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姑苏”丽江行(三)束河镇和拉市海

木鱼

邂逅束河镇 <p class="ql-block">攀登玉龙雪山下来,路过束河古镇,已是下午六时多了,同行的旅友因一路劳顿,身心疲惫,都懒得下车,只有我们几人经导游容许,马不停蹄地去古镇转悠了一番。</p> <p class="ql-block">束河古镇地处玉龙雪山脚下,距大研古城西北约4公里,海拔2440米,纳西语称“绍坞”,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春秋战国末期,纳西先民即迁徙定居于此,是纳西族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如今虽为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长江第一湾的旅游枢纽,但尚未完全开发,相比喧嚣华丽的大研古镇,商业化程度轻了许多,原生态的乡村气息尚未消退,显得娴静而朴实。</p> <p class="ql-block">束河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唐时即开通,宋元时便形成集镇,被学者称为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访游此地,在《徐霞客游记》中如此记述:“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这个“十和”即束河的古称。</p> <p class="ql-block">历经千年沧桑的束河,良好的生态环境犹存,集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足迹于一体,享有“雪山下的世外桃源”“神秘的纳西原生古村落”等美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荣获中国魅力名镇和最佳人居环境名镇、云南十大名镇等一系列殊荣。</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居环境名镇束河的颁奖词如此说:雪山脚下的古城,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古老的纳西民居房舍错落有致,清澈的泉水终年流淌。人们来自四面八方,四方街依旧热闹,平滑的石板路仿佛还能照见往日的繁华。随处可见的纳西文字,是这小城的呼吸,袅袅升起的炊烟,都会让人感到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古镇入口处的彩绘牌楼,四柱三间,古色古香,飞檐翘角,轩昂壮丽。中间上方悬有“束河古镇”的牌匾,两个边间挂满一串串大红灯笼,密密匝匝,平添了几分喜庆之气。中柱的楹联云:束河而居春风绿泛长江水,鼎业以固晴日红壮大雪山。此联语凸显了束河的地理环境特征,又点明了依山傍水的恢宏美景。</p> <p class="ql-block">穿越牌楼走进迎宾广场, 左侧的亭廊长约20米,摇曳着挨挨挤挤的东巴许愿风铃,右侧是清澈透亮的龙泉湖,湖畔肃立着古纳西武士的青铜雕塑,戴着头盔,手执宝剑,精神抖擞,看护着风铃长廊,守护着人们的美好愿景。东巴许愿风铃,源自纳西传统的东巴文化,据说只要心诚,就会格外显灵,叫天天能应,呼地地能灵,相助人们实现自己意愿。</p> <p class="ql-block">沿着清净的石板路,走进这座没有城墙的古镇,作为丽江木氏的发祥地,它曾是大研古镇的建设样板,建筑风格颇为相似。“石板沿街铺设,水溪穿巷流经”,阡陌河渠纵横交错,房舍庭院错落有致,绿树成荫,流水潺潺,古道犹存,石桥尚在,好一幅“古道、泉水、人家”的独特景观,既具诗情画意,又不失烟火气息,无疑是享受悠闲且慵懒日子的好家园。</p> <p class="ql-block">时已傍晚,古镇商铺大都打烊了,游客已经散尽,路人稀少,安谧恬静,我亦不由放轻步履,生怕扰乱这祥和的氛围。一路徜徉,满目小桥流水,垂柳轻飏,临水的木头房,窄窄的石板路,也筑有四方街,同样喜欢用花草造景,街头巷边、房前屋后,花草簇拥,灯笼通红,浪漫而温馨,处处呈现岁月静好的安详。</p> <p class="ql-block">路旁有“东巴纸坊”的店铺,依旧灯火绚烂。早就闻知东巴造纸工艺负有盛名,堪称古老造纸技术的活化石。以古老造纸工艺制作的东巴纸,原料采用当地特有的木材,有丰富的植物纤维,因而纸的韧性很强,可防蛀虫,有清香味,吸墨性强,不易变色,保存年代久远,有千年不腐之说。据传,佛教经书所用纸张都是东巴纸。</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东巴象形文字就是以东巴纸为载体,承载着纳西族的乡土记忆和历史人文,生生不息,传承至今,被誉为世界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成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镇矗立的标志性建筑“丹凤含书”牌坊,昭示着“丹凤含书之地”束河,将赓续文脉,昌盛不衰。</p> <p class="ql-block">束河古镇虽然不大,然而有山有水,花木丰茂,古韵犹存,淡雅唯美,那深邃的风情,值得慢慢体味,那历史的回声,也需潜心聆听,可是我不能久留,因还有一车旅友在等待一起返回丽江驿站,只能抱憾中止了束河之行。