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六十年前我国第一次小提琴比赛

谭国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六十年前的1963年的五月,在第四届《上海之春》举行的同时,分别举办了一次二胡和小提琴独奏比赛,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具全国规模的专业比赛。在当时对促进提高二胡、小提琴的演奏表演艺术和发掘人材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通过比赛也涌现出一批突出的年轻音乐演奏人才。</b></p><p class="ql-block"><b>本文仅对其中的小提琴比赛作一些梳理回顾。</b></p><p class="ql-block"><b>举办一个专业性比赛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至六十年代的十多年里我国小提琴事业取得很大的进步和发展,我国老一辈的小提琴家如马思聪、谭抒真、陈又新等仍活跃在音乐表演和教学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同时涌现出的中青年一代也在各地音乐院校和音乐舞台上展示出他们风采。从五十年代起,小提琴家杨秉荪、司徒华城等已参与国际的音乐比赛活动,到六十年代我国年轻提琴家郑石生、盛中国和俞丽拿的女子四重奏等参加国际比赛也均获好评,小提琴家阎泰山在国内首次举行帕格尼尼全部24首随想曲的独奏音乐会也反映了中国提琴家的音乐技艺能力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等等。在这样一个天时地利相对成熟的氛围下,组织国内专业水平较高的部分省市参加,举办我国第一次专业小提琴比赛已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b></p><p class="ql-block"><b>小提琴比赛于1963年5月8日开始在上海举行。参加比赛的大多是各地颇有成就的小提琴青年教师、专业演奏员和学生,基本上是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十七八岁到三十岁左右)年龄段的选手。比赛的评委会是由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章彦、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谭抒真、丁善德、管弦系主任陈又新及小提琴教授窦立勳、赵志华以及上海交响乐团资深首席柳和埙共同组成。这个组合是一个很权威的专家评委会。</b></p><p class="ql-block"><b>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举办的这次比赛已能参照借鉴当时国际比赛的程序和内容,但也综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分为二轮进行比赛的方案,其特点是除了演奏传统的古典曲目外在第一轮中规定了自选一首中国乐曲和在第二轮中必奏指定的中国曲目(马思聪的《第一回旋曲》)。</b></p><p class="ql-block"><b>第一轮曲目是:</b></p><p class="ql-block"><b>1. 巴赫六首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自选二段或恰空.</b></p><p class="ql-block"><b>2. 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自选一首(第一乐章).</b></p><p class="ql-block"><b>3.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自选一首.&nbsp;</b></p><p class="ql-block"><b>4. 中国乐曲一首.</b></p><p class="ql-block"><b>经过指定的参与省市的选拔,最后有十八位选手进入了第一轮:</b></p><p class="ql-block"><b>刘一瀛(北京) 余富华(北京) 向泽沛(北京) 彭鼎新(北京) 刘育熙(北京) 李桐洲(天津) 阎泰山(沈阳) 刘 钢(沈阳)盛中秀(南京) 陈稼华(南京) 王希立(上海)盛中华(上海) 郑石生(上海) 吕 浩(上海) 陈慧尔(上海)李自立(武汉)胡惟民(成都) 李念华(广州)</b></p><p class="ql-block"><b>第一轮比赛从1963年5月8日下午晚上及9日上下午分四场在上海文艺会堂进行。9日晚上评委会讨论决定进入第二轮的选手名单。&nbsp;</b></p><p class="ql-block"><b>有十一位选手进入了第二轮比赛:</b></p><p class="ql-block"><b>余富华(北京) 向泽沛(北京) 彭鼎新(北京) 刘育熙(北京)阎泰山(沈阳)陈稼华(南京)王希立(上海) 盛中华(上海) 郑石生(上海) 吕 浩(上海)李自立(武汉)</b></p><p class="ql-block"><b>第二轮比赛从5月12日开始在上海音乐学院大礼堂举行。</b></p><p class="ql-block"><b>曲目是:</b></p><p class="ql-block"><b>1. 指定曲目:马思聪 第一回旋曲</b></p><p class="ql-block"><b>2. 自选一首大型乐曲</b></p><p class="ql-block"><b>3. 自选一首协奏曲(第一乐章)</b></p><p class="ql-block"><b>十一位选手经过激烈角逐在5月14日由评委会宣布最终获奖名次:</b></p><p class="ql-block"><b>一等奖:</b></p><p class="ql-block"><b>郑石生 (上海 )</b></p><p class="ql-block"><b>二等奖三名:&nbsp;</b></p><p class="ql-block"><b>盛中华 ( 上海 ) 阎泰山 ( 沈阳 ) 彭鼎新(北京 )&nbsp;</b></p><p class="ql-block"><b>三等奖三名:&nbsp;</b></p><p class="ql-block"><b>吕浩(上海) 陈稼华(南京) 刘育熙(北京)&nbsp;</b></p><p class="ql-block"><b>四等奖两名:&nbsp;</b></p><p class="ql-block"><b>余富华(北京)向泽沛(北京)</b></p><p class="ql-block"><b>鼓励奖两名:&nbsp;</b></p><p class="ql-block"><b>王希立(上海) 李自立(武汉)</b></p><p class="ql-block"><b>中国作品演奏优秀奖一名:&nbsp;</b></p><p class="ql-block"><b>陈稼华(南京)</b></p><p class="ql-block"><b>钢琴伴奏优秀奖两名:&nbsp;</b></p><p class="ql-block"><b>王耀玲(北京) 朱雅青(上海)</b></p><p class="ql-block"><b>选手们在比赛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也得到广大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好评和祝贺。