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老何存,湖光依旧;靳家虽杳,潭水仍清。

靳氏文化研究与传承

<p class="ql-block">  淤溪镇位于江苏省泰州市东北郊,</p><p class="ql-block">靳潭村位于淤溪镇境内,村内西林庵(西庙)有一副楹联:“鲍老何存,湖光依旧;靳家虽杳,潭水仍清。”庵堂虽然数次遭毁,屡次修建,但这副楹联能一代又一代地保存下来,说来话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说上联,“鲍老何存,湖光依旧”。很早以前,这里原本是一片平原旱地,素有鲍老湖18庄之说。其中地处中心的鲍老庄有一个种田大户鲍老二,为人憨厚老实,勤劳耕耘,连年粮丰草茂。他家堆的草堆直耸云霄。一天突起大风,忽然从草堆的顶端掉下一个有宣缸大、半凹圆形的白色坚硬的东西,全庄人都很惊奇,鲍老二将此物抬回家中烧香祷告,求上天保佑。一次砻谷时偶将大米放入其中,奇怪的是米总是取之不尽,夫妻二人才知道是件宝物,又惊又喜,为防不测守口如瓶。小女儿出嫁时,将此物作了陪嫁。女儿不知,将此物闲置一旁,一年后当作了小孩的睡窝。一天夜里,鲍老二做了个梦,港口将军庙的土地爷告诉他,你将龙蛋壳作陪嫁,让小孩睡触犯了龙颜,必遭祸灾,赶快离开此地吧。鲍老二连夜收拾逃离他乡去了。第二天晚上老龙盘旋在鲍老庄上空,大发神威,乌云密布,暴雨如注,一夜之间,鲍老庄及周围的十八个村庄全部沉没水中,成了一片汪洋,从此有了鲍老湖。不但如此,老龙知道是将军庙土地爷报的信,不甘罢休,只见它龙尾一扫,又将朝南的庙门扭转朝了北(故名“回龙将军庙”),使土地爷终年饱受风寒之苦。老龙发威待气平后就躺在靳家潭西、港口东的河里休息,此河故名“龙栖港”,后人叫它龙溪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说下联,“靳家虽杳,潭水仍清”。靳潭村庄前的夹河(现在的古港)很深很深,从来没干过。传说很早以前,岸边住着一户姓靳的人家,世代打鱼为生。靳老汉的老伴过早去世,儿子和他相依为命。由于靳老汉教子有方,加之儿子勤奋好学。那一年十八庄遭受洪灾后,朝廷下派来领导救灾的一位大人看中了这个渔家的后生,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这个后生读书上进,在京城做了高官。靳老汉为守着老伴的灵位,一直老死在夹河边。京城做官的儿子千里回来为父守灵,服丧三月有余。安葬那天,18人抬的棺材刚移上船,忽然一阵风来,把缆住棺材的金链子刮断,棺材掉入河底。送葬的人捞来捞去,也没有捞到棺材。此事不胫而走,人们把捞“靳”和“金”混为一说。说靳老汉显灵,不愿把缆棺材的金链子带到阴间,而是还给养育他父子的这方水土。靳老汉掉进夹河深潭,一直没能捞到,让百姓十分愧疚。这段感人传说,从此让靳家潭出了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