心想,若有机会再临丽江,我尤喜在“清泉之乡”束河古镇,静静地发呆几天。</p> 拉市海骑马 <p class="ql-block">车子驶进距丽江市西面8公里的拉市海,路口有一座造型奇致的黄色雕塑,模样像一把巨大的金黄色钥匙,上面有“丽江第一景”五个大字。在纳西族神话传说中,金钥匙是长者、智慧、吉祥及当家创业的象征,也是取财和战胜艰险的法宝,现被列为丽江标志性旅游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金钥匙雕塑旁立有白牦牛雕塑,身披垂地长毛,犄角坚挺,仰天长哞,气势如虹。白牦牛被称为食草动物之王,是纳西先祖特别崇拜的神兽。靠近巨牛雕塑有一个玲珑精致的亭廊,名“东巴文化廊”,廊内挂满了密密麻麻的东巴许愿风铃。</p> <p class="ql-block">这些许愿风铃各自由一根红绳穿挂着拳头大小的草帽,草帽下串连着小铃铛,铃铛下吊着薄薄的祈愿木牌,牌子一面是世界上唯一存活的东巴象形文字,另一面是游人亲手书写的念想。随风摇曳的许愿风铃,在互相碰击下,时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叮当当”声,传递着吉祥和祝福,让人感受着温馨和浪漫,成为独具特色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起初,我把“拉市海”误以为“拉海市”。其实此地不是市,而是海,海就是湖。“拉市”为古纳西语译名,“拉”为荒坝,“市”为新,意为新的荒坝。拉市海是玉龙雪山脚下的天然高原湿地,丽江境内最大的湖泊,誉称“丽江之肺”,湖面海拔2437米,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拉市海有湿地湖泊、村庄马场、农田果园,水草丰沃,环境幽丽,景色怡人,曾是丽江木氏土司的狩猎场,也是候鸟的天堂。据说每年冬季有几十万只候鸟来此过冬,栖息繁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头雁、黑颈鹤、中华秋沙鸭等,故有“高原上的马尔代夫”“观鸟天堂”之称。</p> <p class="ql-block">作为旅游区,主要游览项目有骑马走茶马古道、体验马帮生活,湖上划船赏鸟,观览湿地的湖光美色。然而,我们的拉市海之行,既没去游海域,也没上湿地,骑马成为重头戏。</p> <p class="ql-block">我曾有骑马的经历,那是2002年的云南之行。那次抱着好奇心去尝试骑马,一人一马,没想到马儿不听我使唤,擅自往山上岔路奔走,马夫见状亦置之不理,吓得我差点从马背跳了下去。由此心存阴影,内心恐惧骑马,然而团队中大多数人都乐意去,无奈也得随从。由于犹豫耽误了时间,排在队伍之尾,轮到时马匹已被牵光了,害得我们四人苦苦等了半个小时,才有马夫牵马过来。</p> <p class="ql-block">这些当地的滇马,四匹用绳子拴为一组,看上去个头矮小,听说非常强健,善负重远行。牵马的纳西老大娘,身手敏捷,普通话说得不错,还会拍摄照片。因为是自家养的马,她能报出每匹马的名字,马也顺从她的使唤。</p> <p class="ql-block">从马场出来,先走一段水泥路,放眼是清丽的田园风光。我骑着最前面的头马,安全感最强,每逢转弯时,后面同伴总是一惊一乍的,原来马儿几乎走在路边沟沿上。牵马的老大娘一边安慰不要惊慌,一边对马唠唠叨叨说了一通话,我没听懂,那马看样子是听懂了。接着穿行在一个村落里,狭窄的道路旁,散布着一些民居院落,建筑格调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为了尽快赶上早些出发的团队,无暇下马观览一番。</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马儿上了山道,一路爬坡下坎,马夫始终牵马走在前头。“叮铃铃叮铃铃”,那清脆马铃声回荡在寂静的滇西山林,不由想起那句“山间铃响马帮来”。山路越来越难走时,便是崎岖坎坷的茶马古道了。为保护历史文物,听说茶马古道从不修缮,依然是原始风貌,狭窄且陡峭,最窄的地方也就1米左右。路径坑坑洼洼、凹凸不平,马儿颠簸前行,马蹄经常打滑,坐在马背感到特别揪心。不得不佩服古时的马帮,不畏艰难险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牵马踩出这条险峻神秘的茶马古道,开辟了对外贸易的商道。</p> <p class="ql-block">古道行程8公里、耗时1 个多小时,到集中地点丽江牧禾园时,团友已经解散了。牧禾园是个田园摄影基地,占地300多亩,有山有水有田园,园内也看不到什么农作物和观赏物,显得空空荡荡的。作为摄影基地,田头园角陈列有摄影道具,如天空之镜、火车头、直升机、汽车、独木舟等,造型精致,色彩鲜艳,有这些道具的陪衬,景色更显美艳可人。</p> <p class="ql-block">其时,牧禾园已空无一人,成了我们几人的包场,为抓紧时间多利用道具拍些照片,我们从田园的背景墙,到山畔的轿车场,再去清澈的河面,爬车顶,上花船,扒火车,玩得不亦乐乎。每次转换道具间,几乎都一溜小跑,巴不得把倩影定格在靓丽的景色中,直到导游催促,才依依不舍地离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文:木鱼原创 图:自拍十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