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引 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月13日,上党区文联与作家协会联谊长治市作家、诗人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服务“种春风”暨“南宋古韵”采风行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先后参观了南宋镇西沟村“上党南界”古门楼,北宋村宋代建筑玉皇观,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五凤楼,以及“省级文明村”——永丰村和东掌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采风活动让大家饱览了家乡的名胜古迹,深刻感受到上党大地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采风结束后,本土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申迷芳老师饱含深情地写下纪实散文《南宋行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高度赞美。浓浓的乡愁与对家乡文物的敬畏之心在优美的文字间缓缓流淌。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再次走进古南宋,走进新农村,去领略别样的上党风情吧!</p> <p class="ql-block">南宋行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老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党南界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活了快一个甲子,我才走近您,上党南界阁。</p><p class="ql-block"> 上党南界阁,您活了多少年?</p><p class="ql-block"> 阳光明媚,明媚的阳光啊,照着您的从前,从前的那些马铃声哪去了;照着您的今天,我来了,用目光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上党南界”,简简单单的四个字,镌刻着多少春夏秋冬。</p><p class="ql-block"> 秦置上党郡,2247年的光阴,在宇宙史上渺如微尘。人生苦短,两千多年淹没了多少爱恨情仇。</p><p class="ql-block"> 我走进门洞里,伸手触摸那些充满历史烟云的砖石,潮湿了我的眼睛;我走出上党盆地,前方就是又高又平的“高平”啊。长平之战的尸骨累累,正被一场暴雨冲刷干净,嵌着生锈的箭镞……</p><p class="ql-block"> 我仰望湛蓝的天空,凝视轻柔的白云,温暖的阳光下,传来一阵阵嘣嘣的声音。只见一个老农推着一个双轮机器走来。我好奇地问道:“这是一个什么机器?”老农憨厚朴实地笑道:“犁地呢!”他油黑的脸上把一道道的皱纹拥挤成了一朵黑玫瑰,洋溢着幸福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又到了种粮食的季节,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黄土地养育了人,也会埋葬了人。生不满百年,常怀千岁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纵有万般风情,还不如这见证了历史风云的上党南界阁。</p><p class="ql-block"> 活了快一个甲子,我才走近您,上党南界阁。生逢盛世,山青水秀,人民安居乐业。上党再也不是以前的上党,南界再也不是以前的南界。天下太平,多好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北宋玉皇庙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穿越时空,走进北宋,走进公元960年到1127年,一千多年前的历史,167年的光阴,走进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聆听边境与辽国和西夏的战马嘶鸣;走进北宋,文坛群星荟萃,与他们对话,听苏东坡感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朗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代学者宋濂称:“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在‘唐宋八大家’中,只有韩愈、柳宗元为唐人,其余六人均为北宋人。”六人中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欧阳修、王安石、曾巩。</p><p class="ql-block"> 走进北宋,此北宋非彼“北宋”也。但此北宋应是出自彼“北宋”。当草原民族的金戈铁马吞噬了华夏文明国号“元”,当华夏文明再次驱除驱鞑靼国号“明”。北宋村在上党大地出现了。玉皇庙在北宋村建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前些年,北宋玉皇庙元代正殿塌了多个洞,且渗漏严重;明代风格的前殿大部分坍塌。仅剩一座元代风格正殿和一座明代风格前殿,正殿五间六椽悬山顶,斗拱非常精彩,殿内屋顶塌了多个大窟窿,瓦面疏松,到处渗漏。前殿是三间四椽明代风格,塌了一架梁,大部分已毁。</p><p class="ql-block"> 如今,北宋玉皇庙主体建筑已经得到修缮。</p><p class="ql-block"> 灿烂的阳光下,我凝视那些褪去华丽色彩的斗拱,结构严谨,缝隙里渗透着千年风雨的侵蚀;室内墙面上那色彩鲜艳的画面,可以想像玉皇庙曾经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北宋中学曾是上党地区名校。北宋村的文化内涵是不是也蕴含着北宋时期的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 走进北宋,走进历史深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南宋五凤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来与不来,五凤楼就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从北宋到南宋,在于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一部中华民族的伤痛史。