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日,与延安老促会、榆林老促会的老同志,及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的记者,重走毛主席党中央转战陕北路线,切身感受当年老一辈革命家的路途之艰辛、意志之坚定、革命之决心、战略之伟大、战术之灵活;进一步深切感受陕北大地人民对毛主席党中央的感情之深厚,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诚如毛主席东渡黄河时深情凝望陕北大地,说的那句话:陕北是个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出发后,在蟠龙战役纪念馆前,榆林老促会张会长,为全体考察队员做了简短热情的动员讲话,表明了本次重走长征路的意义,传承精神,汲取力量,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主席在红军东征时,于清涧袁家沟的时值大雪纷飞,望着黄土高原莽莽苍苍,黄河冰封失去往日波涛汹涌,回顾历史感慨万千,写下这雄奇苍劲的《沁园春雪》。</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一行人听着讲解员动情的解说,站在高山之巅,身临其境,不由得更敬佩主席的伟大!</p> <p class="ql-block">离开神奇的袁家沟,我们一行来到了转战陕北一个重要的会议举办地——清涧枣林则沟。转战陕北没几天,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重要会议,决定中央一分为二,刘少奇、朱德率领一部分人前往山西,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守陕北。为了安全起见毛主席化名李德胜,周恩来化名胡必成,任弼时化名史林,陆定一化名郑位。</p><p class="ql-block">听着当年房东孙子年过70的高老先生,满含深情讲述,甚感当年党和人民深厚的鱼水情,更加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含义。</p> “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1924年,李子洲等人在绥德县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建立了陕北第一个党小组,疏属山下的道观九真观成为党组织活动的地点之一,也成了后来绥德地委的所在地。<div> 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绥德地委旧址考察时强调:“要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br></div> 扶苏死后,葬于城内疏属山顶,后人建祠敬奉。卢家湾石壁之泉则长年流淌,其声呜咽,终岁不绝。后人改卢家湾为“呜咽泉”,以示怀念。历代文人墨客对此多有题咏,唐代胡曾有《杀子谷》,曰:“举国贤良尽垂泪,扶苏屈死戌边时。至今谷口泉呜咽,犹似当年恨李斯! 1943年1月中旬,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结束后,为了加强北线工作,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调关中地委书记习仲勋任绥德地委书记。是年2月,习仲勋到任。到任不久的习仲勋书记于1943年清明节刚过,带领调查组进驻郝家桥村蹲点深入调查1月有余,他帮助刘玉厚认真总结郝家桥的经验,并召集地委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刘玉厚和郝家桥的生产经验。通过“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活动,很快便在绥德地区掀起了大生产热潮,刘玉厚被授予“模范党员、劳动英雄”称号。1943年11月和1944年12月,刘玉厚先后两次出席在延安召开的劳动英雄大会,被授予边区劳动英雄,并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和教诲。1995年刘玉厚去世后,习仲勋题写了“刘玉厚同志是陕甘宁边区著名农业劳动英雄、优秀共产党员”,习仲勋同志也因此与郝家桥郝家桥村广大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杨家沟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东南20公里的杨家沟村 ,原先称马氏庄园,马氏庄园以扶风寨为主,已经有百年历史,高大雄浑的寨门城墙记录了历史的沧桑。 1978年,杨家沟革命旧址辟为杨家沟革命纪念馆, 2009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教育示范基地。<div>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代号为“亚洲部”的中共中央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来到杨家沟,随行官兵共计600余人,在这里从事了重要的革命活动,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等;现保存较好的革命旧址有:毛主席、周恩来、张闻天、任弼时、胡乔木、陆定一、叶剑英、彭德怀、杨尚昆、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旧居;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军事会议旧址,东渡黄河动员大会旧址,劳动人民翻身纪念大会旧址等;中共中央政治部、情报局、新华社、广播电台、解放日报、西北局、陕西省委、通讯班、战地医院、供销科、保卫科、后勤处、参谋部等重要革命旧址。<br></div><div><br></div>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杨家沟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是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高西沟是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面旗帜;高西沟第一家实行了封山禁牧,第一家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创下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奇迹。"山上缓坡修梯田,沟里打坝建堰窝,高山远山森林山,近山阳坡建果院,弃耕坡地种牧草,荒坡险洼种柠条"。<div>几代高西沟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尊重规律、实事求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将荒芜贫瘠的山沟治理成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典型的高西沟精神。<br></div><div>中国共产党人对陕北有一份深深的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对陕北有一份深深的牵挂。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高西沟调研,“小流域治理关系长远。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总书记赞叹道,“绿水青山是可以变成金山银山的,你们用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对的,这也是我们现在提倡、推动的一条路。”<br></div> 神泉堡革命纪念馆位于佳县县城西10公里处的佳芦镇神泉村。神泉堡因村南山崖上日夜流淌的两股清泉而得名,因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在此扭转乾坤而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br><br>沙家店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朱官寨,于1947年9月23日抵达佳县神泉堡,毛泽东先后在神泉堡居住了36天。<div><br></div> 在这里,毛泽东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第一次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修改审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揭开了中国土地改革的序幕。他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重新修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全军的统一纪律。 11月14日,毛泽东和中央机关离开神泉堡,向米脂县的杨家沟转移。后来,中共党史把在神泉堡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人民解放军口号》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等合称为“神泉号令” 1947年10月18日毛主席在佳县县委书记张俊贤的陪同下游览了宏伟壮丽的白云山,当毛主席看了白云山的古建筑物后赞叹不已,对县委书记张俊贤说:“这些都是古建筑物,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要毁了,你明天就出个布告一定要保护好。” <h1><font color="#ed2308">毛泽东东渡黄河时深情回望: “陕北是个好地方”!</font></h1> 川口黄河渡口旧址位于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园子塔渡口。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这里东渡黄河,离开陕北,前往华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 <h1><b>1948年3月23日下午1时左右,毛泽东、周恩来等先后登船,开始渡河。大约20分钟后,渡船到达黄河对岸的山西临县高家塔村。东渡成功后,毛泽东回望黄河对岸的陕北大地,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b><p><b>至此,毛泽东结束了转战陕北的艰苦岁月,离开了他生活和战斗过13个春秋的陕北。</b></p><p><b><font color="#ed2308">这次东渡不仅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更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新起点。伴随着东渡的顺利进行,蒋介石反动政权摇摇欲坠,而中国革命即将迎来全国胜利的曙光。</font></b></p></h1> <h1>中央前委于1947年7月21日至23日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又称小河会议)。<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进一步组织和发展战略进攻,集中商讨今后的作战计划和方针问题。毛泽东主持会议,出席者有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杨尚昆、彭德怀、习仲勋、马明方、贾拓夫、张宗逊、王震、贺龙、张经武、陈赓等人。</span></h1><h1>毛泽东在会议上就战争局势走向、统一战线问题、土地政策调整等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会议上首次提出对蒋介石的斗争要用五年时间来解决,但不对外宣布,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在分析统一战线时肯定了“重庆谈判”的积极作用,鉴于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军事上的失利,政治上愈发孤立了,继续秉持“三三制”原则,要努力团结争取大多数阶层,坚决打击顽固派。</h1><p><font color="#ff8a00">小河会议是在全国解放战争处在伟大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我军在陕北战场迅速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大西北,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font><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它的召开为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进攻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展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审时度势的非凡智慧。</span></p>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转战陕北期间不仅创造了光照千秋的历史功绩,而且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为我们留下了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意志;为我们留下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站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一面”的崇高立场;为我们留下了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先锋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承载红色基因的精神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