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梯山战役旧址游作者张战学

华岳青晨

<h3> 尤忆当年炮声浓<br>--- 壶梯山战役旧址游<br><br> 久闻張富清老人的盛名,杨子想往渭北的壶梯山战役旧址一观,顺路回其老家一往,我也不持反对意见,于是借海军提议,于五一期间前往渭北。<br>  </h3> <h3>巍巍的壶梯山屹立在澄城县北的黄龙山南麓层峦叠嶂之中,山因形似水壶状如阶梯故名壶梯山,这里是黄龙地区通往渭北澄城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满山满坡、郁郁葱葱的翠柏把壶梯山装扮得葱郁妖娆。清代诗人姚钦明游时,写了脍炙人口的《壶山樵子》:“一抹名山似海洲,拾薪穿露岂仙流。独呼明月陪幽赏,信步青天亦胜游。叱石聊成羊牧戏,烂柯应为棋局留。遥遥人世浮云外,万顷松风次第收。”</h3> <h3>上世纪初张志超《游壶梯山》有诗云:“壶山高峙柳泉西,登临宛如驾云梯。千家屋宇呈眼底,万顷田畴尽在畦。山石嶙嶙亿万载,古柏森森千百年。庙貌巍峨光灿烂,神像无灵空颓然。”描绘了壶梯山情景交融的壮丽景观。<br></h3> <h3>从刘家洼、庙洼,到王寨,再到冯原,渭北的万千景色尽收眼底,没想到一座不起眼的壶梯山却有诸多神庙和神话传说。在很久以前,从塞北草原飞往澄城尧头地区的100个狐仙中,有99个落在尧头成了99个疙瘩,无量神点土成金把疙瘩变成了宝山,于是乌金滚滚掘不尽,就有了渭北的“黑腰带”。而当最后一个狐仙经过黄龙山前,却被无量神一剑斩断左翅跌进湖里,形成了这座山,无量大神坐山顶乐善好施,古徵大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壶梯山曾有很多宏伟庙宇建筑闻名遐迩,旧时人们登山先到乔家坡村,然后沿着东北方向的小路,过胡同到达壶梯山脚下。山南边建有一座戏楼,过戏楼沿着用石块砌成的台阶,盘山拾级而上,山腰有三个神庙,中间是山神庙,两旁是牛王庙和马王庙。山神塑像前的石座上,有一股清冽甘甜的泉水冒出,叮咚作响,香客到此憩息饮水解渴,稍歇后继续攀登。山顶第一层有五个神洞,二层和三层各有十多个神洞,东西两侧用石片砌成的两层石窑共有37座神洞,供奉着各路神仙的塑像。在三层神洞上翘首,高大的南天门屹立在神洞的上方,香客们拂去尘土,拾阶登上南天门到达山顶,举目南眺,山下村庄屋舍星罗棋布,纵横阡陌尽收眼底,遇晴好天气,站南天门前可看到巍峨高耸的华山。<br>  </h3> <h3>我们车沿小道在壶梯山战役旧址顿足,再爬上山顶,冯原全景与黄龙山势在北方蜿蜒。寻找记载中的往日恢宏,想象着当年的香火旺盛:四周用石墙围着山顶,北边安有山门,南天门东西两侧建有精巧玲珑的八角钟鼓亭,东边挂着一人多高的大铁钟,西边架着一米多高的牛皮大鼓。南天门北建有三间献殿,献殿东西两侧盖有厢房十余间。过了献殿正中箍有大窑一孔,供奉着无量神像.紧靠大窑东边有一石雕八卦旋顶洞,大窑东西两侧各有一条砖洞名曰“阳门”,供僧道、香客进出院内,正院坐北向南有3孔窑洞名曰“三清洞”,中间洞内供奉着太上老君神像,东西两边有5个窑洞,在无量神洞和“三清洞”上盖有两坡流水的大殿,最为独特的是伸出“三清洞”地面南一米多,有4根大柱竖起连接上层大殿的大梁,支撑着这一宏伟高大的建筑。东西两边的神洞上,建有厦房,两层殿房,石础红柱,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琉璃瓦覆盖,蔚为壮观。正中上殿供奉着玉皇大帝塑像,大殿、神洞内的四周墙上绘有彩色壁画,栩栩如生;山顶西边平台戏楼对面建有大房一间供奉着关帝塑像。正院中间,有一棵千年古柏,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正院西边有一眼泛水很旺的清泉,僧道、香客用之不竭。据南天门旁的石碑记载,山上的庙宇建筑曾于清光绪十三年进行过维修,20世纪20年代初军阀混战,这处久负盛名的庙宇被匪徒放火焚烧殆尽,成为一片废墟瓦砾。寺庙张姓住持看到山上庙宇被毁的惨状,悲愤万分大哭一场,他擦干眼泪决心重修庙宇,他和门徒们四处化缘,跋山涉水历经三载,凑足银钱,又经3年修建,终于使昔日的辉煌庙宇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庙宇重修以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初一、七月初三庙会期间,善男信女登山朝拜,游人如织,香火不绝。如今山上的建筑因风雨剥蚀,年久失修,只留下断垣残壁,昔日庙宇的辉煌景观已不复存在,院内的几孔破旧窑洞,也显得苍凉冷落。<br></h3> <h3>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壶梯山海拔只有一千余米,当然进不了大山、名山的行列,但却以它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解放战争首役之功载入史册。</h3> <h3>1948年8月,彭德怀司令员率西北野战军在壶梯山打响澄合战役,二纵队在王震司令员的指挥下主攻壶梯山。壶梯山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敌人又多修明碉暗堡、矮墙和外壕,妄图负隅顽抗。在我军强大炮火的掩护下,总攻从16时发起,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突破重重防线,歼灭盘踞在壶梯山上的国民党36师主力82团。英雄排长杜立海,捂着负伤的肚子,把胜利的红旗插在壶梯山的制高点;澄城游击支队积极配合部队作战。澄城人民踊跃支前,送军粮、筹马草、抬担架、救伤员,为壶梯山战斗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建国以来,曾任西北野战军三纵队副政委、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余秋里和兰州军区政委肖华上将、当时的陕西省省长李庆伟等领导,先后登上壶梯山顶,凭吊当年的战斗遗址。曾在澄城游击支队工作的翟贞祥、杨力生、关复强、王万荣等老干部,九四年清明节在县烈士陵园扫墓时,共同商议逝后将骨灰撒在壶梯山,“生前战斗在一起,逝后愿同归壶梯”。1994年中共澄城县委把壶梯山战斗遗址定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立碑纪念,壶梯山1999年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功勋战士張富清老人荣获世纪共和国勋章。<br></h3> <h3>募名的我等来拜山,先见到高耸雄伟的纪念塔,再看战役纪念馆陈列,历史与当代的价值汇聚一处,想象当年战斗之艰、支前之难,此役意义之巨。久去的号角依然回响在耳边,在疲惫之余也发感慨《壶梯山祭》:<br>北山苍茫黄龙岖,壶梯山上枪声激;陕北转战破敌后,外线杀敌首一役;<br>胡匪溃败泄千里,十万英豪追逃敌;莫道英魂归何处?笑看西北飘战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