</p><p class="ql-block"> 从北宋村到南宋村,千米之远。走出北宋村玉皇庙,走进南宋村玉皇观五凤楼。玉皇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极大,民间将其视为天上的“皇帝”,万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p><p class="ql-block"> 玉皇观五凤楼是道教建筑,始建于元朝,明朝万历、清朝乾隆、嘉庆、同治年间曾四次修葺。如此说来,北宋和南宋的村名是民间的一种怀念,绝不是简单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关于五凤楼的传说,肯定与玉皇大帝的女儿有关,而且是七仙女中的五个……纯粹虚构。但玉皇观和五凤楼是真实的。据说,像这样结构错综复杂,形体壮伟高大的五凤楼,世界上只有三座。其余两座在中国的北京和日本的东都。至于一般的五凤楼,全国也只有十多个。</p><p class="ql-block"> 来五凤楼,听上党区最好的导游李松仪女士娓娓道来,桑木梯、断梁、斗拱、石雕……不由感叹,多么好的一个景观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秦家大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上党区,看过经坊村陈家大院、琚寨村琚家大院、贾家高楼、十泉岭村张家大院、西火村牛家地宫……</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老家,有那么多的大院留住了我的童年记忆,申家院、杨家院、袁家院……大院,渐渐支离破碎,渐渐消失殆尽,如我的童年时光,一去不返。</p><p class="ql-block"> 各种各样的大院,承载了太多的生命,生命的美好瞬间,生命的喜怒哀乐,生命的诞生、成长、衰老、死亡,都是鲜活的啊!都是有滋有味的啊!一个又一个地消失了,一个又一个地来了。可是,大院,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正在随着村庄的寂寥,坍塌。大院,成了文物保护的大院。</p><p class="ql-block"> 再一次,我望见了南宋村口的高楼,威严而坚不可摧,守护着南宋村。一定是秦家大院的防守土匪流寇的门楼吧!在千百年前绝对是登高望远,居高临下。走进秦家大院,从尚存的四处院子、六进院落,大院平面布局紧凑合理,院与院既相通又分隔,注重防火、防盗等功能的设计。大院所有门窗装修、木石砖雕十分精美,别具一格。院在,物是人非。真是“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登神山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00个左右的石阶根本算不了什么,4000个40000个又何妨?人生的路,只要一步一步踏实的走,没有上不了的山,没有下不了的河,没有过不去的坎。</p><p class="ql-block"> 艳阳高照,神山葱郁,上党南界,尽收眼底。这是上党盆地的最南端啊,再往南翻过山,就是高平了。盆地是那样平坦,周围的山峰,我小时候在故乡西火一直仰望的高大逶迤连绵的老雄山,此刻显得舒缓而温馨。近两年来经常徒步在平顺、壶关那些陡峭的落差上千米的险峻幽深的山谷,如今再看老雄山,一点也不雄险。</p><p class="ql-block"> 神山上面有个奶奶庙,正在修建。茶余饭后,抽空登上神山,空气清新,极目楚天阔,也是一种惬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永丰东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为过,上党明珠,宜居乡村,山青水秀人和美……避暑康养乡村。</p><p class="ql-block"> 走进南宋镇永丰村、东掌村,树木花草在阳光下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一栋栋别墅排列整齐,村民们脸上露出了掩饰不住的笑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永丰村位于上党区最南边,北与长晋高速相邻,南与高平市相邻。全村有152户,户户有别墅化住宅楼。大街小巷全部实现“六化”(即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香化)。全市一流的现代化小学;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中心;宽阔秀美的休闲广场;为发展旅游事业,建起了老佛爷庙、南坡山生态旅游区。初步实现了村容村貌园林化,生活设施城镇化。</p><p class="ql-block"> 东掌村,三面环山,绿荫夹道,玉宇红楼,小桥流水,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画境。走进东掌村,小洋房错落有致,水泥路四通八达,路灯齐整统一,村民们生活惬意,民风淳朴,脸上大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到长治,一定要去一下永丰、东掌村,一副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多彩画卷,一次改变你对农村生活方式的传统认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匆匆北宋行,南宋行匆匆。令我惊呀的是许多长治市作家竟然没有来过五凤楼。五凤楼可以说是上党区第一文物保护单位,其价值放眼全国,也应有其一席之地。看来,围绕五凤楼如何形成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区,任重道远。同时,也感谢上党区文联、作协精心组织,南宋镇统筹安排,才使我及作家朋友们在5月13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来了一次紧张而有序的文化釆风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15日写毕</p> <p class="ql-block">买小米酒,请认准“山西米香酒业有限公司”出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需要➕微信:smf13993555808(老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