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樱桃红了</p> <p class="ql-block"> 上下班时,经常带着儿子经过广场西南角的十字路口,路口有个水果摊,随着季节的变化不断变换着经营品种:苹果、香蕉、菠萝、橘子、西瓜……再经过那儿时,不经意瞥见水果摊又添一种时令水果,这种水果圆润晶莹,像一串串红宝石,那是樱桃。儿子嚷着要吃,就让老板称了一斤。</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用清水洗了,盛在盘子里,好好地端详一番。樱桃有如纽扣般大小,红彤彤小巧玲珑,光艳艳晶莹透亮。仔细看,还能看出它红艳光洁的表皮从里向外透出一丝丝黄色的小点点,饱胀的果肉仿佛就要把细嫩的果皮给撑破了,真令人馋涎欲滴。</p><p class="ql-block"> “妈妈,快吃吧!”儿子的话提醒了我,赶忙小心翼翼地掐下一颗,轻轻地咬开果皮,那鲜嫩的果肉一下子涌了出来,酸甜可口的果汁顿时溢满唇齿之间,从舌尖一直沁入心底,清香酸甜,那是幸福的感觉啊!叫人越吃越想吃,越吃越爱吃。</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的时候,母亲就多次给我讲关于樱桃的故事。那是六三年低指标那会儿,生产队大炼钢铁,家里的锅碗瓢勺都交给公家炼铁、炼钢了,百姓家里是不许开火起灶的,所有村民一律在食堂吃饭。父亲一个壮劳力一天才领到两个半面饼子,母亲只领回一个半饼子,再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全家七口人,一共四个不算大的粗粮饼孑根本填不饱肚子。大部分时间每顿只能喝照得见人影的稀粥。眼看着一家子子饿得半死,要强的母亲就没日没夜的织布,手上磨出了老茧,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她从不叫苦说累。无数个日日日夜夜,母亲眼里的红血丝渐渐变成了家织的白粗布……</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酷热的六月天,母亲和我的邻居全柱奶奶坐上去山西的火车。山西深山有我一个本家爷爷,他九岁时因为过灾荒年被卖到山西。因为那个时候正在割资本主义尾巴,不允许私人卖布,母亲她们此去就是投奔亲戚让他们帮助卖布。下了火车,她们还要爬三四十里的山路,一路也碰不见一个人影、看不见一个村落,由于怕搜查,她们每人身上缠着二三十米白布,而且当时的母亲还怀着我的三姐,已有六个月身孕……她们挥汗如雨在崎岖的山路上蜗行。走到半山腰,刚刚还艳阳高照的暑天突然间变的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似的山雨,凄厉的山风像刀子一样打在脸上,大雨瞬间把她们浇了个透,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半山腰,两个无助的女人抱在一起嚎啕大哭。</p> <p class="ql-block"> 一趟山西之行,她们用自己家织的粗布换得三十元钱。在回来的的火车上,她们见到了这种叫樱桃的水果,母亲和全柱奶奶很奢侈地买了两毛钱的尝尝。“樱桃可真是好看,像指甲盖一样大小,放到嘴里说不清是啥滋味,好吃得很呢!”每每讲到樱桃,母亲总是这么说。而每次说到这里,母亲的脸上都会洋溢出无比幸福的表情。确切地说,我对樱桃的认识最初是在母亲的故事中。第一次见到它还是在《西游记》的剧情中。现在,在大街小巷中的水果摊,樱桃这种水果随处可见。但母亲已作古多年。她老人家一生只吃过那么一次樱桃,而关于樱桃的故事我却听了不下几十次。我想,一生勤劳淳朴的母亲很少舍得在自己身上奢侈一把的,那一次,她也被樱桃那红彤彤的颜色吸引了,被它那玲珑多姿的体态吸引了吧!</p> <p class="ql-block"> 朝朝暮暮,春去秋来,母亲离开我们已有二十个年头了。每到节气,这种南方的时鲜水果也准时来到我们这个北方小城。细想想,关于樱桃的故事,以及发生在母亲身上的许许多多的故事,是什么时候移植到我心灵深处的?是在母亲劳作之后在田垄地头毒辣辣的太阳底下小憩时?还是她在厨房锅灶呛人的烟雾中给我们做饭时?亦或是在母亲劳累一天之后摇着扇子在草苫子上和我一起乘凉时…… </p><p class="ql-block"> 无情的岁月给瘦弱的母亲出了多少道难题?为了哺育六个儿女,母亲经历了多少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如今,看到这小小的樱桃,我的面前又出现了母亲的形象:花白的头发、沧桑的脸庞,两个手指夹着小小的樱桃,亦如肖复兴的母亲托着荔枝,“那么的小心翼翼,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p> <p class="ql-block"> 记得去年“三八”节前夕,上级下达精神,要求发掘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优秀妇女形象,选择她们典型的事迹进行表彰奖励。一位同事找到我说她想写一篇征文。我说你写谁呀?咱们身边的人有谁可写?她说,就写我自己的母亲,母亲把我们姊妹八个辛辛苦苦拉扯大,这本身不就是很伟大吗?