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罗小小

一、活动目标 <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大班幼儿体育技能目标,丰富幼儿户外活动,促进幼儿园户外活动多元化发展,幼儿园大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灵活多样的体能大循环活动。以此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与活动技能,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大力增强孩子们的积极锻炼意识,生动体现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精神面貌,让健康快乐常驻孩子心中。结合我们班段孩子的发展情况,我们班段教师把本次活动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p> <p class="ql-block">  1.增强幼儿爆发力、敏捷性、灵巧性、协调性、距离感和平衡感。</p><p class="ql-block"> 2.培养幼儿观察、判断、反应能力及勇敢、合作的态度与意志品质。</p><p class="ql-block"> 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参加运动的兴趣与习惯。</p> 二、教师预设与第一次讨论 <p class="ql-block">  我们大班教师就“如何科学合理利用园舍场地及器械,创设一种幼儿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形式让幼儿通过基本动作的练习有效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设计适合大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初步确定各班的器械玩法及器械摆放位置。</p> <p class="ql-block">  各班器械摆放。</p> <p class="ql-block">  根据预设,初步让部分幼儿尝试进行体能锻炼活动。</p> 三、第一次实施体能活动 <p class="ql-block">  部分幼儿尝试活动后发现设计的体能活动是可行的,于是各班教师组织本班幼儿在班级活动场地进行体能游戏活动,熟悉班级活动场地器械玩法。</p> 发现问题 <p class="ql-block">  <b>教师发现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 1.教师站位点有盲区,视野范围不够广。</p><p class="ql-block"> 2.收器械比较慢和乱也不统一。</p><p class="ql-block"> 3.开展的器械游戏单一,不够趣味性。</p><p class="ql-block"> 4.垫子杂乱不统一及垫子过于少,有可能有安全隐患的器械周围没得铺够垫子,无法保证孩子的安全。</p><p class="ql-block"> 5.器械体育活动前后,都是教师摆放器械、收过多,孩子参与少。</p> <p class="ql-block">  <b>幼儿发现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 1.老师,这两个滚筒放一起夹到我手了。</p><p class="ql-block"> 2.老师,我可以去别班玩游戏吗?</p><p class="ql-block"> 3.爬水管上面的架子我的手都红了,还起泡了。</p> 四、第二次讨论和调整 <p class="ql-block">  经过第一次混班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实施,老师和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的经验提升同时也发现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我们进行了第二次讨论和调整。</p> <p class="ql-block">  <b>教师方面1:解决发现的问题。</b></p> <p class="ql-block">  1.教师站位固定,站到危险系数相对高且目光能巡视周围的游戏地点引导幼儿、协助幼儿并保护幼儿安全。</p> <p class="ql-block">  2.规定器械摆放的位置,各班级就近收所摆器械。</p><p class="ql-block"> 3.器械体育活动前后,教师协助幼儿摆放、收器械、每个器械固定幼儿负责收摆,增加活动准备结束时统一收器械的音乐。</p> <p class="ql-block">  4.调整游戏难度和趣味性,如水管器械班级设置有水管上方放两个梯子供能力比较强的幼儿进行挑战;有水管左右两侧摆放爬梯供幼儿爬行,也有在水管下绑圆圈供幼儿钻过等不同难度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  把滚筒与场地中的空水桶器械连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5.统一垫子,并在垫子少的地方增加垫子。(例:在从高往下跳的滚筒前下方放3—4张增厚垫子,悬垂处的水管下方增加至4个垫子。)</p> <p class="ql-block">  <b>教师方面2:了解孩子已有经验。</b></p> <p class="ql-block">  1.经过一年的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意识增强。</p><p class="ql-block"> 2.孩子们刚从中班上来,发展还不是很稳定,且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发展情况不一,能挑战游戏难度不一。</p><p class="ql-block"> 3.大班幼儿活动力度大,爆发性较强,活动前后与孩子讨论交流,利于孩子自律,便于孩子相互提醒相互帮助。</p><p class="ql-block"> 4.幼儿有了一定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各种形式的活动能很好的参与。</p> <p class="ql-block">  <b>幼儿方面:幼儿在体能活动中的经验提升。</b></p> <p class="ql-block">  1.幼儿运动中的自我保护。</p> <p class="ql-block">  2.合作摆放及收纳器械。</p> <p class="ql-block">  3.我喜欢的运动项目。