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饵慕友的美篇

享饵慕友

<p class="ql-block">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白马寺镇,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焚香炉!</p> <p class="ql-block">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均来此受戒,美国、德国、加拿大皆出席该寺方丈升任法会,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p> <p class="ql-block">泰国风格的佛殿。</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白马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洛阳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狮窟为兽中之王,释迦牟尼佛被喻为人中狮子。据说他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后来便将传承佛法的方丈和尚居住的地方喻为狮窟。</p> <p class="ql-block">历史演革</p><p class="ql-block">古代东汉始建据传东汉永平七年(64年),明帝闻西方有异神,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永平十年,他们与中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赍佛经、佛像回洛阳。初居鸿胪寺,后以鸿胪非久居之馆,次年诏令于雍门外别建住所。因为僧人是为天竺来的客人,仍然以宾礼对待,因此,住所名延续用“寺”。</p> <p class="ql-block">印度风格的佛塔</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每年一度的“马寺钟声”活动,是人类祈福、辞旧迎新的特殊象征,并吸引了不少国外游客参加,入选“洛阳八大景”之中。</p> <p class="ql-block">永平求法</p><p class="ql-block">永平八年(65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典藏文物主要有两颗释迦牟尼佛舍利、中华古佛、元代十八罗汉夹纻像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