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0年的4月,春暖花开、大地在一片莺歌燕舞中快速醒来,我们河南建筑经济学校的学子在离校近三十年的历史长河中,首次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中州大地聚拢,在此,重温我们两年半的学习生涯。</p> 河南建筑经济学校位于河南新乡市修武县境内,他的前身是国家建设部的五七干校,由于八十年代经济建设改革大潮的推进,改为建设部为培养经济建筑予祘专业人才的一个全国性的在职干部学校。 <p>2010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们在河南郑 州集结,开始了为期二天的聚会活动。</p> <p class="ql-block">1983年我们在河南建筑经济学校通过两年半的专业学习,经过建设部的严格验收,终于拿到了毕业证书。这是81.2班的全体师生的毕业合影。</p> <p>这是我们81级的全体师生在一起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聚会的前二天我提前到达郑州,希望尽我的绵薄之力为同学们服务。这是筹建聚会前期组委会的部分同学的合影。</p><p class="ql-block">从左:罗林、陈京中、付莺、徐琳、袁明。</p> <p>第二天,陆续有同学到达目的地</p> <p> 这是二年级的袁明老弟给我拍的一张快照,当时的心情就如手中的花朵一样灿烂斑斓,对同学聚会充满了热情与期望,美好的心情定格在瞬间。</p> <p>大家多年未见,脑海里还是留着彼此年轻时的模样,诧异之后我们开心的笑了,原来时光留下了我们的痕迹,在大家到来之前,我们各尽所能的做着前期的准备工作。</p> <p>当年学校给我们八一级照了一张毕业照,此照片只有二张。一张学校留底,(以后也未见得在)而还有一张是西藏同学其加留存了一张。而他把这张照片恭恭敬敬放在他家的佛龛前,而且前边还放了一块极其珍贵的矿石,可见藏民兄弟的厚道及对同学的虔诚祝福让人感叹!</p><p><br></p> <h3>这是同学们在一块观看昔日的老照片。<br></h3> <p>这是我们的李建中老校长,时隔将近30年了,他依然和蔼可亲,容光焕发。师生重逢格外激动。</p> <p class="ql-block">我们于一九八一年九月正式入学,至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结束,开始了我们二年半的学习生涯。</p><p class="ql-block">这里有我们太多刻骨铭心般的记忆,也有我们人生最快乐的时光。</p> <p>这是我们当年的学校大门,如今她依然耸立在这里,成为我们时光的追忆。</p> <p class="ql-block">这是聚会时812班的合影,分别为左前排:袁丽、罗克宁、徐道琼、谢琳、励丽、刘小青、邓卓君、张纯、归心路、徐琳</p><p class="ql-block">左后排:袁党军、杨科孝、王小文、姚劲、赵北珊、杨光辉(81.1班)。</p> <p class="ql-block">我们同学中,不少人当上了领导干部,但依然保持着谦逊的为人之道,如上海同学张纯蹲的这么低,她的官可当的不小,这叫人低位高。生活中充满了寓意。姚劲同学作为单位负责人工作间隙也赶赴故地,与同学再续学缘。还有四川的老杨同学在1983年我们去华山的路上,就有人给他算命,说他将来要当大官,果不其然,他后来官至副厅级。</p> <p>这是811、2、3、的部分同学的合影</p> <p>81.2班部分同学在联谊会上的合影。</p> <p>在聚会同学的联谊会上,82.1班的同学自创了他们的小节目:情系葛庄——三句半。</p> <p>在联谊会上和同学励莉的合影。</p> <p>在联谊会上和二年级的同学王丽萍、张桂芝相认。</p> <p class="ql-block">大巴在去学校的路途中,左边是杨科孝。后边是宋冬红。</p> <p>一路上我们的笑脸阳光灿烂。</p> <p class="ql-block">81年我初到学校时,在大门前留下了身影,快30年了,我又站到了这里 。心中五味杂陈,时间真是一把杀猪刀啊!</p> <p>和袁党军、戴和平同学在学校大门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当年毕业之际,我们在食堂会餐时留下的珍贵记忆。</p><p class="ql-block">从左至右:杨科孝、其加、徐琳、梁华。