</p> <p class="ql-block">  4.运动器械摆放器械设计图。</p> 教师思考 <p class="ql-block">  我们把发现的问题和幼儿一起讨论交流,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幼儿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体能活动开展后,当幼儿提出“想去别的班玩,手磨起泡了”等问题时,我们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怎么做,而是基于幼儿思考、讨论的机会,引导幼儿去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做好支持和引导。</p> 五、第二次实施体能活动 <p class="ql-block">  教师站位。</p> <p class="ql-block">  幼儿第二次实施体能活动。</p> <p class="ql-block">  听音乐收器械。</p> <p class="ql-block">  各器械归类收纳地点。</p> <p class="ql-block">  在第二次实施活动中,我们的孩子收器械比较顺畅后我们就引导孩子将各器械归类收在固定位置。</p> 教师思考 <p class="ql-block">  体能大循环活动,既让幼儿保持对活动的新鲜感,不断提高他们的钻、爬、投掷、跳、平衡、悬垂等运动能力,又能让孩子们从活动中自主的发现问题,不断的交流解决问题。孩子们都乐意尽快参与其中。体能大循环还在常态进行中,精彩故事未完待续……</p> 六、第三次研讨和展示 <p class="ql-block">  经过二次调整后,孩子们对于参加体能游戏的兴趣更加浓厚,很快适应并熟悉各班游戏玩法,对于器械的摆放和收纳也越来越熟练了,于是孩子们产生新的想法即自主创新游戏;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和发展需要,我们让孩子们把场地里所拥有的器械进行自由拼接摆放,同时各班教师考虑如何把各班游戏连起来并充分利用活动场地,所以我们又有了新的研讨。</p> <p class="ql-block">  经过讨论,我们决定把场地里的如意廊桥也加了进来,让孩子挑战完大三班的游戏后选择经过如意廊桥上或者往如意廊桥下的灰色跑道到大五班的游戏场地进行体能游戏,同时游戏起点为各班对应的游戏场地,幼儿按照顺时针方向为路线参加场地内体能游戏。</p> <p class="ql-block">  部分幼儿尝试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体能循环活动。</p> <p class="ql-block">  所有幼儿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体能活动。</p> 教师反思 <p class="ql-block">  1. 如意廊桥没能充分利用,如过如意廊桥时孩子没有过弹跳绳和过网架下来 。</p><p class="ql-block"> 2.小朋友在大二班和大三班这里比较挤。</p><p class="ql-block"> 3.大一班与大二班的器械摆放未错开,小朋友过来后容易堵。</p> 解决办法 <p class="ql-block">  1. 提醒孩子过如意廊桥上面时可过弹跳绳和过网架爬下来或者廊桥楼梯下来 。</p><p class="ql-block"> 2.在大二班和大三班上方的舞台添加一组跳绳减少幼儿过大二班和大三班游戏的人流量。</p><p class="ql-block"> 3.把大一班与大二班的器械错开摆放,提供相对充足位置给幼儿游戏。</p> <p class="ql-block">  第三次成果展示。</p> 教师思考 <p class="ql-block">  1. 孩子们在活动中循序渐进,通过实际体验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这种开放式的锻炼,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运动兴趣,也让孩子们不再受限,真正做户外活动的小主人。</p><p class="ql-block"> 2.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得到了提高,对于每一种器械孩子们都了解该如何去玩才能更安全 。</p><p class="ql-block"> 3.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也越来越浓,如幼儿会主动与老师交流游戏玩法和游戏中幼儿间会相互提醒。</p><p class="ql-block"> 4.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等得到了增强。</p><p class="ql-block"> 5.丰富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对于体能游戏器械的玩法幼儿有了很多的玩法建议。</p><p class="ql-block"> 6.活动从主要由教师引导到现在幼儿自发性的自主探索,体现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p><p class="ql-block"> 7.经过几次研讨和交流,老师之间的凝聚力和默契得到了加强,做事越来越得心应手顺手与和谐。</p><p class="ql-block"> 8.随着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不断提升,我们大班的体能大循环游戏也将会不断地进行调整,带动孩子不断探索新玩法、研究适宜幼儿的户外活动,进一步提升户外游戏质量,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p><p class="ql-block"> 9.我们下一步的打算:在水管有一个圈的地方增加为两个圈;每周其中一天幼儿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大循环体能活动;一天由幼儿自由选择所喜欢的器械游戏进行挑战;尝试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设计来摆器械等。</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体能循环活动将继续更新,未完待续......</p>

幼儿

器械

体能

游戏

活动

孩子

教师

摆放

廊桥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