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动春花开

有爱当歌

<p class="ql-block">雷动春花开</p><p class="ql-block">最早认识李老师是一篇文章《惊天一声雷》,在这篇文章中,我知道了李春雷这个名字——一棵冀南大地上的参天树。</p><p class="ql-block">后来在一次文联会上,又一次从文友口里听说“李春雷”,这个如雷贯耳的大名。知道了他曾经是邯郸日报社的一名编辑,因为酷爱文学,为了他的长篇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扎根邯钢两年,可谓在钢板里生根发芽,成长成一位有名气,有潜力,有声望的作家。</p><p class="ql-block">后来我悄悄地关注了李老师的公众号,对他充满生命力的写实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拜读他的《那一年,我十八岁》,似乎把我们每个人都带回了十八岁的青涩年华。“那一年,雨水格外稠密,总是淅淅沥沥……”</p><p class="ql-block">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谁又能将青春写成那么忧愁而苦涩,却又充满不灭的梦想?有人说,苦是日子的本色,尝到了只能缩在苦中慢慢品味,而他却是那种愈苦恼,便是那种愈发地想方设法从困苦中去博击,去挣脱,去改变的人,极像当年写《平凡的世界》的路遥。</p><p class="ql-block">然极少数像李春雷老师那样,从青年时代就会为了梦想每天写三千字的日记,尔后不断地努力蜕变,一次次超越自己。他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段历程,都用文学的方式记录,以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成全了自己,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和文学的价值。</p><p class="ql-block">李老师的作品不仅多,且层次面非常广泛。在《燕飞飏》里,让我们了解原来燕地竟是如此慷慨激昂,我们在这样坚险的土地上举办奥运会,一个个运动员激情飞扬,如燕儿翩翩,真是何等的名正言顺,真是天地有灵气啊!</p><p class="ql-block">李老师不仅知识渊博,对文化历史有着得天独厚的本领,他对地理人文更是天生一双慧眼,对于自己要做的事,要写的文,都是不达目的不罢休。</p><p class="ql-block">采访的路上有多苦,只有他自己知道。梅花不经历一番寒彻苦,哪得扑鼻香?他写汶川,写玉树,写蜀道,写崇礼,忍饥挨饿钻山沟,为了取得文字的真实,不惜跋山涉水不顾路途遥远,走南闯北去找当事人,为了得到一些有效的信息,他同当地农民攀谈,与下岗工人同吃住,可谓“只为攀登不问高。”这样的苦过、累过,可以说久经磨难奋不顾身,才换来了今日的星光大道,成就了这一篇篇充满墨香的文字。他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踏上自我开辟的文学路,还原故事的真实,雕琢文学的生动,开创有价值的文学,为历史和时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在他《我的第一位恩师》这篇文章,让我们认识了他的恩师袁克礼,重情重义的李老师成名之后依然多次拜访,不忘师恩。在他《真情最无敌》中,我们认识了王青丽这个非同寻常的硬汉,而且为他们的莫逆之交感叹。在他的《郭企之》里,“一锨一锨的黄土,填进土坑……”让我们为自己的英雄县长再次垂泪。</p><p class="ql-block">李老师的作品不计其数,读他的《邺城春秋》,百读不厌,似乎真的至身于那场从繁华至荒丘的黄土地。读他的《摇着轮椅上北大》,那个叫郭晖的女孩,让多少人热泪盈眶,欲再次鼓起勇气好好生活。</p><p class="ql-block">“雷声九地出,殷殷春俱来。”不得不说曲周城地灵人杰,2023年的3月9日实在是个好日子。</p><p class="ql-block">“春风如贵宾,一到便繁华。”在职教中心的图书室里,几百人有幸聚在一起听李春雷老师公益受课。</p><p class="ql-block">李老师以曲周缘为铺垫,讲述了他与曲周渊源,让人觉得分外亲切。他将讲好中国故事为引线,把报告文学的题材释串古今,将我们领进古典文学的经典,层层解析了由符号记忆到甲骨文诞生;由《春秋》谈到司马迁和《史记》,把千年文化剖析得头头是道;由柳宗元和韩愈的著作为例,充分赞美了他们的文学价值。又谈了孙犁和赵树理的作品,让听者在文学的殿堂里精彩纷呈,尽情遨游。</p><p class="ql-block">紧接着他将这些,以自己的真实经历,为人们讲述他如何由菜鸟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他的温度与高度、发现与表现、走近与走进、喜爱和热爱等等,告诉大家如何写真,写实,如何将身边人,身边事写好,从而让自己的好故事,身边的好故事不至于烂掉浪费掉。</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已近中午,在现场解疑中,海霞老师的关于文章结构和许雷雷老师的关于学生偏科的问题,李老师特别做了解答,让在场的人再次为他的临场答辩折服。就这些问题,李老师说:“一个老师,如果遇上了有天赋的同学,要让其得以发展,一定要给他指明出路,助他走进大学,择其最好的长处,让他有更好的平台施展自身价值、文学的价值。</p><p class="ql-block">最幸运的是会后的签名赠书活动,大家有相识的,有不相识的,争着和李老师合影。我跟李老师说:“我们认识的,我是您郭企之作品中王金玉的同村,我们有关王金玉通过电话。”李老师更加热情,然后非常遗憾地提到已故的地方研究会长任健,我们的心都沉重了一下。</p><p class="ql-block">拿着李老师的签名书,我走出职教中心,踏上归途。千万条柔柳绿嫩嫩地摆动着舞姿,几只飞翔的小鸟点缀着美好的春天,二三月的春晖照耀大地,凤城处处风和日丽,万物复苏。</p><p class="ql-block">一切都像安排好了一般。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像李春雷这样的作家能够屈身乡土,与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授课,畅谈,真是何等幸运!</p><p class="ql-block">“万紫千红安排着,只待春雷堀地声。”这一声是希望,是圆满,是那惊天雷动的一树花开,是那千千万朵花儿,一起赴会春天,共迎美好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