</p><p class="ql-block">立春有感-- 梁华</p><p class="ql-block">春天已经来临</p><p class="ql-block">梦里常常笑醒</p><p class="ql-block">笑和同学相遇</p><p class="ql-block">醒和同学相聚</p><p class="ql-block">冬天里有一个约定</p><p class="ql-block">春天里将要践行</p><p class="ql-block">那就是</p><p class="ql-block">到葛庄去</p><p class="ql-block">到葛庄去</p><p class="ql-block">沉浸在这样的遐想之中</p><p class="ql-block">幸福和甜蜜就会从心底涌起</p><p class="ql-block">每一天都那么美好</p><p class="ql-block">每一天都值得珍惜</p><p class="ql-block">因为“修武葛庄群”里</p><p class="ql-block">每天都会有约定、有奇迹</p> <p class="ql-block">由于当年的食堂已废弃,我们三十年后相聚于学校大门前。这是当年来自成都的杨科孝、西藏的其加、北京的梁华、武汉的徐琳,大家正在还原当年的情景。我们的眼前一片镁光灯闪烁,长枪短炮对准我们,在一片咔、咔声中我们还原了昨天、记叙了今天、放眼于明天。</p><p class="ql-block">.</p> <p>这是去我们操场的路上,在一片桃花盛开的地方</p> <p>这是李苏娅、梁姐、袁丽、王春燕、与俆琳在学校的合影</p> <p>她在桃花丛中笑</p> <p>我和王春艳,杨蕙在学校桃花园里的合影。我们春风洋溢的笑脸很美!</p> <p>梁姐,熊纯、李苏垭、徐琳、付莺、袁丽在教学楼前的合影。</p> <p>身后的教学楼丝毫没有改变往日的样貌,我们站在通往教学楼的路上,感受着当年在上学路上的春夏秋冬。</p> <p>当年我们用两年半的时间耕耘在这块知识的土地上,这是我们曾经的教室、走廊,当年我们就在这里听课学习。</p> <p>站在教室的走廊上,我倚栏而立,远眺大别山,幻想着将来的前景。那时候我真的感觉到我们的前方还太远,我们的路还太长,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去认识这个未知的世界。</p> <p>如今,时隔近30年后,再站到这个走廊上时,我们两鬓染霜,年过半百,剩下的就是回忆了。</p> <p>来到昔日的教室,我们站在这里,回忆着当年的一切。。。。。</p> <p>在学习建筑制图的时候,我们经常废寝忘食的制图到通宵,我们熬过了难忘的寒暑,经历了凛冽的妖风,迎来了一片灿烂的艳阳天。</p> <p>这是我们上课的教室,我们用当年的排座站立,大家齐声高喊:“‘上课了"!四组全员缺席。</p> <p>虽然我们青春不在,但是青春的回忆闪烁发光,让我们想起了许多有趣的过往。。。。</p> <p>在82级校友的启发下我写了一段生活的小插曲。</p><p>小 王 庄 趣 事</p><p> 昨晚受同学启发,突然也有了一种跃跃预试的感觉,管它呢,写的好不好,总是一段趣事:</p><p> 刚到葛庄去的时候,那时全国农村甚是封闭,我们这些从大城市来的童鞋们竞然像贵宾一样受到了当地老乡的热情款待,无论是走到哪里,校内,校外,葛庄的邮局,小卖部,包括走在那条长长的通往修武公路的大道上,只要有马车来了,或是老乡骑单车,你尽管拦个土的,招招手,定板的他带你,而且还憨憨地说:木事。</p><p> 有一天,闲来无事,我和赵北珊跑到小王庄去逛村,满村的鸡、鸭、蛋,惹得我们食欲大增,8角钱一斤买了一只老母鸡和好多鸡蛋,正欲回校,忽然抬头见一棵大枣树上结满了沉甸甸的大枣,看着大枣馋虫顿长,怎么才能吃到它呢,突然计上心来,装笨的问一位老大娘,“这是什么啊”?沌朴,憨厚的老乡奇怪地问我们:“这是枣啊,你们没见过?”我们故意装着一副迷茫的样了,摆了摆头说:“没见过,这是干嘛的?”老乡说:“这是吃的啊,大枣、好甜的”。立马进屋拿来了一个长长的竹杆对着枣树,啪、啪、啪,一小会树下堆满了大枣,我和北珊座在树下,美啊,吃了个够。完了老乡还包了一大包送给我们,我们吃饱了、提着胜利果实坏笑着离开了小王庄。</p><p> 82级的学弟,学妹们,你们来时老乡已被我们训练的有抗骗性了。懂得防御了,所以才有建呜的偷玉米篇。。。。。。。(至今也忘不</p><p>了那浓浓的乡情)。</p><p> 2010年元月</p> <p>在河南洛阳实习的时候,在洛阳博物馆的留影</p> <p>这是去西安实习的时候,在火车站的留影。</p> <p>这是在西安兵马俑博物馆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真不知这个组合是怎么形成的?他们的同框真的让人费解,而且抱走了我的照相机。使我一张未照,挺遗憾的!