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共读共写】众里寻他千百度 幸福就在缕缕书香处———李店镇学区教师 侯晓梅

李店镇学区

<p class="ql-block">  曾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未来以千姿百态绽放;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未来以璀璨夺目闪耀;每个孩子都是一盏灯,未来以万千可能点亮。当希望之灯一盏盏启航,朝着他们前行的路勇往直前,我愿做岸边的“点灯人“,让希望之光点燃未来。</p> <p class="ql-block">  教育是温暖人心的事业,是一场爱与被爱的修行。愿自己能在此趟修行中成为孩子攀登知识高峰的人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立志点灯 病树前头万木春</p> <p class="ql-block">  2014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的村小任教。学校交通不便,下车后还得走上两三里泥路,再穿过几道田埂,才能到达。一个班三十来个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老人看管;有父母在家的,也多是务农,文化水平最多也就初中,谈不上家庭教育。所以这些孩子们都五年级了,还一个个跟小野猴儿似的,上课坐不住,讲啥不爱听,书包扁扁的,就语文数学书,还都皱巴巴的,一下课就是满院子里疯跑,一写作文就是干瞪眼儿,一考试就十来个人不及格。初出茅庐的我感觉学的课堂教学技巧、教育心理学等完全使不出来,怎么教?怎么办?要不想办法另谋出路?……我陷入了极度的困惑、迷茫与沮丧之中。</p> <p class="ql-block">  为了解惑,我开始在书中寻找答案。我从大教育家孔子那里知道了爱就是教育;从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找到了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的答案;从《窗边的小豆豆》中小林宗作校长那里,认识了教育的真谛是对儿童的顺应和尊重;从陶行知先生那里,知道了生活就是教育的大课堂……这些教育大师的思想就像一盏盏明灯,让我看清了教育的方向。偶然间,我读到了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儿童诗《点灯的人》。说的是:有一个叫李利的点灯人,每天到了黄昏的时候,就扛着梯子走来,爬上梯子把街灯点亮。于是,原本朦胧的景色都被照亮了,窗外的一切都看见了。而坐在窗旁的孩子,每个人就都有了自己的理想:有的想当飞行员,有的想做航海家,还有的想做银行家。</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将平日自己读的书籍带到学校,在晨读课、语文课或是在课间小憩时,在学校的大树下、操场旁,几十个孩子围坐成一圈,我坐在圆心,大声朗读书中的内容,引领这帮野孩子们去光顾书中那个宁静美好、一望无际的世界。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毛泽东诗集》的“山,快马加鞭未下鞍……”;从妙趣横生的《爱丽丝漫游奇境》到温情满满的《夏洛的网》;从法布尔的《昆虫记》到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在书中的世界他们接受着文化的浸润,精神的洗礼,心灵的熏陶……就这样,孩子们的书包渐渐干净了、充实了,昔日的喧闹声消失了,课堂上满是求知若渴的眼神,课下也能见到他们端正书写的身影,习作中也逐渐开始闪烁着孩子们从书中捕捉的各种“宝贝”……就这样,我和孩子们一起在书的世界里流连,在书的世界中陶醉,在书的世界中静听自己成长的拔节声。那场景,真让人激动!</p> <p class="ql-block">  那一刻,我告诉自己,就做个点灯人吧,做个幸福的点灯人,让智慧的光芒点亮孩子成长的道路。 正如宋代诗人释宗杲在《送超僧鉴》中写道“好将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相信在未来某一天,不经意间,曾经的“熊孩子”会给我们一个“意外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  那不正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