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深渡与新安江

玉米

陈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月中旬,再次来深渡。走在街上,春阳熙熙,暖风徐徐。镇上人潮已退,草木苏醒散发之气混合着花香,随着微风弥漫在空荡的大街上。进入暮春,已是绿肥红瘦,春意阑珊;不觉也隐隐有了初夏时的慵懒之感。</p> <p class="ql-block">  此行依然入住与小镇隔江相望的凤池村上。村里极其安静,鲜见人影,此时村民大多在茶山上采摘最后一批春茶。傍晚时分,江对面镇子后面的山峦上生出了淡淡的暮云,使得远山变得富有层次,不再是黝黑一色。晚风已息 水波不兴,江边的树丛清晰地倒映在江面上。由于天阴的缘故,景物都失去了色彩,眼前之景就如一幅水墨画。此时,一阵阵淡淡的,甜甜悠悠的香味弥散在空气中,甜而不腻,清悠沁心。问房东此是何香。答曰,乃橘子花香。此后数日,乘船行于新安江上时,也时时能问到此花香。唐人张籍在诗中写到: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纻。诗人大概在写此诗时也闻到橘子花香了。时过境迁,吴姬织纻已不见,两岸橘树却依旧。 </p> <p class="ql-block">  夜里下了小雨,晨起雨已止。沿着江北小道而行,道旁的枇杷树已结了深绿色的果实,树叶上挂着水珠。一棵高大的桐树立于道旁,淡粉带着点紫的桐花铺满了一地,经过雨水清洗的花瓣娇艳洁净,散发出幽香,顽强地保持着落幕前的妆容。面对满地落英,让人不忍落脚。桐花开于清明时,农历三月又称桐月,桐花一落,三月就要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凤池村后有大片的油菜地,此时已花落结荚,满目青绿,一直延展到远处的山脚下。山坡上有两三幢农舍,白墙点缀在绿树丛中。云雾飘浮在背后的山坡上,就是一幅云雾缭绕的山村景色。移步换景,也就这区区数百步。</p> <p class="ql-block">  日出之后,小镇的色调变得明快灿烂起来,一改之前的清秀婉约之风。站在江边,脚下是一片已结荚的油菜地,在朝阳下,那一片绿中泛着些金黄色。对岸的码头以及层叠的房屋色调明亮 其身后的山峦则是黛绿色,这两者映衬,反差很大。再往后,就是云朵堆叠的蓝色天空。云朵浓厚,颜色从深灰渐次到白。待到雨后初晴,在同一处隔江观望,所见却又不同。房屋和山峦的色调对比颠倒了过来,近处的房屋色调深沉,而其身后的山峦由于水汽的缘故,成了明亮的浅蓝灰色。江水的色调也丰富了起来,随着水的波动,形成了深浅不一的白、蓝、灰的色带。眼前的画面给人以宁静安逸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来深渡,已有十几次。之所以屡来而不厌,就在于每次都会有新的感受。改用李清照的一句词:深渡,深渡,梦里常思之处。</p><p class="ql-block"> 在深渡,乘舟游新安江,逆流而上可到樟潭,顺流而下可达千岛湖。这一段新安江以深渡为界,虽是同一条蜿蜒于山中的江流,但两段的景深色却不同。上游段,江边有多处大片滩地,古村落沿江散布,农田绿树,环绕四周。乘舟晨行,江水薄雾弥漫,村落炊烟袅袅。水汽氤氲中,粉墙黛瓦和青山绿树的轮廓和线条有些洇化了,色彩清淡而素净。下游段,山势陡峭,沿江鲜见河滩,江面直接与山脚连接,一些民居临江倚坡而立。江流蜿蜒曲折,两岸陡坡夹江,幽深壮丽。</p> <p class="ql-block">  对烟雨中的新安江心向往之,于是选了个阴雨天,乘船去千岛湖。船行驶在烟雨迷蒙的江上,由于水雾的遮蔽以及河道的曲折,眼前所见,皆是云雾缭绕的山峦,没有那种极目楚天舒的畅快,却因水汽氤氲而有了一种朦胧的美。舟行江中,四周迷迷蒙蒙。近处是雨丝,远处是水汽,高远处则是云雾了。江边民居的粉墙及其在江中的倒影,缓缓地倒退着,背后黝暗的山峦以及顶部缥缈的云雾,都似乎失去了色彩,只有黑白及深浅不一的灰色,极似一幅不断延展的水墨画。站在甲板上,江风挟着细雨袭面而来,寒意阵阵,却不愿进舱,以怕错失眼前之景。</p> <p class="ql-block">  晴天,再次乘船去了上游的樟潭。艳阳下,所见景物,色彩浓郁艳丽。天空不是碧天一色,头顶上是带着些紫的波斯蓝,颜色很深。从顶往四周,颜色逐渐变淡,由湛蓝到天蓝。由于无风,浓厚的云朵静静地悬浮在天空中。阳光下的村舍,被身后黯绿色的山峦所衬托,格外明亮 。“春来江水绿如蓝”,其实此“蓝”而非蓝色,指的是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海水,湖水都见过蓝色的,江河之水却鲜见蓝色。至于那首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据资料介绍,任何时段和地段,多瑙河的水都不是蓝色的。这曲名的由来,是小斯特劳斯受诗人卡尔.贝克的一句诗的启发:在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就这样,有了蓝色的虚名。但此时的新安江,却真正是蓝色的,是一种极深的藏蓝色,凝重的蓝。眼前,就是一条蓝色的新安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