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聖紀念館》

朱家角人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4月29日是个好日子,在松江区政府的领导下,在众多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终于战胜了长达三年的疫情和困难,大众所期盼的《江南曲圣纪念馆》今天正式开馆和大家见面了,这是我们松江区值得庆贺的一件大喜事。</p><p class="ql-block"> 俞粟庐,名宗海,字粟庐,号韬盒。籍松江,据《娄县俞氏家谱》记载:“公善书,精金石、乐府,时人称之”。公生于1847年,卒于1930年,享年八十又四,这在那个年代算是很长寿的了,今年应当是他176周年华诞。</p><p class="ql-block"> 粟庐公是我的伯祖父,他不仕不商、无田无地、清贫正直、深恶腐败,所以才有在三十而立之年,决心弃武习文,他于同一年拜秀水沈景修习书,拜松郡韩华卿学曲。</p><p class="ql-block"> 粟庐公一生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在韩师指导下,认真刻苦地唱完全部《纳书楹曲谱》,继承了“昆曲叶氏正宗唱法”这门绝学使之有传,正如近代曲学家吳梅所言:“盖自瞿起元、钮匪石后,传叶氏正宗者,惟君一人而已。” 二是他积极倡导和支持创办苏州“昆剧传习所”,自己又热心、无偿地为江浙两省众多曲社、曲友示范、教唱“叶氏正宗唱法”,为抢救垂亡的昆曲与昆剧立下了不朽功勋。 三是他以花甲、耄耋之年的精力,以传统家教的方式精心培育了儿子俞振飞和侄子俞建侯,使之成为又一代曲家和又一代书家。</p><p class="ql-block"> 粟庐公毕生热爱和从事的昆曲与书法,正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认定的二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是2001年5月18日被认定,书法是2009年9月30日被认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8年金秋,联合多家单位曾在苏州戏曲博物馆里专门举办过一次《俞粟庐俞振飞特展》。当年,李蔷华老师在《序言》中这样写道:“不是任何人的历史都值得记载、研究,俞粟庐、俞振飞二位老先生值得; 不是任何人的一生都值得缅怀、品味,俞粟庐、俞振飞二位老先生值得。"</p><p class="ql-block"> 特展总是短期的,而松江的纪念馆则是永久的,我们将永久纪念这二位昆曲界的先贤。 同时,《纪念馆》也将成为研究俞粟庐和俞振飞的学术基地,《纪念馆》还可以成为昆曲艺术家和爱好者的研习之家,还可以成为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研习之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应当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的祖国,我们见证和参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见证和参与了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让昆曲回归松江故里,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文化艺术燻淘和非遗文化滋养。</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这个《江南曲圣纪念馆》,虽然比不上汤显祖笔下《牡丹亭》那样雍容华贵,但也有亭台楼阁,也有春色满园。在这里,您将会了解到六百年昆曲史的前世今生,您将会读懂“江南曲圣”俞粟庐能武能文、亦曲亦书的不平凡的人生,您将会知道粟庐先生的后人们是如何继承并创新了他的昆曲事业与书法技艺,您将会亲耳聆听到昆曲大师的天籁之音,您将会亲身体验到“曲尽其妙”的昆曲魅力。如果粟庐先生能看到今天的我们,他必定会高歌一曲!喜笑颜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能办成这个纪念馆,显然尽得天时、地理、人和之力。“苏、松”本来就是昆曲的热土,昆曲是当时苏松民间的一种生活方式。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有苏州籍北大教授的呉梅为俞粟庐撰写了《俞宗海家传》一文,为研究俞粟庐的生平提供了可靠的历史记载。1999年,又有上昆一级编剧唐葆祥先生撰写了《江南曲圣俞粟庐》一文,发表在台湾《大雅》杂志上,又为对俞粟庐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史料。 至于我的父亲俞建侯先生自1930年至1986年的56年间,珍惜地保存了粟庐公的遗存且躲过了“文革”一刼,而我则自1986年至今的37年间,继续保存粟庐公的遗存并开始关注和研究,最终我将把遗存捐赠给本纪念馆。遗存大约有二百多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册用毛笔书写的书信。这“百封尺牍”记录了百年之前的社会时局、民俗礼仪、昆曲兴衰、曲艺活动、家书家教、人生沉浮、金石碑帖、朋友往来以及求医问药等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2012年与2023年分别影印出版成《俞粟庐书信集》与《俞粟庐师友信札》两套书籍并由唐葆祥先生加译、加注)。</p><p class="ql-block"> 将遗存捐赠办馆,则是我应尽的文化责任和历史责任,也是我们松江俞氏家族的荣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祝愿我们的《江南曲圣纪念馆》不断努力、不断完善,在向社会开放和向民众开放的实践中,真正做到有纪念、有传承、有创新。为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保护和发展昆曲与书法二项世界级非遗,为打造松江的文化名片,为促进松江的文旅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粟庐侄孙俞经农敬拜于松江</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29日</p><p class="ql-block">是为前言。