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磨村是一个风格浓郁的安多藏寨,整个村庄依山傍水、林木葱茂、绿草成茵而成名,进入村庄经幡、转经房、草坝、小桥流水、泉眼等等映入眼帘,还有一幢幢融合了现代与藏族风格的居所彰显着松潘的民俗与特色。</p> <p class="ql-block">进村寨门</p> <p class="ql-block"> 藏寨家访,抬头是蓝天白云,耳边是清脆鸟鸣。在这里,可以无止境的发呆,脱掉所有城市的浮华表面,简简单单归于平淡,没有喧嚣只有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 目光所及是泥巴色的外墙,颇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味道,门框、窗框都使用藏文化元素,一眼望去整个村寨都充满了藏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 我们团队旅游行程并不顺利,进九寨沟由于道路地段塌方很难通过,游九寨沟结束第二天计划去牟泥沟景区住茂县,结果九寨沟道路完全中段绕行300多公里,费时接近7小时夜间12点才赶到茂县。绕行途中经过四川红原县红軍长征三次过草地旧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p><p class="ql-block">1960年7月,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草原及川西北人民在中国革命危难关头所做出的贡献,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原县,周恩来总理题词"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红原"。</p><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军长过原期间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难的时期。在这艰苦的岁月里◇红原广大牧民群众不畏少数反动势力的威逼,救助、收留了众多红军伤病、掉队和失散人员;为红军过草地、越沼泽引路当向导,把自己家维持生计的青稞和牦牛支援红军。红原这方热土和广大牧民群众给予了长征中的红军最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为红军队伍保存了革命力量,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 红軍在此三过草地</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羌城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凤仪镇。地处岷江西岸金龟包、银龟包之间,坐西朝东,背靠水西,脚抵岷江,面向九鼎圣山,头枕蓝天白云,庄严雄伟,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羌城占地3000余亩,规划面积2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建筑基础面积14万平方米。由12个组团组成。中国古羌城保持羌族原有的建筑风貌、民风民俗、祭祀礼仪,充分体现羌文化的原生态环境和羌民族的生息特点,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羌族文化活态展示、展演区及文化休闲、体验旅游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5月14日,“我们南京沐阳一行80人旅游团走进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凤仪镇中国古羌城。每天上午9点,中国古羌城开城仪式准时举行,身着民族服饰的羌族百姓,载歌载舞迎接新一天的开始。中国古羌城集文化传承保护、休闲体验、游乐观光为一体,是品牌独特的羌文化浓缩展示地和人文景区。走访当天,恰逢一场羌族婚礼接亲仪式正在中国古羌城举行,旅游团零距离感受到羌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古羌城堡:是中国古羌城景区的核心景点,由气势恢宏的古羌建筑群组合而成。高大威武、依山傍水、其城门高达20余米,是天下第一古羌城。</p> <p class="ql-block"> 羌族刺绣,四川省汶川县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羌族刺绣是流行于四川等地羌民族聚居区的一种传统刺绣艺术,羌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古老羌族器具上的简单纹饰、几何图形,被广泛地运用于羌人的日常生活中。自从羌族人具有了织麻和彩陶技艺后,就随之产生了刺绣服饰工艺。羌族刺绣针法以精巧细致的架花(挑花)为主,此外还有织字(提花)、纳花(扎花)、撇花(平绣花)、勾花(链子扣)等多种。</p><p class="ql-block">2008年6月7日,羌族刺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渠首占地面积200余亩。它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40县(市、区)1130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p> <p class="ql-block"> 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横跨内外两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17世纪)毁于战火。古名“珠浦桥”,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原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桥为钢索混凝土桩。</p> <p class="ql-block">鱼嘴分水堤</p><p class="ql-block">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p> <p class="ql-block"> 外江闸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水利部批准后,于1974年4月建成了外江闸。工程建成后,内江宝瓶口每年净引水10亿平方米,有效缓解了灌区用水矛盾,至1993年底,都江堰灌区灌面突破1000万亩。</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飞沙堰</p><p class="ql-block"> “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p> <p class="ql-block">虎头岩</p> <p class="ql-block">宝瓶口</p><p class="ql-block">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中离堆是李冰开凿宝瓶口时凿出来的石料,堆在那里形成的石堆,分离出来的石头形成的石堆。