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沉浸式体验(下乡插队50周年祭)

留光见影

<p class="ql-block">  50年前的今日(73年5月19日),是离开中学校园的日子,那一天的毕业典礼,鱼贯而入校园的几十台解放牌大卡车,送毕业生下乡插队。我们还有些懵懂的小青年背着简陋行囊爬上装货的敞篷车厢,麻木的跟着大众呼喊着口号,参杂些许说不清的兴奋,不舍,望着远处母亲在偷偷抹眼泪,头也不敢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车轮卷起的尘土笼罩着车厢,离开熟悉的城市,车厢颠簸颤抖将人们拉回冷酷现实,刚上车时的那么一点点躁动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忐忑惆怅,内心涌入莫名的无望与迷茫···。</p> <p class="ql-block">中学六年,正处社会动乱中,没学多少文化知识,仅有懵懂的热情和青春的躁动。然而,最宝贵的民族文化基因:友善,勤奋和在苦难中坚韧不拔的精神早已浸润入灵魂,必将在这代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命运将这群没什么文化的知识青年抛往熊家境小山村,我们来不及彷徨,便开始真正体验什么是中国农民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谁能想象如今的AAAA 景区当年的贫穷景象,全村仅那么几间青砖外墙的平房主人大多是在山下铁矿工人,村庄绝大多数的房屋破败不堪,摇摇欲坠的泥胚土房。老天爷降福这里最神奇的资源是山顶的一眼清泉,夏不枯冬不凛,村子房屋布局围绕着泉眼水井而建,近百户人家吃喝冼漱生活用水全靠它,记得当时村子名就叫熊家井。井口周边铺垫青石板,水面离石板几尺,水从不漫上台面,清晨傍晚村民们围着它轮侯担水,也从没见水面下降枯竭。酷暑天出工返来,直接双手掬起泉水,凉凉的,甜甜的,咕嘟,咕嘟,喝上一肚子,沁人心脾,既解渴又管“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知青小屋建在村口,离水井几乎是最远的房子。</p><p class="ql-block"> 如今,水井周边被围封,建有高高井台和取水轱辘,小圆桶提水上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知青刚来,没有住房,4位女生借宿生产队会计家,我们3个男生住小队长家,村里最高领导的房子不算小,进门正面墙壁是青砖瓦,屋内及其余三面墙则都是土胚泥砖砌墙,我们睡觉床头泥胚砖缝隙呈现出无数的瞭望孔,都可以睡在床上数星星,窥望屋外世界。</p><p class="ql-block"> 冬天里,窗外飘着雪花,气温降至零度左右,队长家7个女娃挤在一张床上,没有衣裳裹体,更别说被褥和床单,几块木板架起床,铺上些稻草,七个娃赤裸身体象猪仔般挤在一起,深埋在稻草堆内。那一幕至今仍常在我眼前浮现,心酸不已。这七个女娃现在也该有50多岁了,不知她们还能否记得儿时的苦难?如今与年轻人谈起此情此景,人家总以为我在瞎编天方夜谭···</p> <p class="ql-block">  半年后,两个生产队联合在村口建起两套土胚房,每户住7位知青,那是政府下拨的150元安家费建的。我们按当地村民办法在木板床上铺上厚厚的稻草,再包上床单,在床的周边墙上糊上旧报纸,隔开墙壁的泥土也阻挡泥砖缝隙灌风,知青有了自己独立的小窝。</p><p class="ql-block">  </p> 如今土房早已坍塌,一点痕迹也找不到了,遗址上建起了两层楼的村委会(白色外墙那栋)。 <p class="ql-block">  稻草床垫保暖挺好的,可稻草内潜伏了太多的虫子,跳蚤,臭虫,一遇到温暖的机体群起而攻之,让人整夜无法入眠,晨起体无完肤。这当然难不倒“知识”青年,同仇敌忾,小伙伴一商量,用杀虫剂,往床板上撒上一层“六六六粉”,殊不知这是一种对人体同样有剧烈的神经毒的杀虫剂,那时可没这么多的讲究。只是晚上睡在床上气味刺激冲鼻难闻。早上起床后浑身乏力,中毒症状也浑然不知。还自作聪明想,何不升级迭代,来个2.0版本的杀虫剂,使用没那么刺鼻气味的。</p><p class="ql-block"> 一次返城探亲的机会,我专门找到市里最大的一间农用商品供销社,欲购买当年最好的农药“1605”,售货员大妈用怀疑的眼神打量了好久,不给卖。要提供公社证明,因为当年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便是喝这药,一口下去,送医院都来不及。好说歹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妈动了恻隐之心,她也有孩子下放在农村,给卖了一瓶最小分量装的,大概80ml还是100ml那种。望着得偿所愿的小目标即将实现,掩不住内心小激动,立刻赶回生产队。那是在冬季,穿着厚棉衣。为防止这来之不易的药水丢失,将小药瓶揣入内衣口袋,一路上盘算如何在小伙伴面前显摆,从此让卧房不再有浓浓的六六粉味,还有自留地那点不够吃的萝卜菜老让虫子捷足先登,一场虫口夺菜的战疫就要打响…。</p><p class="ql-block"> 车厢拥挤,颠簸浑然不晓,回到知青小屋,迫不及待取出药瓶,这回轮到自己傻眼了,瓶中药水仅余少半,瓶盖没拧紧,溅出的药水湿透了内衣,腹部皮肤被药水灼伤,呈现一片较手掌还大的水泡,随之相继出现口干头晕,视物模糊的全身中毒症状也来了…。</p> <p class="ql-block">熊家境村位于东方山之巅,村子周边贫瘠的山地,主要种植苕(红薯)和玉米,生存的口粮主要靠红薯干和玉米糊。那可不是如今人们点缀营养的新鲜的红薯和甜玉米,温饱无法保障时农作物只讲究产量,不计较口感,红薯的收成,队里在地头即时分配,当年十月的一天傍晚,我们拖着疲惫躯体刚返回宿舍,队里通知分粮食了,在山上某块地里堆放着分配给我们七名知青五千多斤的红薯。</p> <p class="ql-block">  所谓丰收的喜悦就是要头顶月光,忍饥挨饿,咬牙一担一担将这几乎全年的口粮挑回来,当晚将其刨成一片片薯片,第二天一早,天还没光,趁生产队开工前,再将其担回地头撒开晾晒成红薯干。因为新鲜红薯没有保存条件,大概只有收成的那个月能吃到,其余的日子只能吃煮红薯干。