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光阴似箭。转瞬间,汶川特大地震已经整整15年。然而,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永远不会忘记。翻看当时的工作照片,仍然强烈地感受到:危难关头,我们以怎样一种冲锋姿态,第一时间挺进北川、安县灾区,将抗震救灾的消息源源不断传向外界。</p> <p class="ql-block">那一年,我们三十上下,正是热血拼搏之年。灾情就是命令,当通讯社、电视台决定选派精干力量,随纳溪区抗震救灾民兵应急连奔赴灾区报道时,“我去!”“我去!”没有商议,没有犹豫,每个人都向组织提出申请。便携式电脑、摄像机、相机、电池、背囊……5月14日晚9时,从区人武部大院出发,这样的“载荷”以及更加沉重的使命,便压在了随队出征的啸虎、利嘉、五儿、杨茂、宗雨的肩上。送你们出征,没有更多的话语:注意安全,24小时配合,等候你们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克服余震不断、断网、通讯不畅的种种困难,你们很快发回图片和文字快讯。接着,详讯、见闻、特写也发回来了。在后方的我们,不讲任何条件,迅速填补记者空缺,通宵达旦既釆又编。在全世界都关注灾区的时刻,在各路新闻塞满电视台、报社发稿系统的时刻,人民日报、中新社、四川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源源不断发出纳溪人民倾力支援灾区的新闻报道,数不清的网站采用转发了纳溪的稿件。不论前方后方,只有一分力气,我们都在为身为新闻工作者的荣誉而喷发,无愧于釆访本扉页上那句“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p> <p class="ql-block">那时设备简陋,条件艰苦。手机一通,谈的全是稿件、工作。仅有的电量、时断时续的网络浪费不起。但是接到你们的稿件,就知道你们还安全。</p> <p class="ql-block">你们既是记者,又是抗震救灾志愿者。安抚灾区儿童,为村民抢收麦子……这些上不了新闻的花絮照片记录了你们在灾区工作的另一面。</p> <p class="ql-block">从5月14日到5月27日,历时半月,你们光荣地完成了任务,你们回来了。也许离灾难太近,也许感受了到太多震撼与感伤来不及消化,说不出因为什么,我们不约而同对这段经历绝口不提。</p> <p class="ql-block">生活依然继续,如同城边的长江,昼夜奔流。我们继续着寻常的日子,结婚、生子、努力工作,依然微笑。2016年5月12日,一次偶然的机会,已经分散在各单位的我们重新聚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5月12日,我们终于提及这个话题。敞开心扉,原来那段日子,每人都有那么多的感受彼此并不了解。再次谈及,心绪依然激动,但湿润的眼眶里多了一份平静。生命是如此脆弱短暂,生命却需要坚韧沉毅,绵延永续。纪念,是为了铭记苦难,珍惜当下,感恩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