</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景区有一条宽阔的大道,叫堰功道,道旁屹立着十二位堰功人物。都江堰水利工程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江堰的社会功效与日俱增,这不仅要归功于李冰,更要感谢秦汉以来的历代驻川官吏和有识之士对都江堰的悉心维护。为了纪念治水先贤,都江堰人修建了这条长150米,宽14米的堰功道。大道左右分塑了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十二尊青铜像分别代表了从秦汉时期一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治水建堰功绩卓越的有功之臣,就是靠他们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不断加固和维修,才使都江堰至今青春常在。</p> <p class="ql-block"> 张松银杏树因其独特的造型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在2004年角逐“天府树王”时,获得“十大名桩”的殊荣。</p><p class="ql-block">张松银杏是雌雄同株,阴阳合一,极为罕见。银杏是雌性开花,雄性结果,因此张松银杏每一年都会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这株千年古树与《西游记》也有着密切的关系。86版《西游记》孙悟空偷吃人参果片段中,人参果树原型就是张松银杏。</p> <p class="ql-block"> 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游客在离堆古园内喷泉处能看到的这四根卧铁的复制品,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董必武提诗</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南桥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是南街与复兴街之间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原名为“普济桥”,桥长约133米,4排5孔,曾多次损毁,南桥的最后一次改修,仍为5孔,桥长45米,宽10米,各种彩绘、雕梁画栋、民间彩塑、书画楹联溶为一体,被誉为“水上画楼”、“雄居江源第一桥”、“览胜台”。</p> <p class="ql-block">仰天窝闸</p> <p class="ql-block">峨眉山,属邛崃山脉支脉,地处中国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千米,面积约110平方千米。主要山峰为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其中大峨山最高,海拔3099米。</p> <p class="ql-block"> 峨眉山文化底蕴深厚。佛教、道教、武术、山茶文化在峨眉山蓬勃发展,多位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诗篇;1996年,峨眉山绝大部分文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珙桐花形状雕塑</p> <p class="ql-block"> 十方普贤金像位于峨眉山金顶,于2006年6月18日落成,通高48米,重达600多吨,建筑面积1000㎡,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贤像。金殿、铜殿建筑面积1800㎡。金殿为铜面鎏金屋顶,为中国最大金殿。朝拜大道,宽18米、长108米,10级,由10对大象相对拱卫,既体现普贤精行实践的精神和特色,又蕴含指引众生朝拜礼佛的方向和途径。金佛通高48米代表的是阿弥陀佛的48个愿望。“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普贤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p> <p class="ql-block"> 卧云禅院,是峨眉山最高峰仅存的古建筑寺院,海拔高度约3064米,因岩下白云环绕,寺卧云中,故名“卧云庵”。</p><p class="ql-block"> 卧云禅院主体建筑因年久失修,破旧腐朽,2005年峨眉山佛教协会依法进行落架维修,2006年6月竣工,恢复了 “银色世界”之庄严。“银色世界”是普贤菩萨弘化的道场,与“金色世界”同是佛和菩萨常住的净土和说法道场,二者相融,是赋予峨眉山普贤道场的最高意境和理念。</p> <p class="ql-block">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即正殿,也称大殿。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慑伏群魔的意思[1]。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以观音为主尊的佛寺殿堂,称为观音殿,又名“大悲坛”。因为观世音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表现一切佛的慈悲心、大悲心,是救世最切者,所以命之为“大悲坛”。</p> <p class="ql-block"> 金顶——金顶是峨眉山的山顶,金顶上的四面十方普贤菩萨金像,是众多游客来峨眉山的必游之地。这里除了高达48米的铜制十方普贤像外,金顶还有一座华严 寺,可供信众祈福礼佛。金顶的四面十方普贤金像是世界上较高的金佛,也是普贤菩萨的第一个四面十方艺术造型。</p> <p class="ql-block"> 这尊佛像宽18米,长108米,周边由十对大象相对拱卫,远远看上去这尊佛像特别壮观,金佛通高48米其意指的是代表阿弥陀佛的48个愿望,这也是为何建造这尊佛像的直接原因。</p> <p class="ql-block"> 峨眉宝光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佛光,它看上去像是一个五彩的光环。人们最先在峨眉山上发现这种奇观。当游客站在峨眉山金顶背向太阳而立,而前下方又弥漫着云雾时,有时会在前下方的天幕上,看到一个外红内紫的彩色光环,中间显现出观者的身影,且人动影随,人去环空。即使两人并排站在一起,每个人也只能看到各自的身影。这就是四川峨眉山神奇的“佛光”现象。峨眉宝光在公元63年被发现,到现在已经有19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它属于金属氟碳漆工艺技术,整体贴金面积约1600平方米,同时添加了99.99%的纯金参建而成,以此来保证佛像可以长久进行供奉。也能证实佛像建筑较高地位,同时也能彰显出佛像建筑很不同的旅游魅力以及深厚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须弥座上能看见六牙吉祥,大象背上首层为普贤荫蔽的两面身跟四头像,第二层则是普贤菩萨四头像,最高层则能看见普贤菩萨头像。