</p><p class="ql-block">2010年相聚时,我写了一篇小文是这样向同学们介绍蒋长林的:</p><p class="ql-block"> 名曰:《 笑不笑由你》</p><p class="ql-block"> 咱建经校超不会管理自己的第一人,就算开山篇里那偷玉米的主儿--蒋长林了,他大大例例,不拘小节,丢东忘西,标新立异,刚来学校时,别人都是两条腿走路的,他却与众不同了,偏要带着三条腿来,给人第一映象,就像四川同学说的,哦,原来是个拜拜。</p><p class="ql-block">他的本事咱先不表了,他有一强项,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他刚买的东东转眼就可以丢失了,有一件小事,说来让大家听听,笑不笑由你</p><p class="ql-block">因为他不会打理自己的东西,故时不时就请同学帮他整理一下的,所以他的东西我看着还眼熟。有天早上,眼看上课时间快到了,不由加快脚步往教室走去,学校的跑道,大家是熟悉的,小碎石的煤渣路,不远处一黑呼呼的东东特显眼,走近一看,是一只兰色的袜子,而且我一眼就认出了他的主人,要是现在啊,我绝对一晃而过的,可28年前,咱一穷学生啊,再说了,就是去买也要走好远的路程的哟,极不便的,所以就好心的用张纸包起来,等到下课回宿舍,问他:长林,你丢东西了吗?没有,那你那双兰色的袜子呢?在啊,穿着呢,挺坦然的,等我把袜子拿出来给他,他自己也好笑了,我就想不通了,一穿脚上的东西,怎么会丢了自己全然不知呢?这问题想了几十年也没想明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宿舍、这路、这里的一草一木,我们太熟悉了。它不仅装进了我们的脑海里,也溶进了我们的人生里。</p> <p>我重温旧景,依稀回到了从前的青葱岁月。</p> <p>我和李苏娅晚饭后经常在通往小王庄的乡间小路上散步,在夕阳的照耀下,一片金辉洒满大地,万物在夕阳中陶醉了,伴着远处隆隆的火车声,我们说着年青女生的悄悄话。。。</p> <p>这是我们学校当年的篮球场,值得骄傲的是:我们812班是棒棒哒!打篮球赢、拔河赢、无论参加什么活动,我们812班总是佼佼者。</p> <p>当年我们上体育课的操场</p> <p>和徐艳丽同学的合照。</p> <p>在云台山景区全体聚会同学的合影</p> <p>一路走来欢声笑语发自心田,一路走来随拍贯穿始终,相机记录下了我们此刻的心情和不倦的步伐。</p><p>分别为三弟、罗克宁、袁丽、徐道琼、梁翠莲、徐琳、其加、梁华、姚劲、扬慧、張纯、李淑娅。</p> <p>大家自由组合抢拍留影。</p> <p class="ql-block">葛庄同学建群一开始就像初恋,热情高丈</p><p class="ql-block">葛庄同学郑州相聚就像步入婚姻的殿堂,完美升华</p><p class="ql-block">葛庄同学聚后散去就像婚姻的磨合期,深入了解。</p><p class="ql-block">葛庄同学经过一阵适应期,把群作为一种淡淡的牵挂</p><p class="ql-block">葛庄群慢慢成了一种习惯,在心灵的深处会呼唤她。。。。。,</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和811班的孙明珠合影,明珠谆朴、善良,我为自己的清明无邪感到欣慰,如果不是时机缘巧合,加上自己的误打误撞,就没有今天的建群大聚会。总之我收获了珍贵的快乐。值了!</p> <p>我和811班的刘衡京。</p> <p class="ql-block">我和813班的邓丽娜在云台山景区门前的合影。这次同学聚会,我非常认可莉娜的主持能力,她的控场能力、敏锐观察力及良好的心理素养是超群的,在一百多人的聚会上综合各方面的要素、照顾同学们的感情需求,洋洋洒洒的把同学们几十年前的青葱岁月及见面后的热烈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不愧为优秀的同学代表。聚会分别时我们眼神里传递的是一种理解与信任。</p><p class="ql-block"><br></p> <p>和罗克宁,徐道琼在云台山景区的合影</p> <p>和励莉、姚劲夫妻俩在云台山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梁姐,我的贴心大姐、在几天的相处中,什么心里活都愿意和她聊,我、宋东红在云台山的合影</p> <p>和813班的同学合影</p> <p>在云台山景区,一路上都是霍培红培伴帮助我。</p> <p class="ql-block">和霍培红在云台山的合影,小红也是此次聚会中我最暖心的学妹。二天的相处,感受到了她的睿智、贴心、重情义、高情商、和勇于付出的团队精神。</p> <p>在学校我们三人相处的非常好,我总说梁华是我的老乡,我妈是信阳地区的人。