同心协力,除了各自经营自己的事业外,还一起撑起了这文学会的蓬勃生机。这年头,做什么都能挣钱,但文学绝对是挣不了钱的。茶室做得好好的俩人,却要把一份精力投入文学。除了自身喜欢,最主要的原因还想以文学为纽带,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帮助与爱。</p><p class="ql-block">说到泡茶、品茶、种茶,我是外行。但前不久刚刚读完三清媚创始人之一章晓红姐姐的散文集《悄然至秋途》,其中有一篇文章讲的是她的一对夫妻朋友如何倾尽家产开垦、种植有机茶,长期耕耘,从默默无闻到跻身国家级优秀企业家,甚至出席亚太地区乃至国际产品交流会并作主题报告的经历。我才由衷地对种茶人、售茶人生发出了一份钦佩之情。</p><p class="ql-block">古书记载,茶,药也。喝茶等于养身。尤其是有机茶还可以治疗许多慢性疾病,使人延年益寿。比起遍地的烟酒商行,我更希望大街小巷能多出现一些茶叶店、茶室。周会长所代理的茶叶之一正山小种,正是龙岩有机茶的杰出代表,售价五千至万元不等。我们何其有幸,能喝上她亲手泡制的如此昂贵的一口好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以书相赠,把爱献给教育</b></p><p class="ql-block">如果说有什么事值得全社会都去关心,那一定是教育;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人值得大家都去关注,那一定是孩子。得知午饭后要随分会到当地一所学校去赠书,我不禁再次被周莉会长的人格所折服。爱是女人最美的名片,她当之无愧。</p><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的是桐畈镇靖安村二渡关九年一贯制学校。限于校舍面积,一至五年级学生分散在另外两所村完小,六至九年级学生就读于我们举行赠书仪式的二渡关学校。代表学校接受捐赠的是几位年轻的女教师,标准的普通话与得体的举止看得出她们受过良好的师范教育,站在三尺讲台应该也就几年光景。有如此新鲜的血液涌入乡村教师队伍,眼下的乡村教育现状如何呢?</p><p class="ql-block">带着疑惑,我们与几位老师展开了座谈式交流。从她们的心声中,我们听到了乡村留守儿童精神生活的贫瘠,但我们也看到了乡村教育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生态优势。如何弥补不足?如何光大特长?我想这需要更多人的开动脑筋、付出心力,年轻的老师的老师们显然还很无助。</p><p class="ql-block">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转学投奔县城而去,乡村学校的生源与生气也越发不尽人意。除了抓牢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老师们的工作重任之一。可以想象她们的压力。一位任教九年级的老师说教材中指定的必读名著书目全班都没几人会去买,学生的课外阅读令人堪忧。而那些回到家就拿起手机不亦乐乎的少年,以为他们已经离世界很近很近,因为一切尽在掌中机。素不知,他们却连自己都还没有认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自己学习的责任和意义”在他们心里可有明确的答案?我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在座的姐妹不少就是教师以及从事过教育,大家纷纷畅所欲言,表达着自己真诚的建议。交流最后达成一致,大家返饶后各寄五本书至广丰分会,再由分会统一捐赠到学校。</p><p class="ql-block">去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去做自己能做的。爱,就从为他们建立一个个教室的图书角起,让书籍引领他们走进光明广阔的精神高地。</p><p class="ql-block">“努力营造教育局部的春天”我突然又想起这句格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三清媚&摄影师杨志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