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章彦教授在文章中赞道:“上海代表郑石生、盛中华和南京代表陈稼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郑石生的豪情逸致;陈稼华的淳朴风格;盛中华干净利落的演奏技巧,都闪耀着光芒。沈阳代表阎泰山富于逻辑性的才能;北京代表彭鼎新的严谨作风;上海代表吕浩和北京代表刘育熙的突出的音乐气质;武汉代表李自立的细腻表情,又把我引入遐想!我们年青一代的小提琴家具有多么丰富的才华啊!”</b></p><p class="ql-block"><b>比赛过程是紧张的,但围绕比赛的氛围也是热烈和谐宽松的。选手们抱的宗旨都是为促进提高我国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并不单为个人争个名次。所以选手之间或选手与老师之间都在赛前赛后进行各种业务的交流、学习观摩及参与集体课的活动,相互间也没有“门户”的隔阂。马思聪谭抒真分别举办了学术讲座,总结经验。赛后获奖选手举行音乐会体现出的技艺水平受到广泛好评。全国性的第一次小提琴比赛取得圆满成功并为以后比赛积累了经验。</b></p><p class="ql-block"><b>今天回顾近六十年前我国第一次举办的小提琴比赛,感慨良多。从所有参赛选手后来业务的发展看,他们当年的确都是具备了很强实力和潜力,有着较全面的技术和音乐基础。所以经历若干年后他们都成为有名的教授专家或演奏家。他们的名字仍然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而评委会的专家们,他们的人品修养、对人才的爱惜和判断,严格认真公私分明的工作态度更让人钦佩感动,记忆犹新。今日,各种音乐比赛尽管丰富多彩,但对比几十年前的那次比赛,我们似乎还是可以学习借鉴到很多东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附一 :部分选手二轮参赛的曲目(不全,仅凭搜集到的资料)</b></p><p class="ql-block"><b>李自立:巴赫无伴奏第一首 柔板和急板,莫扎特第四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陈国权 送行,帕格尼尼随想曲第13首,维尼亚夫斯基 莫斯科回忆,马思聪 回旋曲。</b></p><p class="ql-block"><b>王希立:巴赫无伴奏第一首 柔板与赋格,莫扎特第五协奏曲第一乐章,帕格尼尼随想曲第20首,马思聪 山歌,回旋曲,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维尼亚夫斯基 莫斯科回忆。</b></p><p class="ql-block"><b>盛中华:巴赫 恰空,莫扎特协奏曲第一乐章,帕格尼尼随想曲第17首,杨善乐 夏夜,帕格尼尼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马思聪 回旋曲。</b></p><p class="ql-block"><b>阎泰山:巴赫无伴奏第一首 柔板与赋格,莫扎特第三协奏曲第一乐章,秦咏诚 海滨音诗,帕格尼尼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马思聪 回旋曲。</b></p><p class="ql-block"><b>郑石生:巴赫无伴奏第一首 柔板与赋格,莫扎特第七协奏曲第一乐章,帕格尼尼随想曲第21首,渔舟唱晚,圣 桑 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哈恰图良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马思聪回旋曲。</b></p><p class="ql-block"><b>吕 浩:巴赫无伴奏第一首 柔板与赋格,马思聪 山歌,莫扎特第三协奏曲第一乐章,柴科夫斯基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圣桑 哈瓦那斯,马思聪 回旋曲。</b></p><p class="ql-block"><b>陈稼华:巴赫无伴奏第一奏鸣曲 西西里安与急板,马思聪 述异,梁山伯与祝英台,朱南溪 江南春早,马思聪 回旋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附二:上海地区参加初选的名单</b></p><p class="ql-block"><b>上海在进入正式比赛前对本地报名选手进行了初选,参加初选的选手是:王希立、 盛中华、郑石生、吕 浩、陈慧尔、徐起鹏、苗坪、且旅中、李牧真、莫天平、马宇中。&nbsp;</b></p><p class="ql-block"><b>最终前五位选手进入了第一轮比赛。</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小提琴比赛全体评委</b></p><p class="ql-block"><b>马思聪 谭抒真 丁善德 陈又新 章彦 窦立勳 赵志华 柳和埙</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小提琴比赛评委 左起 柳和埙 窦立勋 章彦 陈又新 马思聪 丁善德 赵志华 谭抒真</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963年《上海之春》小提琴比赛评委在选手获奖证书上签名:马思聪 谭抒真 丁善德 赵志华 陈又新 章彦 窦立勳 柳和埙&nbsp;</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左起 小提琴中国作品演奏优秀奖 陈稼华</b></p><p class="ql-block"><b>小提琴一等奖 郑石生</b></p><p class="ql-block"><b>二胡并列一等奖 蒋巽风 闵惠芬</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选手郑石生、彭鼎新、刘育熙在交流</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选手盛中华在上课</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选手吕浩在演奏</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比赛结束后由唱片厂灌制的获奖选手演奏的唱片</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郑石生演奏马思聪《第一回旋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盛中华演奏杨善乐《夏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阎泰山演奏秦咏诚《海滨音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稼华演奏朱南溪《江南春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自立演奏陈国权《送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