也自然觉得梁华可亲,梁华也确实是一个很真诚的人,淑娅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总是说着我们女孩间的悄悄话,那时我们聊的很多!很多!梁华就是我们一个可亲的小妹妹。</p> <p>和杨慧、袁党军的合影。</p> <p>云台山的瀑布潺潺流下,为我们同学间的相聚而沸腾。</p> <p class="ql-block">聚会分别时送别张纯我们满眼的不舍。在这里为她留下一张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游览云台山的第二天,由于我们几个人体力有限,我们没有去爬山,而是聚在这里小息,等着大队伍的归来。</p> <p>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p> <p>高高的山泉从崖顶顺流直下,如我们同学的友情延绵不断,永远留芳。</p> <p>在新校区812班的同学集体合影</p> <p>和其加、袁党军在新校区的合影</p> <p>在新校区和杨慧、付莺的合影</p> <p>81.2班徐琳、81.3班陈京中、81.1班冯建利、82.1班霍培红。</p> <p>聆听祝老校长的谆谆教导。</p> <p>在新校区的会议室听师生感言。</p> <p>师生热情高涨</p> <p>这是在2010年学校搬迁的新址上,重返学校昔日的师生们的合影。</p> <p>两天的相聚,瞬间即逝,我们几个同学意犹未尽,又相约到河南洛阳去观赏牡丹,洛阳同学王丽萍联系到在洛阳任职的老师,给我们安排了一次特别的旅程,一路上安排食谱,观赏牡丹,车队陪同。整个旅行让我们终身难忘,真心感谢老师、同学的一路热心款待,情谊永恒!</p><p><br></p> <p>老师请我们吃大餐</p> <p>在洛阳老师的朋友为我们请好导游陪同参观,我们享受着贵宾级别的待遇。</p> <p>在洛阳牡丹园</p> <p>和马立峰的合影</p> <p>和刘伟林的合影</p> <p>同学们搞笑着,气氛和谐,犹如回到了当年青春的时代。</p> <p>托老师的福,安排我们游览了国花园,整园的牡丹,那叫一个灿烂!</p> <p>她又在牡丹丛中笑</p> <p>当时全国人民都在玩游戏偷菜,我自侃是在牡丹园里像偷菜。</p> 后二排中间是当时我们在校时的小老师,他刚分到学校,比我们还小呢,现在质管站工作,全程都是由他安排陪同,可惜没有记住他的电话号码,很想回报他。 <p>我们游览着洛阳市区的街景。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但是我还真的留恋当年街头小贩的道口烧鸡,和我们无敌的青春岁月。</p> <p>晚上孙明珠和杨光辉直接取道回天津,大家分道扬镳,老师给我们购好车票,送我们上车,马立峰,刘伟林醉得一塌糊涂,我和梁姐一路上照顾着他们,看着两个醉鬼语无伦次的互撩,我和梁姐既无奈,又好笑,给罗琳和袁明打电话,他们到郑州车站接我们回宾馆,是夜到清晨,演绎着我们一辈子也忘不掉的笑话。</p><p>大家分开了这么多年,同学之间的情谊无价,真的是值得一辈子来珍藏的情份,在以后的若干年里,将永远陪伴着我们的余生。</p> <p>从洛阳往郑州的返程列车上,马立峰和刘炜林不停地说着车轱辘的酒话,无非就是你到我内蒙来,你到我石家庄来。。。。,此时一个攥紧了他的钱袋子,一个紧握着他新买的手机,梁姐想拿过来,他们都不放手,梁姐开玩笑的说:真是酒醉心明啊!😊</p><p>2014年,我们在南京重聚后,我把他们两个都拖到了武汉,我们又重忆那段让人难忘的美好时光。</p> <p>1983年我们毕业分别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时光荏苒、下一个分别又在眼前。</p> <p>次日晚上郑州地主勘察设计院的院长罗林夫人,也是我们当时的校花陈丽萍同学设宴款待我们,并赠送了当地礼品。席间大家热情的拍影留念,记住了这幸福的瞬间。</p> <p>几天的劳顿辛苦了大家,分别在即,我请同学一个小宴,深情表达我对同学的感激之情。</p> <p class="ql-block">短短的几天相会,同学们之间情深意长,相见时难别亦难,82.2班的袁明同学和我相拥而泣,我们彼此都明白大家心中的惊涛骇浪,那股真情让在场的梁姐、刘伟林,马立峰,都忍不住热泪盈眶,真诚的同学情谊,无以言表,久久在心。</p><p class="ql-block"> 难得的这份真情,只有在适当的时刻,适当的年龄段才会迸发,到了古稀岁月,这份情就变成了涓涓细流,回味无穷!而当时的那股热情再没有了,没有了。</p> <p>我和梁姐惜惜相别,虽然石家庄和武汉相隔千里,但是从此以后我们心紧紧相连,就在2020年武汉疫情最艰难的时候,梁姐和全国各地同学不断向我们发出了慰问的祝福,内心真诚的感谢他(她)们。