普贤菩萨圣像正面手拿如意,骑六牙圣象。</p> <p class="ql-block"> 峨眉云海——晴空万里时,白云从千山万壑冉冉升起,顷刻,茫茫苍苍的云海,雪白的绒毯一般平展铺在地平线上,光洁厚润,无边无涯,似在安息、酣睡。有时,地平线上是云,天空中也是云,人站在两层云之间,极有飘飘欲仙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大峨山是峨眉山的主峰,海拔3099米,山脉峰峦起伏,重岩叠翠,山麓至峰顶50余千米,石径盘旋,直上云霄。在金顶有大面积抗风化强的玄武岩覆盖,构成了倾角在10~15度间的平坦山顶面。而在金顶的东侧为古生代碳酸岩,由于流水沿背斜裂隙强烈溶蚀,形成了高达800米的陡崖(舍身崖)和深涧。</p> <p class="ql-block"> 峨眉日出——在海拔3077米的峨眉山金顶,踞高望远,日出景象更加浩瀚壮阔。黎明前的天空是美妙的,渐渐地,地平线上天开一线,飘起缕缕红霞,托着三两朵金色镶边的彩云,一个辉煌的白昼即将降临。伴随着旭日东升,朝霞满天,万道金光射向大地,峨眉山宛似从头至脚逐渐披上金色的大氅,呈现出它全部的秀美身躯。</p> <p class="ql-block">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p><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p> <p class="ql-block"> 古代的乐山位于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楫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0月8日,乐山大佛景区九曲栈道处已经开始施工前打围封闭。2019年4月1日,历时近半年的四川乐山大佛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结束,乐山大佛正式“出关”,景区的九曲栈道和佛脚观光平台重新开放。</p> <p class="ql-block"> 凌云寺在凌云山上,九峰环抱,寺宇辉煌。因为是大佛所在,所以又称大佛寺。凌云寺创建于唐初,开元初年(约713年)开凿佛像,寺宇又有扩建。</p> <p class="ql-block">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内侧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p> <p class="ql-block">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p> <p class="ql-block">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p> <p class="ql-block"> 石块发鬈</p><p class="ql-block">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p> <p class="ql-block"> 胸部残碑</p><p class="ql-block">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衡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p> <p class="ql-block">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p> <p class="ql-block"> 世界纪录</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最高的石刻佛像:中国四川省的乐山大佛于8世纪从山坡上雕刻而成,高71米(233英尺),是世界上最高的石刻佛像。 雕像和周边地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 锦里作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的一部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附1号,地处成都市中心一环路以内,武侯祠大街中段,北邻锦江,东望彩虹桥,与较为出名的武侯祠仅一墙之隔,西接一环路西一段。</p> <p class="ql-block"> 2004年10月,锦里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1月,锦里延伸段开肆迎客。成都文化名片之一的锦里古街完成升级,“拜武侯、泡锦里”已成为成都旅游较有号召力的响亮口号之一。</p> <p class="ql-block"> 锦里主要景点有:锦里古街、古戏台、九品小吃街、诸葛井、西蜀第一牌坊、福寿巷、黄龙潭、阿斗井、民俗记忆墙、宋代石刻长廊、刘湘墓。</p> <p class="ql-block"> 宽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宽巷子与窄巷子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当游人伴着夕阳,望着炊烟,走在黄昏中的巷子里,一种久违的老城区市民化生活得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宽窄巷子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四川省历史文化名街、2011年成都新十景、四川十大最美街道等称号。</p><p class="ql-block">2023年“五一”首日,宽窄巷子人流量突破10万人次,创下近三年以来的最高值。</p> <p class="ql-block">宽巷子:一个有着老脸庞的怀旧地带</p><p class="ql-block">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名字叫兴仁胡同。</p> <p class="ql-block">窄巷子:一条小资最爱的情调延长线</p><p class="ql-block">窄巷子是“慢生活”区,展示了老成都的院落文化,这些院落大多被颇有格调的酒吧、餐厅占据,游客和文青们扎在巷子里,闲散地度过整个下午,感受时光的停驻。</p> <p class="ql-block">井巷子:一处市井老成都的情景再现</p><p class="ql-block">井巷子紧邻窄巷子南面,清代名为如意胡同,或明德胡同。辛亥革命后改名“井巷子”。</p> <p class="ql-block"> 成都十日游行程很快结束了。我要去成都,我一定要去成都,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成都,这次成都旅游实践了我们夫妻俩人多年的愿望,玩得尽兴又开心,收获满满,现制定两个美篇,利用图片加文字形式记录我们夫妻俩成都行的点点滴滴,足迹表明此时此刻的心情,只做留念和美好快乐生活的回忆。此行表明我们夫妻俩人身体尚好,想去而没有去的地方赶快走起来吧,等老了也走不动的时候不留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