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作序,探寻新的乡村教育真知】美好学校·县域乡村好校长成长计划第五期研学活动(札记上)

池坪九校

<p class="ql-block">  问道不叹星光远,俯首躬耕徐徐行。如何激发校长自身及团队的自主性,如何利用乡土自然培养乡村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p><p class="ql-block"> 5月10日,在沅陵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在湖南弘慧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沅陵县县域的乡村好校长团队带着这样的期待和疑惑,奔赴浙江西南的缙云县去寻找答案,在缙云开启了一场研学之旅。</p> 凝碧小学 <p class="ql-block">  打造科技领航、科教融合的项目化学校,是凝碧小学的办学目标。访学首站在凝碧小学教务主任的热情讲解中拉开序幕,从科学学科问题生发出的《家乡的桥》,学生以桥梁设计师、工程师的身份,去测量、实验、设计、制作,并由家乡的桥拓展到世界名桥;从“不要钱的”纸的延伸实验等科技活动到爱心公益组织捐赠的船模和无人机。我们发现这个小学校的校长居然能带着孩子们用低成本、低结构,可重复利用的材料来自主探索、创新,我们深受感动。</p> <p class="ql-block">  融合体育学科的《我的游戏我做主》项目,匍匐前行、空气火箭下的抛物线等游戏,学校将课程游戏化,游戏课程化理念落地生根。凝碧小学的大课间,这是科技感与创造力并存的课间教育阵地。</p> <p class="ql-block">  学校项目化学习正在从科技类走向各学科全面开展,由项目式专题类学习转向各学科教学融合。没有科技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当凝碧小学的教务主任讲起孩子探讨思维的新发现时,眼睛里顿时熠熠闪着光。</p> <p class="ql-block">  一座普通的乡村小学,如何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受人关注,校长的科技思维功不可没。一步步走来,看得见的是光芒,看不见的是付出。</p> 新建小学 <p class="ql-block">  一进校门,新建小学校长就给我们介绍,校门口的校名以及学校里多处楼名都由学生书写,并且一年更换一次,以此来激励孩子,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增加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新建小学校向的指引下参观了展览馆、图书馆、音乐教室、西乡印记陈列室等多个地点。</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我们感受到缙云县新建小学是藏在一座美丽小镇里的宝藏小学,很有自己的特色。学校校秉承“竞进为国”的校训,继耕读风骨,承竞进哲理,开设了佑文“全”课程,包括“明清建筑”“多彩婺剧”“半亩田园”“神奇百草”“浓浓年味”等课程,开展“九节四礼”校园系列活动,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了基石。</p> <p class="ql-block">  在交流中,校长们谈到新建小学将劳动教育课程落到了实处,孩子们能回到真实情境,回归到大自然,去感悟,去思考,去收获。面对当下社会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现状,学校还能坚持教育初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设计活动、课程,让孩子们能在玩中学,学中玩,尽情释放儿童天性,享受童年应有的快乐,令人很受启发。</p> 长坑小学 <p class="ql-block">  初闻“长坑”,就能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略知一二。一下车,刚走几步,果不其然,学校就位于典型的中国江南山区农村,房屋临河而建,两侧山峦起伏。给人一种回到老家的感觉,同时也好奇,“这样的一所农村学校有着怎样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在与麻校长的交谈中,我们得知长坑始终秉承“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坚持科学抓质量,全面抓质量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七彩童年,快乐长坑”的理念,把立德树人放在学校工作首位,坚持“德育即生活,生活即德育”的德育工作路径,每天让孩子在校玩两小时,让好教育在农村寄宿学校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  学生们用笛子和大鼓迎接我们进校,学生吹得动听,老师听得尽兴,走进里面感觉像个空中楼阁式的学校,又像是公园式的学校。敞开式的书柜,随处都是阅读的天堂。行走的婺剧课程,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落地的多元社团。</p> <p class="ql-block">  就如麻校长所说,长坑有一个“傻里傻气”的团队,在这里,老师人人都是生活老师、音乐老师、化妆师,他们形成了一个“以精神的富足超越物质的匮乏”的文化体系。</p><p class="ql-block"> 是啊,这样一群普通的人,一所普通的村小,却竭尽全力让自己不普通,变得与众不同,可能也就是这所学校一直秉承的“山花精神”,是这所学校的魅力之源。</p> 李阳冰小学 <p class="ql-block">  李阳冰小学是一所以唐朝县令、大书法家名字命名的学校,注定和书法有着不解之缘。走进李阳冰学校,迎面看见一条“篆书”长廊,学校将“阳冰”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打造了李阳冰主题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12名小小讲解员的引领下,深入了解了阳冰文化的内涵。从李阳冰生平到传说故事,到经典的碑文小篆,再到书法小篆,无不让人耳目一新,惊叹连连。</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在拓印、篆刻体验区,亲身体验了拓印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碑印工艺,进行了橡皮章篆刻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漫步校园,处处可见学校领导与老师们的用心、爱心与匠心。我们不禁感叹,这才是真正做到了以文润校,用阳冰文化涵养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p> 缙云工艺美校 <p class="ql-block">  在工艺美校杜校长的引领下,我们重点参观了油画教室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展馆。</p> <p class="ql-block">  在座谈会上,杜校长介绍了工艺美校有关情况。一直以来工艺美校教育坚持做精做特,立足专业特色,更好地服务和引领地方文化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艺术人才,为全市乃至全省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杭州因有中国美院而不一样,缙云也一定会因缙云美校而不同。</p> 章村小学 <p class="ql-block">  大巴车在山路上来回盘旋,沿着窄窄的水泥路,我们来到了临溪而建的章村小学。 毛竹微微向上弯曲,顶上有两片竹子做成的茶叶,这就是章村小学的校门,没有雄伟壮丽,也不高大挺拔,质朴无华却又极具设计美感,马校长介绍说这是集全校师生的力量共同设计,村民共同参与建设的一张校门,它凝聚了众人的智慧。学校与村庄之间的关系不可分割,村庄助力到村校融合共生,这对孩子的培养拥有很大意义,村庄里的任何事物,任何角落都是教育发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走进里面,手执大旗的孩子们热情地舞动着旗帜,生命的活力迸发出来。</p> <p class="ql-block">  操场上的幸福墙,印满了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的微笑,家长放心,学生开心,老师安心。每一扇墙都被赋予了生命力,都能开口说话,都能唱歌,都能诉说着章村孩子的成长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有年代感的会堂里,有孩子带来的舞蹈,我看到了孩子与自然的真实链接,听到了流水潺潺,感受到了对乡土的热爱。学校就地取材,用毛竹制作打击乐器,从当地非遗文化中汲取灵感,编曲的竹林听风极为震撼,从缓到急,让人沉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  终末,马鑫飞校长以“向美而行的章村小学”为主题做了演讲汇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学校办学特色和项目。马校长提出“把校长一个人对美的敏感度和向往,变成全校师生的能力和素养才是最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  两日的学校参访之旅,我们感受到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学校与村庄的关系、家校关系、教育与乡村的关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看到了文化的多元、看到了鲜明的校本课程……缙云的教育扎根乡村并不断向上生根,在乡土上生出了无数的绿芽,持续温暖着、沁润着生长在这一片土地上的孩子们。相信有了这两天的研学经历,我们乡村学校的教育该怎么做,肯定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字:高艺丹、张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照片:张舒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审:张松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终审:张舒兰</span></p>

学校

小学

校长

孩子

章村

课程

教育

乡村

长坑

美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