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追忆枣中的读书时光</p><p class="ql-block"> 从枣林坪中学毕业已有21年了,前几年和文友去过一次,学校不在了,现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旅游打卡热点基地——上河源。教室、操场、菜园等也已寻不到任何痕迹,取而代之的是休闲旅游观光的民俗风情,唯一留下的曾经住过的窑洞宿舍,也已成为游客体验陕北民宿的特色之地,此情此景,忆枣中读书时光的点点滴滴,如怀念一位已故久远的亲友,不由得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年前,枣中是一块四方四正的平地,紧靠枣林与黄河,有两排窑洞,主要供师生住宿,有六间大平房当教室用,每个年级两个班,那时的枣中生活条件相对比较简陋,饮食起居无法与现在的学生相比,除了家在镇上的学生,其余大多数是住校生,一孔窑洞两个炕要挤满约20个学生,每人睡觉的空间仅有一尺宽,尤其冬季,盖上被子后,能把人挤得抬起,夜里起来上厕所回来,准没位置了,惆怅之余,于是左一下、右一下挤钻,总能挤出一条路子来,从那时起就明白啥叫“夹缝生存”。</p><p class="ql-block"> 地处黄河岸边的枣中,冬天北风呼啸,干冻干冻的,宿舍和教室靠生火炉取暖,为安全起见,宿舍睡前火炉子必须熄灭,刚躺下时那股钻心的冷是不言而喻的,手和脚常被冻得发青发紫。那时伙食也比较单一,但同学们吃的津津有味,有吃不饱的或比较节约的同学再用家里带来的烤馍片或饼子垫垫肚子,每周末骑自行车或徒步三十里左右的山路回家寻母亲备好的干粮,一路上,各个年级的都有,大家谈笑风生,走几十里需爬坡翻梁的山路也没觉得多累,正是这样的求学条件,磨炼了枣中学子直面困难,刻苦学习的奋斗精神。</p><p class="ql-block"> 校园内有一大块菜园,零星有数棵枣树,是老师们和灶房取食材的主要来源,菜园子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一畦畦紧挨着,主要种些白菜、油菜、豆角、西红柿等,夏天整个菜园子绿油油一片,给校园增添了不少生机。寒来暑往,菜垄边常有学生坐着静静地看书,有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只为寻一方清净,尽情地吮吸知识的乳汁。菜园于是便有两个功能:提供蔬菜与学习园地。</p><p class="ql-block"> 枣中上临公路,其他三面被枣林环绕。初夏,每当初升的太阳的万道光辉柔和地撒向枣林,映衬着青绿泛着油光的一树一树的枣叶,当微风拂过,林间成片的枣叶沙沙作响,如贝多芬规整、浑厚的交响乐,那种开阔、壮美的景象,让人瞬间忘记一切忧愁,顿觉生活明朗可爱。这时候,和着清晨悠美的校歌——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林间总会有不少学生在大声朗读着语文课文或英语,他们来来回回在林间慢慢穿梭,时而抬头诵读,时而低头沉思,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才快步离开枣林。这就是枣林的魅力,是大自然的宁静与和美赋予了学生灵感与力量,启迪着他们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枣中与枣林相依,枣林又傍着黄河,沿着枣林的小路,一会就到黄河岸边,黄河、沙滩,最美不过夕阳西下,这时总会有很多枣中学生沿着黄河,漫步于松软的沙滩上诵读课文,金黄色的霞光铺满黄河、沙滩,河面波光粼粼,沙子金光闪闪,如佛光普照,偶有船只停靠在岸边,给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清雅,空气中氤氲着清朗、甜美的读书声,温和、凉爽的风儿吻着脸颊,幸福感充盈心间,一切是那么恬静、自然,令人无比舒畅。此情此景,让人不由得想低吟一首绮丽的小诗抑或清唱一支悠扬婉转的曲子。在这如诗如画的环境中读书学习,同学们不会觉得苦,反而觉得是一种身心的享受,一种思想的逍遥,一种自我的革新,一种灵魂的超然。</p><p class="ql-block"> 如今,校园已远去,而窑洞、枣林、沙滩、黄河还在,她们相互依偎,端坐在那里,正以另外一种方式为这片土地散发着自己的光辉,滋养着一代代人。多少次在梦里,我又看见枣林之中同学们发奋读书的身影、听到黄河之滨琅琅书声与黄河涛涛交织的悦耳之声,我们可爱的校园就坐落在那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