</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海市松江区的一张文化名片,命名为《江南曲圣纪念馆》,座落于松江区永丰街道传统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此“江南曲聖纪念館”七字为本馆正门匾额,是由俞志发先生通过联系秘书请原文化部老部长王蒙所题。</p><p class="ql-block">老部长因小恙未能来松参加开馆仪式,愿老部长早日康复并致敬!</p> <p class="ql-block">进入《纪念馆》,便有一种蕙兰的幽静和芳香。</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特设一处戏台,这是本馆的特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正对戏台的廊坊下,一面墙均为红色基调,突显出“生、旦、净、末、丑”的京昆戏曲的五种行当,这也是本馆的特色之一吧。</p> <p class="ql-block">此“曲盡其妙”四字为戏台上方匾额,集由《俞粟庐尺牍》字而成。</p><p class="ql-block">是为汉语成语,意思是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出自陆机《文赋序》。</p><p class="ql-block">陆机,松江人也。由此可见松江文化底蕴之深厚。</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的正房为二层的木结构清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门外两侧有砖雕,山水人物俱全,自有江南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正对大门的则是一组雕塑,一位老先生正在教一个孩童唱昆曲。</p><p class="ql-block">这老先生就是江南曲圣俞粟庐,这孩童就是俞粟庐老来得子的俞振飞。</p><p class="ql-block">此雕塑是依据戴邦敦先生为《昆剧泰斗俞振飞》大型图画册而画的数幅国画中的一幅。</p> <p class="ql-block">走廊上布置着京昆的五大脸谱:生、旦、净、末、丑。</p><p class="ql-block">还有昆曲的各种曲牌。</p> <p class="ql-block">【正堂】</p><p class="ql-block">中堂是俞粟庐先生行乐图(尹伯荃绘画、冯超然补景)。</p><p class="ql-block">中堂两侧是对联“室有芝兰其香自韵”“人如松柏與岁长青”,是为俞粟庐所书。</p> <p class="ql-block">【古娄俞氏英雄子】</p><p class="ql-block">主要讲述俞粟庐之父俞承恩阵亡六合之历史记载(六合县志)。</p> <p class="ql-block">【江南曲圣俞粟庐】</p><p class="ql-block">俞粟庐,名宗海,字粟庐,号韬盦,籍娄县即现上海松江人。</p><p class="ql-block">俞粟庐于昆曲之外,通金石学,工书法,宗北碑,并精于鉴別。其书法师从沈景修,并得李平书、吴昌硕好评。</p> <p class="ql-block">【薪火相传俞家唱】</p><p class="ql-block">俞粟庐牢记其韩师的教导“这叶派唱法,将来你要转教他人,这样昆曲才能长久地流传下去。”</p><p class="ql-block">俞粟庐先后参加过道和曲社、昆剧保存社、松江曲社、青浦曲社、粟社等,并为昆剧传习所的创建倾注了大量心力。</p><p class="ql-block">从俞粟庐到俞振飞,俞家唱不仅严宗叶氏唱法,而且还不断有提高和升华,形成了昆界共识的俞家唱。</p> <p class="ql-block">【艺苑人生俞振飞】</p><p class="ql-block">俞振飞,名远威,字振飞,号涤盦,系粟庐公55岁老来得子。因其排行第五,故有一方印自称“江南俞五”。</p><p class="ql-block">他不负父亲的家学家教,从小学习传统文化,三岁听曲、六岁唱曲、八岁同期。他不负父亲期望,刻苦学习各方拜师,把清工与戏工结合起来,把昆剧与京剧结合起来,创造出了“儒雅”与“书卷气”的表演风格,成为一代京昆大师。</p> <p class="ql-block">【碑帖金石】</p><p class="ql-block">俞粟庐精于昆曲与书法,教人昆曲是不收费的,但为人写字是有润格的,所以书法是他谋生的手段。</p><p class="ql-block">除昆曲书法之外,俞粟庐在金石文字考证与碑刻题跋方面有深入研究,在文物鉴赏与鉴别方面也可让同行佩服,真不容易也。</p> <p class="ql-block">【家谱】与【年谱】</p><p class="ql-block">2013年《娄县俞氏家谱》重修出版,这是可靠的历史记录。</p><p class="ql-block">《俞粟庐年谱》主要记述了俞粟庐的軍旅生涯和弃武习文以及拜师学书、习曲,以及他在昆曲、书法、金石、交友等方面的重要活动。</p> <p class="ql-block">【粟庐曲谱】</p><p class="ql-block">一代江南曲圣俞粟庐直接留下的昆曲遗存,主要有《粟庐曲谱》《度曲刍言》,还有百代公司为其灌制的六张半唱片共13支曲。</p> <p class="ql-block">【上海昆剧团】</p><p class="ql-block">本展厅不仅有上昆的辉煌历史,也有上昆的人才辈出。</p><p class="ql-block">上昆还为本馆捐赠了二件生旦戏服及部分乐器,还捐赠了许多昆曲影像资料(碟片)。</p> <p class="ql-block">楼上沿窗走道上,摆设有几张小桌和椅子,据说都是从苏州弄来的。桌上放有《娄县俞氏家谱》《江南曲圣纪念馆》宣传册,可供参观者阅读,也可供参观者小憩。</p><p class="ql-block">正对戏台的三小桌,可谓是ⅤIP包房?在此赏戏,可谓乐也!</p> <p class="ql-block">房之转角,常有小景布置,可谓一“雅”字。</p> <p class="ql-block">两层的南房与北房之间有一个天井,既光亮,又透气,布以山石盆景,又显一“雅”字。</p> <p class="ql-block">以上本馆各展厅的详细资料,可参阅《江南曲圣纪念馆》宣传册,内有详实的图片和文字记述。