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推进实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提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生活化实践能力,探索适合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促进我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山西省学前教育学会决定于2023年5月7日—12日在南京市举办“幼儿园课程建设研讨暨南京市名园深度学习活动”研修培训”</p> 领略名园风采 <p class="ql-block"> “南京名园深度学习”系列活动迎来了第一站:江苏省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专场。作为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省一幼以“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办园目标,将办园理念、校园文化融入在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开展了“自由理念观照下自然成长的园本课程”实践。</p><p class="ql-block"> 本次开放活动,省一幼从室内外环境 游戏课程案例 教学活动、讲座学习四个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在自由理念关照下儿童的自然成长。</p> 学习研讨共发展 <p class="ql-block"> 在张艺文老师组织的大班数学活动《谁跳得远》中,老师以问题激趣,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测量方法、理解测量工具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在表征中倾听幼儿的数学发现,关注幼儿问题解决等数学过程性能力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在王蓓老师组织的小班语言活动《月亮巴巴》中,老师借助图标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再加上身体律动,感受儿歌的节奏和趣味,并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发散幼儿思维及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活动中看到了,师幼间高质量的师幼互动,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并顺延孩子的兴趣需要不断地拓展与延伸,帮助孩子们形成相关的系统经验。</p> <p class="ql-block"> 张迟和江珊 两位老师结合生动的案例《一园青菜成了精》、《暖心葡架》讲述了她们在课程建设中如何践行和落实“自然成长”的课程理念,遵循教育规律、激发幼儿天性,充分挖掘、利用园内外的自然、社区等资源,自主开发、建设关切儿童的高质量园本课程。</p> <p class="ql-block"> 虞永平教授说过:“课程要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 在姜珊老师的课程案例《一园青菜成了精》中,教师追随孩子的兴趣,顺势而为的和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里,用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演、所学来推动课程,用游戏助力儿童的自然成长。</p> <p class="ql-block"> 活动源于生活,活动源于孩子,在张迟老师的课程案例《童心暖葡架》中,孩子们持续观察、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让葡萄架完成从1.0版本到4.0版本的蜕变,让幼儿的游戏学习更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 张司仪副园长以《“自然成长”园本课程的建构与管理》为题,介绍了“自然成长”园本课程研究的思路,重点阐明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幼儿园课程建构中的思考,分享了课程实施途径的转变和课程组织方式的创新探索。</p> 反思感悟收获多 <p class="ql-block"> 观摩学习的时间总是有限的,通过今天在江苏省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的参观学习,让我们收获感悟很多,今后我们将在教科研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不断重新审视孩子的生活和游戏,更加坚信孩子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不断更新观念,突破行为的转变,促进观念与行动的一致,支持孩子们自由探究、自主表达,给机会、给材料、给时间、给空间,发现儿童的需要,走进儿童的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