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13日下午,三门峡市名师先导性培训第三次活动结束了,回顾这几次聆听的十几位名师的报告,返程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p> <p class="ql-block">这几年在专业成长路上的止步不前,书得少了,有反思但往往都是想想而已,很少形成文字。有时,心血来潮,记录一点东西,但从未坚持下来。说实话,我对自己这样的状态也很不满意。在2020年副高级职称评审通过之后,我躺平了,躺在了一个舒适区里“怡然自得”,常常觉得自己再过十年就要退休了。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再晋升正高级职称的希望很渺茫,几乎为零,所以就选择了按部就班完成工作,加之带着主课,还同时兼任学校的行政工作,所以,也就常常以工作太忙没时间为由,为自己开脱,自我安慰。舒适区呆得久了,也渐渐失去了危机感,直到这次培训,听到那些他们成长的轨迹,内心在羡慕之余,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停滞不前、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的老师又怎么能带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自己距离“名师”二字还有多遥远?你是否从未想过要当“名师”?如果有过一闪念这样的想法,现在还记得初心吗?追问的那一刻,我不禁有些头涔涔泪潸潸了。</p><p class="ql-block">幸运的是这些做培训的名师唤醒了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文娟老师打了一个新颖的比方来形容那就是像培养女婿、儿媳妇一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能我们的聚焦点便不会再是单单紧盯分数,而是注重素养,注重综合,注重全面,也才回归到“五育并举”。</p><p class="ql-block"> 苏邦屯以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启发我们:脚踏实地,向下扎根。你所做的事情,也许暂时看不到成功,但不要灰心,你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根扎得越深,才能枝繁叶茂,才能无限生长。</p><p class="ql-block"> 从 孟秋红老师的报告中我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对生命影响的过程。教师的精神面貌是课前准备的第一要素。</p><p class="ql-block"> 张丽萍老师告诉我们:生本理念下的教师应该把课堂正中央的位置还给学生,既会把儿童当成大人去尊重,也会把儿童当成儿童去呵护、去鼓励、去包容。</p><p class="ql-block"> 赵群虎老师带领大家探析了名师成长的诸多因素:坚持阅读,完善知识体系;善于写作,表达教育立场;精于研究,解决教育难题;勤于思考,形成教育特长;乐于分享,形成辐射引领,他还提醒我们:不让自己的教育理念成为一种固有的模式,带着傲慢与偏见去对待同事,对待学生,不贴标签,无限相信相信的力量,对差异永远满怀激情,让名师成为一盏照亮他人(同伴、学生)的明灯。</p><p class="ql-block"> 王慧卿老师说:作为一名名师,既要低头教书,更要抬头看路;既要时时回望来时路,去总结去反思。去提炼,更要展望未来行,做好规划。</p><p class="ql-block">既向下扎根,又向上飞扬,用写作、讲课、讲座去承担社会责任,影响更多的青年教师。让一棵树的挺拔变成一片树的葱茏。</p><p class="ql-block"> 我深深地体会到:从所有名师的报告中我发现一个共同特点:相较普通教师,名师更善于反思,更善于把随时闪现的思维火花记录下来。哪怕只言片语,贵在坚持。</p><p class="ql-block">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只是大多数人选择了安逸。我们要踏着名称成长的足迹,追随他们的脚步,也向这些名师学习,去坚持阅读、实践、研究、分享、写作,以写作表达主张,以写作促进反思,倒逼阅读,挑战自己,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向下扎根,向阳生长,争取早日成长为一名照亮他人的“明师”。</p><p class="ql-block"> (灵宝市第四小学 雒红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