</p> <p class="ql-block">这是《江南曲圣纪念馆》宣传册封面。</p> <p class="ql-block">这是《江南曲圣纪念馆》宣传册封底。</p> <p class="ql-block">《江南曲圣纪念馆》在松江区政府的领导下,历时三年战胜疫情、克服困难终于落成,并于2023年4月29日上午10点正式开馆仪式。</p> <p class="ql-block">《江南曲圣纪念馆》开馆仪式议程(草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2023年4月29上午10:00(周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点:松江区中山西路382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席嘉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韦 明 松江区委副书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朱建国 上海市文旅局二级巡视员、资源处处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张 磊 松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顾洁燕 松江区副区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谷好好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陆 军 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戏曲学会会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徐界生 松江区文联主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张咏亮 上海昆剧团党总支书记9、蔡正仁 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何劲峰 松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旅局党组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金冬云 松江区政协副主席、区文旅局局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陆云峰 松江区永丰街道党工委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周 巍 松江区永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4、周样波 松江区融媒体中心主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5、唐葆祥 昆曲研究专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岳美缇 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周志刚 上海昆剧团一级演员、导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朱 铭 上海国际昆曲联谊会会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黎 安 上海昆剧团一级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俞经农 俞氏后人,俞粟庐藏品捐赠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1、俞志发 俞氏宗亲代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2、姚 翔 俞经农先生女婿</p><p class="ql-block">还有在松江的俞氏亲属,来自苏州道和、苏州幔亭、太仓娄东、嘉善曲社、浙江传媒学院、湖南路街道、上海长风、石门二路曲社、歇浦、上海昆研社的负责人、曲友、研究学者,以及文旅局领导、永丰街道、史志办、人文松6江创作研究院等相关嘉宾。</p><p class="ql-block">后注:岳美缇因小恙未能出席29日开馆仪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发给谷好好的嘉宾邀请函。原本还有她的致词,因为天雨就临时取消了。</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开馆仪式现场。</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活跃的记者和伴奏的琴师</p> <p class="ql-block">主办方代表陆春彪特邀上海东广的金话筒路平主持开馆仪式。</p> <p class="ql-block">松江区委副书记韦明致词</p> <p class="ql-block">蔡正仁被聘为本纪念馆馆长并发表讲话</p> <p class="ql-block">因为下雨,为蔡正仁撑伞的是本次开馆仪式总策划人陆春彪系松江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区文联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俞经农被聘为本纪念馆名誉馆长并为其颁发捐赠证书</p> <p class="ql-block">唐葆祥被聘为本纪念馆文学顾问</p> <p class="ql-block">周志刚被聘为本纪念馆艺术顾问</p> <p class="ql-block">黎安被聘为本纪念馆云间粟社社长</p> <p class="ql-block">嘉宾为“云间粟社”揭牌</p> <p class="ql-block">嘉宾为“上海国际昆曲联谊会”揭牌</p> <p class="ql-block">松江区有关领导和昆曲艺术家代表共同开洒金粉为《江南曲圣纪念馆》开馆。