就写写她老人家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吧!我一下子对这位同事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她能从生活琐事中发现母亲的不平凡,从平凡中感受母爱的伟大,确实难能可贵。</p> <p class="ql-block"> 想一想我那平凡的母亲,三岁丧母,经历了8年战乱,战乱过后是大灾荒,差一点被饿死,姥爷无奈之下将她送人。是解放之后,我的二姥爷当了区长,姥爷跟着我的二姥爷费了好大的周折,才把母亲从一个孤老婆子手里要了回来。她18岁嫁入我家,69岁撒手人寰,为六个儿女操劳了整整半个多世纪。</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是个纯粹的农民,她识不了几个字,却热爱看戏,对每一部戏中的故事更是如数家珍,什么牛郎织女、四郎探母、打渔杀家、秦香莲、三娘教子、女驸马、薛平贵、铡美案等几乎所有的戏文母亲总是张口就来,讲的绘声绘色,很能打动人。现在想起来,小时候无数个酷热的夜晚,在院子里或是房顶上的草甸子上,母亲一边给我摇着蒲扇,她自己却汗流浃背地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给我讲着戏文,直到我迷迷糊糊地睡了一觉又一觉,才听到母亲喊:妮哎,露水打头了,该回屋里睡了……以至于小时候,很多戏文,其中的很多人物、故事,我也能信口拈来。不识字的母亲经常说,戏词都是劝世文,是告诉人们怎样为人处事的,也是劝人们行善积德,心生善良,学会感恩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虽然没文化,但她又是个极聪明的人。每到收获季节,家里收的麦子,玉米,棉花啦什么的都需要换钱变卖。不管是卖多少钱,有没有零头,算账是母亲的绝活。通常这个时候,沿街收购的小贩的笔算抵不过母亲的心算。往往是小贩用树枝在地上划拉了半天还没划拉出来,机灵的母亲就已经脱口而出了,而且是分毫不差。事后,她还能讲出自己的口算方法。长大了我才知道,那叫巧算。到现在我也弄不明白,我那不识字的母亲怎么会有此特殊功能。</p> <p class="ql-block"> 我上中师时,母亲已年过六旬,她不顾体衰力弱,仍坚持种田,冒着酷暑,种麦子,种玉米,抚棉花苗,拔花生,常常是顾不得吃饭,汗湿衣衫。即使是这样,母亲从没有因为农活让我耽误过一天学习。即使是有时候我休假在家,母亲也是自己去地里干活,让我在家帮她做点简单的便饭,她就很知足得到处夸我能干。那时候少不更事的我还怡然自得地享受着这种待遇和褒奖。现在想想,实在是追悔莫及!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一定和母亲互换角色,把重担扛在自己肩上,让我那善良的母亲小憩一下,也喘一喘气。</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心中,母亲虽没文化却是极具有文化观的。她把供孩子上学看的是神圣至极,以至于成了她生活的支撑点。姊妹几个,就我有条件能坚持把书读完,这对母亲来说是很欣慰的。这期间有村里好事者在母亲耳边说过类似于女孩子呀读什么书,长大了都得嫁人之类的。都被母亲严辞给怼了回去。母亲说:我这一辈子最后悔的是,没有机会坚持读书,只要俺孩子愿意读,能读到哪儿就供到哪儿。大人受的罪不能让俺孩子再受。她对读书人发自内心的崇敬从她说话的语调中就能感受出来。她经常用戏文上的话对我说,师徒如父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到哪儿都不能忘了自己的师父。用过的书,带字的纸不能弄脏,更不能乱丢,那是圣人的脸。在母亲的教导下,我从小就知道踏实勤奋,也懂得笨鸟先飞。</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我很荣幸地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不能说自己有多伟大,但是为了学生,从教三十年来也是爱岗敬业,无怨无悔。母亲从不给我讲什么大的道理,但是,从她的处事之道中,我懂得了感恩,也懂得了尊重别人,懂得了无论在怎样的境况中都要学会爱自己。善良的母亲可能一生也不知道“伟大”这个词语的含义。她一生勤劳、节俭,以博大和慈爱影响着我们。她虽然给不了我过多的物质财富,却给了我一生的美好记忆和爱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 我总是在想,我是多么幸运啊!上苍赐予了我一个有文化观的母亲,她那勤劳吃苦、拼命供孩子上学读书的精神,成了我一大笔精神财富。当我提笔撰此小文时,她勤奋的身影,谆谆的教诲,在我心头一直萦绕,成了我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p><p class="ql-block"> 我想告诉已为人母、人父的同龄人:樱桃红了,快来买吧,不只为家里馋嘴的小儿女,更为你日渐衰老的父母送上一份,再看一眼母亲那久违的、幸福的、满足的笑容吧!</p><p class="ql-block"> 至此母亲节之际,谨以此篇小文,怀念我的母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