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My First Novel: Mother’s </b></p><p class="ql-block"><b> Misery Song</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强调二零二零年七月二十六日,星期日,是有其原因的: 关于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书写与排序。</p><p class="ql-block"> 此前,我已经出版有长篇小说《相思令》的第一部《雁鸣南北飞》(中国文联出版社,360千字,2015年11月第1版),和《小太阳 老太阳》(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46千字,2017年5月第1版)等两部。同时在本月初,我把《相思令》的第二部《意蕴谁知晓》《相思令》的第三部《仰首追究岁月》两部作品,已经完成最后一次修改润色,并准备商讨付梓。</p><p class="ql-block"> 那么,前天结束第二次修改润色的《阿姆的苦歌》,125197字(电子文档)的长篇小说稿,应该算是第几部呢?按照我的作品出版了的秩序,它是第三部。但是,按照作品写作时间的先后,它是第一部——最早、最短、结构最完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p><p class="ql-block"> 其原因如下:</p><p class="ql-block"> 第一:时间。即使今天写这篇序言时,我还不敢肯定准确的时间。因为原先几次搬家之后,找不到手写的500字×226页=113000字的原稿。二零一九年初虽然已经找到,但在稿纸末尾,却没有记录下创作日期。所以,我想方设法,寻找相关联的作品、演义推测出来:那是一个暑假里创作的长篇小说,篇名在《陶继忠作品刊发存目》中的“待出版作品集”08中记录为“《依诺拉达传奇》,120千字;1986-08-18。”但是,我记得那个暑假里写了该长篇,是在去州展览馆里参加刻木刻之前。所以,我又在“发表、参展美术作品存目”的18中,找到木刻《红军镐》(93CM×48CM),参加了三州美展举办后,在1978-11-24日,曾经受赠一册盖有印章的速写本作为纪念。由此,确定了第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时间,不是在1986-08-18,而是在1978-07-18创作了长篇小说后,才去州展览馆完成了木刻《红军镐》,参加了甘孜、阿坝和凉山的三州美术作品展览。</p><p class="ql-block"> 第二,书名更改。二零一九年七八月间,我请人把《依诺拉达传奇》原稿纸500字×226页=113000字,转换成电脑文档却只有88308字。在修改、加工、润色《依诺拉达传奇》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传奇”两个字,已经不适合现在文稿的内容和故事的题旨。其理由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书中的人物,在具体的时代、地方相遇、相知、相识,有巧遇的成分,是诡谲多难的命运使他们走到一起来的;所以,用“传奇”确实“离题太远”;“纪实”还差不多相符。</p><p class="ql-block"> (二)既然书中的“拉达”,是以“月亮”而“闻名”的,用“依诺”也游离开原“书名”很远很远,根本不搭界。故此,把“依诺拉达”,改成了“珞博拉达”</p><p class="ql-block">(三)由于人物和故事都进一步得到发展和丰富,还增加了一些与“主旨”“世事沧桑”相互关联的歌词等,所以,书名更改为《阿姆的苦歌》,更为准确、点明题旨、起到“穿针引线”作用:如扉页上面的“此作品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咀嚼过黄连根,回味出蜂蜜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攀登上高山顶,更向往艳阳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Chewing coptis roots, </p><p class="ql-block"> taste the honey sweet; </p><p class="ql-block"> when climbing to the top, </p><p class="ql-block"> yearn for a sunny day.</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The inion of this work</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结果。由于原先的《依诺拉达传奇》原稿纸,先在蓉城“关闭”一年多时间,之后我把它“接回家”后,“躲进深闺”不见人——几次搬家,不知所踪了。</p><p class="ql-block"> 好在去年无意中“蓦然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找到她啦!</p><p class="ql-block"> 我非常非常幸运,与我数十年前的“失散的她”重新在二零一九年七八月间相遇!这是很难用任何语言,表达我内心始终的喜悦的邂逅。</p><p class="ql-block"> (一)啊!《依诺拉达传奇》是我的第一部完整作品。虽然它在“原《陶继忠作品刊发存目》中的“待出版作品集”08中记录为“《依诺拉达传奇》,120千字;1986-09-18,”只是档案。现在,她是真实的第一部作品。所以,它现在的编序,必须是01.时间是1978-08-18。才准确并具备存档性和真实性。</p><p class="ql-block"> (二)这部《依诺拉达传奇》的完整作品,比我的诗作入选记录的《陶继忠作品刊发存目》的《入选作品存目》中的17.《彝寨新歌(诗歌集)》及我设计的封面设计 昭觉县宣传部(1977-05)编辑出版单行本,只迟一年多。所以,它在小说方面,是“第一部”,即使改变了书名,也理所当然是“第一部”长篇小说。</p><p class="ql-block"> 1,如果她不被在蓉城“关闭”一年多时间,结果会怎么样呢?</p><p class="ql-block"> 2,如果之后不“失踪”几十年,结果又会怎么样呢?</p><p class="ql-block"> 3,因为,《依诺拉达传奇》是一部完整作品,我现在认为她也“够完美、动人”,是不是“主人的女儿不愁嫁”呢?因为它比我的第一篇小小说《跟我学》和第一篇中篇小说《吹拉弹唱的少男少女》成形还早,也是“够完美、动人”的,会不会有更好的“结果”呢?</p><p class="ql-block"> 但是,世事诡谲多变,人间沧海桑田。人生如梦幻,故事如人生,谁都难以说全、说透彻吧。