</p> <p class="ql-block">开馆仪式后特邀嘉宾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仪式后由俞经农陪同嘉宾们参观并讲解。</p> <p class="ql-block">当天下午演出的节目单。</p> <p class="ql-block">下午是众多曲社的曲会演出并合影,还有人在楼上窗前吹笛声声。</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27日下午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为《俞粟庐师友信札》新书推介会分享“新书与俞粟庐尺牍”。</p> <p class="ql-block">出席开馆仪式的松江俞氏代表传贤(右)传寅(左)同俞经农留影于纪念馆戏台前。</p> <p class="ql-block">这是松江博物馆为配合《江南曲圣纪念馆》开馆仪式而办的专题特展。并发行了一套明信片式图片资料共12张,供书法、金石爱好者欣赏收藏。</p><p class="ql-block">其封面上方的“渐入松雪之室”六字,是沈师景修对俞粟庐手临一篇墓志铭的书作的评语。</p><p class="ql-block">赵孟頫,南宋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p> <p class="ql-block">此为金石书法图册封三之文字说明。</p><p class="ql-block"> 俞氏家族是清末民初江南著名的文化世家,在中国昆曲史、文化史上影响深远。被誉为“江南曲圣”的俞粟庐,宗苏州“叶派唱口”,系江南昆曲“俞家唱”之创始人,有《粟庐曲谱》传世。他不仅坚守了正宗的昆曲唱法,更引导、培育了其子俞振飞对昆曲艺术的一腔炽热、一生执着,为昆曲艺术在近现代中国得以薪尽火传、振衰起绝,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同时,俞粟庐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和金石收藏家。二十五岁(1871),俞粟庐拜沈景修为师,修习书法,并“在案头代其考订金石文字并查历朝史书者五年”。甲午(1895)四月,沈景修将所藏旧碑, “尽嘱加跋”,并以衣钵传人相待。同时,俞粟庐与好友陆廉夫一起搜罗碑版拓本,肆力用功。后在补园任西席,为张履谦考金石、搜文史、教授子弟,四十年如一日。晚年,俞粟庐为李平书校定平泉书屋所藏金石书画,一时名手皆服其鉴别之精。</p><p class="ql-block"> 作为松江历史文脉的重要体现,本次展览通过俞粟庐师友尺牍、金石收藏以及书法墨迹等60余件作品,展现俞粟庐作为书法家和收藏家,学书、写书、考订金石的成就,也展示俞氏家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以及对松江文化事业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3年重修的《娄县俞氏家谱》,为直排与横排双重版本。</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2年出版的《俞粟庐书信集》,為直排繁体字本,网上有售。</p> <p class="ql-block">这是2023年出版的《俞粟庐师友信札》,为横排简体字本,网上有售。</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5月18日,每逢此日是中国昆曲申请“非遗”纪念日,今年是第22个纪念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值松江《江南曲圣纪念馆》落成、开馆、开展,我把此次松江之行向大家汇报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俞氏家族各位亲友:欣闻松江《江南曲圣纪念馆》经过三年疫情的磨难和各方面的不懈努力,终于在4月29日正式开馆开展了,这是松江的文化大亊,也是我们俞氏门宗的喜亊。各位可以去看一看,值得去看一看,你能在“家谱”的展版中看到自已的名字,你是俞氏后人的一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此,我于退休之后的要办的事已经完成: 一是2010年组织了一次家族松江聚会, 二是2013年出版了重修《娄县俞氏家谱》, 三是2023年协助松江地方政府筹建筹办《江南曲圣纪念馆》。 此外,2012年我提供原件并请唐葆祥先生加译加注出版了《俞粟庐书信集》,2023年我提供原件又请唐葆祥先生加译加注出版了《俞粟庐师友信札》,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至此,我的文化任务已经完成。其间这些活动得到了族人的积极支持和帮助,其中俞传定出力尤多,在此敬表谢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祝愿我们俞氏家族文化丰富、经济繁荣、子孙昌盛、身体健康、阖家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祝愿我们俞氏家族人才辈出!出科技工作者、出艺术工作者、出文化工作者、出普通劳动者、出保家卫国者,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出自已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娄俞氏第十二世孙经农 敬上于昆明 2023年5月18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为後记。</p> <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p class="ql-block">谢谢阅读!</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p><p class="ql-block">有关开馆仪式的图片由李总(伟峰)先生提供,特此致谢!</p><p class="ql-block">其他图片为本人所摄</p><p class="ql-block">文字来源:俞经农撰</p><p class="ql-block">制作者:俞经农</p><p class="ql-block">制作日期:2023.05.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