</p> <p class="ql-block">送走了一波又一波的同学,我终于踏上了归程,在郑州火车站罗林送我和梁姐分道扬镳,梁姐为我们拍下了这最后的分别时刻。</p><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各自归程,但这份同学之情永远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暗祝大家各自安好!</p> <p class="ql-block">时代列车永远向前,亲爱的同学们,再见了,100多人的聚会,给我的人生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希望在我们有生之年还有相聚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2010年4月16日</p><p class="ql-block"> 真情感言</p><p class="ql-block">作者:徐 琳</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我历时8天的河南之旅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刚刚归来,激情还在,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留在心中的那份甜甜的、浓浓的、沉甸甸的同学情。</p><p class="ql-block"> 在中州大地这片热土上,曾经的我们是那么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经历了二十九个春秋,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早已写满了故事。在这次聚会中,从大家焕发出来的热情来看,仿佛又回到29年前的那个年月,往事历历在目,足以让与会者动容。然而,此时此刻,我真的忘不了建群初期的艰辛和迷茫,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说几句心里的话,让大家来慢慢品味,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原谅。</p><p class="ql-block"> 09年的12月份,我们开始建群,当时就只是想做下班级的群,无意间碰上了现在的群主及赵天湖的支持,接着在82级81级同学的极积参与即大力支持下,我们的群才有了今天规模,如果不是他(她)的支持,群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的庞大,因此,在这里,我深情的向你们道声谢谢了,趁今天大家还沉浸在幸福回忆的时刻,很想让没有来参加聚会的同学和我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在这次聚会中,也有好多感人的小花絮让我感动,现在汇报给大家:兰州的宋爱玉、张雪彬、童文英三位女同学,不远万里给我们带来了清纯的百合,天津的孙明珠、杨光辉给大家带来了麻花,北京的熊淳、刘衡京给大家带来了二锅头,广东的王春燕赠送的纱巾、北京的孙雁西赠送的礼品、河南的徐艳丽带来的信阳毛尖、西安的哥们,姐们带来了西安特产及凉皮,归大姐也带来了春团子,扎西平措的青稞酒和碟片,你们的深情一片我将永远收藏在心里,还有冯建莉同学为聚会捐赠2000元现金,内蒙古的马儿为同学买来大几百元的水果,信阳的小师妹艳丽捐款,很多同学默默为大家干实事,罗林、小红、克宁接、送同学,西安的亚莉细心的无声的奉献,张桂芝、霍培红、王莉萍、高琪、黄琪箐、刘彦平等同学为了一片同学之情舍近求远参加聚会,上海的励莉、北京的熊淳、长沙的谢琳,还有我们熟悉的群主,都在为大家留下这难忘的时刻及珍贵的记忆而为大家摄像。特别是罗林、陈莉萍,马改莉夫妇你们的友谊我将永远铬记在心,袁明这位重情重义的小老弟更让我闭上眼就会想到你的身影,我们的地主们京中,付莺等,还有小红、丽娜、杨慧、等等等等,吉林省院同学的及河南同学的多次宴请......</p><p class="ql-block"> 我所说的仅仅是我个人的感慨,还不知有多少鲜为人知的默默奉献的同学在这其中,在这里,我真诚的向来了的和没来的同学们道声谢谢了,更希望你们和我们一起快乐。因为只有你们的参与才有今天的规模,只有你们的关心、关注才有群里今天的人气,才有大家今天的快乐,真的是谢谢大家了,大家会记住你们的,原葛庄的学友们友谊长存。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