</p><p class="ql-block"> 我讲述的《阿姆的苦歌》,也只是浩若繁星般的故事中之一个“我独自”刻画形象,所以敬请不要“对号入座”。</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提“对号入座”呢?</p><p class="ql-block"> 如果“对号入座”的话,可能某个人讲述的故事里,我来“对号入座”,坐在里面更适合得多。因为我在童年就在不是“珞博拉达”的“珞博寨子”里,当过“娃子”,也有人认为是“农奴”。我自己认为,只是一个帮工。</p><p class="ql-block"> 那么,对号 “坐在里面”的其他人,能不能适合“对号入座”呢?</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当时一个一年级的幼童孤儿,只好同一个屋里居住的小王麻子(孤儿),去三嘴儿彝族寨子里的李世明家当帮工。早晨起来后,就要用水桶到寨子口提水回去,水桶已经有我的腰杆高……我又去她弟弟李世民家当帮工,做农活、挖洋芋、放牛、薅秧子……在那样汗流浃背劳累日子里,比起潘芝莫和呷哈切别俩幼童时期的劳作,有啥子区别呢?他们是孤哀子;我却是一个瘫痪在床上母亲的孤儿。十八岁时母亲终归亡故,我也晋升为孤哀子啦!如果“对号入座”,我更适合吧……</p><p class="ql-block"> 我的“对号入座”还有呢。我们居住在一个院场里、同宗三服内的堂姐陶小花,在我是幼童时,她却不知不觉“失踪”了……我成年后,我那“挑担”的父亲抽大烟,却交不出吸食鸦片的烟钱,把自己押给彝人债主;“挑担”的哥郭连川为父顶债当娃子多年……只有在凉山经过了民主改革,解放了全部娃子之后,陶小花及郭连川才有可能返回自己的家园,过上自己平常而非“奴隶”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人,都是社会人。人生,是一种社会存在的状态 (Life is an attitude Of social existence.)之一种。奴隶社会里的娃子,连人身自由也没有;只有得到了解放,才能成其为自己的主人不说,还享受到社会进步、民主自由的一切文明——社会彻底解放了;人权享受到了;精神的解放才得靠自己认知的活法去拥有……</p><p class="ql-block"> 那样的解放,“对号入座”在世间有无数例证如下:</p><p class="ql-block"> 第一,美国。1852年,女作家斯托夫人发表一部小说:《汤姆叔的小屋》(亦译为《黑奴吁天录》)。它是当时全世界最畅销的、仅次于《圣经》的书籍之一。</p><p class="ql-block"> (一),一本小书。《汤姆叔的小屋》描写一名黑人奴隶汤姆、却如商品一样被进行三次买卖:先是在两户好人家中生活,受到尊重;最终被残暴的庄园奴隶主莱格利毒打而死,更加揭露奴隶制度的悲惨和残忍。汤姆虽然有着悲惨的一生,但却仍然坚守其高尚的品格,他的善良与宽容,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虔诚的信仰基督教,相信上帝是公平的。文中的小女孩——伊娃的刻画描写,更散发出人性的光辉,令人难忘,引人深思。</p><p class="ql-block"> (二),一册“小书”,挑起一场大战。作者将矛头尖锐地指向美国的奴隶制度与种族歧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此获得南北统一战争胜利,虽然林肯被暗杀身亡,留下《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为历史作证。</p><p class="ql-block"> (三)美国黑人进一步获得政治解放。1965年在黑人马丁•路德•金的带领下,黑人民众在阿拉巴马州的塞尔玛市争取黑人政治上的投票权,并不断进行政治斗争。终于获得了一定的民生、民主和民权,终于有了黑人奥巴马当选总统的实现之一,这也是“对号入座”历史事件。其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成为 BECOMING》,也是“对号入座”的证言:“……关于人生,关于未来,我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但是,我了解我自己……”(转引自《成为》的《序》P.II)</p><p class="ql-block"> 第二,南非;曼德拉的人生。1964年他被南非政府以“企图暴力推翻政府”为由关入罗本岛监狱。二十七年牢狱生涯没有改变他反对种族主义、建立平等自由新南非的坚定信念。 1994年5月,他当选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1996年6月,他去职。</p><p class="ql-block"> 曼德拉的感悟很多,其中有;</p><p class="ql-block"> (一)“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p><p class="ql-block"> (二)“自由不仅仅意味着摆脱自身的枷锁,还意味着以一种尊重并增加他人自由的方式生活。</p><p class="ql-block"> (三)“创造成功,靠的不是金钱,而是拥有创造成功的自由。”</p><p class="ql-block"> 第三,人,只有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才能最终解放自己。</p><p class="ql-block"> (一)黑人“汤姆”的逆来顺受,相信上帝是公平的;该小说对“小女孩——伊娃的刻画描写,更散发出人性的光辉思想,令人难忘,引人深思。”</p><p class="ql-block"> (二)只有少数“天下为公”的人物出现,离“天下大同”还相去甚远。</p><p class="ql-block"> (三)伟大的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诗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p class="ql-block"> 那么,在这部长篇小说《阿姆的苦歌》中,涉及的人物和故事,将如何评介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不能强求!</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也只是作者点滴见识而已,权当抛砖引玉:“梦好嫌夜短,心急怨路长。邻里不相认,笑问何事忙。”——岁月如梭,沧海桑田;故事不只是故事,也反映出人世的片段“列传”、“别传”或者“外传”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0-07-28 于西昌学院 西校区 五柳居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1-10-22 于西昌学院 西校区 五柳居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