至于鲜玉米更是粮食中的奢侈品,一年吃不到一两次,玉米成熟透后,邦邦硬,淀粉含量高,牙齿咬不动,晒干碾粉,煮玉米糊充饥。</p> <p class="ql-block">队里在山下有几块水田,那时没有公路,通往山下是一条山洪雨水冲刷出的山间小道,时而陡峭,沿乱石攀登,时而崎岖,蜿蜒迤逦,足足有8里地。现在,公路早已通到村里屋前,崎岖山道拓宽平整为健身休闲步道,供人们豋山锻炼身体。</p> <p class="ql-block"> 记忆深刻是“双抢”季,八月酷暑天,要将山下水田收割的稻子担回村子,一担近百斤重,一个来回16里路,计件工分。村里强劳力往往能跑8个来回以上。而我最玩命的记录,一天只有6趟。每次放下担子一刻,总要虚脱好一阵。当然,最值得期待是分稻谷有白米饭吃。一天,队里分给我们20几斤稻谷,我迫不及待拿去碾成白米,小伙伴们许久不闻米香,见分量不多,一锅将全部白米煮了,没有任何送饭菜,大家敞开肚子饱饱的一顿。那种米香味,记忆中从此再也没有吃过如此香甜的白米饭。</p> <p class="ql-block">  深埋地下一半是烧砖土窑,烧制建房青砖,取土农田,属于严格不允许的。红薯种子储藏在土窑旁边的地窖。3~5月,青黄不接季节,红薯种子发芽了,长出的藤蔓叶子剪去插种新苗,剩下的根茎还有着新鲜红薯的形态与内容,刚好补充了我们无粮的囧况。</p> <p class="ql-block">当年,熊家境村是公社自然状况最贫穷生产队之一,但队里会计却是位聪明能干的年轻人,以后我们知青小伙伴做会计,更是个机灵鬼。年终,为让社员有点钱过年,会带我们知青偷偷干点资本主义,点火开窑烧几窑青砖运到邻县卖点现金。一旦上边发现,通常也不会批斗知青。卖砖有了现金,会计做帐提高队里工分值,原本产值十个工分三四毛钱,会计运作提高到六七毛钱。过年分红我们知青小组也有二百多元的进帐。而当时农业贫困生产队分值多数在一两毛钱,最低的有七分钱,辛苦一天就几分钱,年底分红知青往往倒欠队里粮食钱。</p> <p class="ql-block">“苦难"是过来人的叹息,当年却没有这种觉悟。这代人生在新社会,自出生只接收到一种教育,忆苦思甜,“苦难"是描述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新社会是在天堂,世上还有2/3人民生活在苦难中呢。我们应该感到幸福!再说,环顾四周,几乎所有人都如此生存。因此,在农村的日子我们只觉得累,没人敢说苦。日子艰辛,生活中不乏欢笑。上面这张有点模糊的照片,是记录我们知青出工时,当时可没有摆拍这么聪明,看看那开心样,似乎并没有什么“苦难"。今日感叹年轻人“生在福中不知福",当年何尝不是“生在苦中不知苦”。</p> <p class="ql-block">那天,村里来了几位军人,谓之“访贫问苦"探望知青(现在叫旅游观光),让小伙伴羡慕得口水直咽,剥下军装,留下了这张在农村最威水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下乡二年半,同一锅吃红薯干的小伙伴唯一的一张合影,“山乡新一代",是不是有点自嘲。</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矿山公园,当年是我们“进城"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50年沧海巨变,我们从世界最贫穷的一群人进入了小康社会。我们发奋补课学习,拼命工作,没有个人的生活享受,只为改变贫困。我们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和发展,也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退休了,应该享受人生了。旅游,读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在家中种花种草,含饴弄孙,和家人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和老朋友一起聚会,分享彼此的生活经验和感悟。</p> <p class="ql-block">50年的岁月,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变迁和挑战,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前行。我们从贫穷走向富裕,从无知走向智慧,从青涩走向成熟。我们的人生经历虽然不同,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坚持不懈,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可以放下曾经的烦恼和忧虑,享受人生的美好和欢乐。我们可以感慨岁月的流逝,也可以庆祝自己的成就和成功。我们已经走过了很长的路程,希望人生还能走更远更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熊家境,旧时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十载前,务农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艰难岁月,描不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辛勤汗水,铸辉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事变迁,岁月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好生活,日新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恩往事,铭心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熊家境,永难忘。</p><p class="ql-block">(文中照片部分源自网络和小伙伴珍藏。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