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国五月,凤凰花开得灿烂,红花一树,绿叶满枝,红红绿绿矗立在街头,经过淅淅沥沥的小雨清洗,街景显得分外清新艳丽。</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母亲节,我思念母亲的情绪好似雨后清晨的街景。母亲去世已经三年,一个月前父亲也离开我们。天国里的父母可曾团圆?在您们慈爱目光里,可曾看到我们的孤独和悲伤?</p> <p class="ql-block">父母去世后,按照河南农村习俗,老人生前的衣物,除了含皮毛、羽毛、和健在人员有关的以外,其余的都要焚烧,即让老人带走。一个月前,父亲去世,我们整理父母的衣物,这些衣物,和我们的成长相连接,让我们回忆起和父母在一起的岁月。有许多,难以割舍,但碍于习俗,又不便开口说留下。</p> <p class="ql-block">同时,在河南农村,儿子,无论贤愚,都是家里顶梁柱,娘家的所有事情都要由爹娘的儿子管理。女儿,孝敬父母,伺候父母,是本分;尊重爹娘的儿子——娘家兄弟,不拿娘家一针一线,也是应知应会。我和妹妹从小在这里成长,很明白这个规矩。我们商定,孝敬爹娘,遵守习俗,不拿娘家一针一线。可是,看到这件绸棉袄,我还是忍不住和弟弟妹妹商量,留下吧。</p> <p class="ql-block">俗语说“女儿是妈的小棉袄”。妈妈也是外婆的小棉袄呢。外婆,是十里八乡的绸缎棉衣加工能手,那时还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说法,如果有,外婆一定在此行列。1990年代,她按两个女儿的安排,给六个外孙女,一人做两件活里活面的绸缎棉衣,全是新绸缎、新棉花、新里、新表,棉花和里子间还衬上一层薄薄的纱布,里子和外表间用扣子扣上。绸缎、盘扣,活里活面,便于拆洗,考验手艺,如果不熟练,很难做成。十二件棉衣,全手工缝制,真是一个浩大的制衣工程。外婆全力忙活了一个冬天。忙完了小辈人的,又给她自己的两个女儿各做了两件。我找到的这件棉衣,便是外婆手工,母亲穿过,用我和我家儿子穿过的旧衣服做里子缝制的绸缎小棉袄。</p> <p class="ql-block">“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件绸棉袄,大概缝制于1993-1995年间。外婆给自己的女儿做的,缝制得很仔细,针脚细密。母亲穿得很爱惜,脖领和袖头都重新镶了边。我想母亲当年穿着,是否也很温暖?除了物理意义上是新绸缎、新棉花外,这件衣服与众不同,有纯家族的意义。一件衣服,多么用心。母亲选用的里子,不是新的,也好讲究。主要布料是我初中时的一件旧衣服,纯棉,印着英文字母“HAPPY”,衔接布料是我带回老家、淘汰给母亲的、她外孙我儿子穿过、她为外孙子过满月时缝制的棉裤用料,纯棉的,印着几何形图案。这件衣服凝集了外婆的手工、母亲的体感、我的青春和我儿子的童年,无疑跨越了岁月的河流,有浓厚的家族情结。</p> <p class="ql-block">抚今追昔,睹物思人,对母亲留下的这件绸棉袄,我爱不释手。好佩服外婆和母亲,她们当年好有眼力、好有手工,有意或者无意地为我打造了一件可以收藏的珍贵纪念品。此时此刻,三代女人,心有灵犀,有多少爱无言无语!女儿爱娘、爱娘家,娘对女儿的爱,也清晰可鉴。母亲节,让我想到天国里的母亲、父亲和外婆,想到这件衣服的美好寓意,于是给她取名为“四世同堂”,倍加珍惜。</p> <p class="ql-block">女儿乔红霞撰文于2023年5月14日母亲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