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高山

山野村人

<p class="ql-block">  西高山在黄毛尖主峰向西延伸山峰南侧,距黄毛尖约4公里。村子西南是田铺乡政府距地及田铺大湾,沿西高山村南小溪流而行,经4公里山间小路,从响塘自然村前可达田铺。 西高山自然村属田铺乡塘畈行政村所辖,位置在塘畈行政村北偏西。</p><p class="ql-block"> 西高山村位于鸡冠石岭南,鸡冠石岭北为新集合龙村区域,村前为一片梯田,前方远处为鸡冠石岭东部向南延伸所形成的山脉直至尹家尖,村西也是鸡冠石岭西部向南延伸山脉至韩家寨等处。若此,西高山处于一北高南低的小盆地之中,村子面向南方,阳光充足,群山之上植被繁盛,村后有大片的竹园。村东群山之上,有数百株玉兰树,每年早春,玉兰花开放之时,山岭被花点缀,煞是好看。村南的小溪流,经四级瀑布,流向响塘村前。整个村域,海拔最低点约为600米,村子所在处海拔超过650米,是新县海拔最高村子之一。因村子海拨高,山风大,村头房屋比山下村子房屋低矮一些。为防止大风刮掉屋顶上的青瓦,村民常用石块压在房子檐口瓦片上。同样秋天稻谷出穗时,若遇阴雨,气温降低,稻谷壳常常为黑色,严重影响产量。当年有好事者对此编有顺口溜:</p><p class="ql-block"> 西高山有两大怪,听我慢慢讲出来。</p><p class="ql-block"> 秋阴雨,气温低,黑壳稻谷田中摆。</p><p class="ql-block"> 山风大,房子矮,石头压瓦屋顶晒。</p><p class="ql-block"> 西高山始建于何时,今难考证。据《韩氏家谱》,西高山韩姓为山下响塘韩姓分家迁来,时间约为明末。迁入西高山韩姓为韩姓13代人韩之潮、韩之泗后代。在村南去田铺路边山洼里,原有韩之潮后人于清末所修私祠,今只遗存地基。村子正中有韩之泗后人同期所建私祠,今仅留存私祠门前多级条条石台阶(韩之泗后人再迁别处)。西高山村东隔一山岭的山洼里,还有一个仅数户人家的小村,小村海拔基本同于西高山。因此人们把这两位于高山上的村子分别称为东、西高山。</p><p class="ql-block"> 1930年,西高山成立了苏维埃,农民协会及赤卫队,为当时的光山县弦东区所属(同期,西高山及今塘畈行政村属光山县杜横保)。村民积极参加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参加红军和支持红军,村中有红军烈士10余人。据红二十五军战史,1933年,红25军在红四方面军长征后,恢复了以东、西高山为中心,包括今塘畈村和合龙村部分区域的东、西高山革命根椐地。又据红二十五领导人之一戴季英回忆录,他曾带领红二十五军部分指战员,驻守西高山。红二十五长征后,东、西高山革命根椐地受到极大破坏,村中两祠堂及村民房屋多数被国民党军烧毁。</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的40年代,西高山及周围村子曾驻扎过广西李宗仁部队。村子后山鸡冠石岭及东西延伸的山脉上,至今有当年所挖防止日军进攻的战壕。从战壕遗迹看,有防守战壕及荫蔽部位于各山头,有交通壕位于山岭南边。在村子正后方山岭上,有今人所称炮楼的砖砌地基的遗迹。</p><p class="ql-block"> 西高山人杰地灵。民国时期,村人韩家应曾任光山,罗山,里山三县游击队司令,1948年向解放军投诚。50~90年代,西高山有一所1~3年级的初级小学,方便村人孩子就近上学。这期间,村人韩文米、韩家刚先后任塘畈行政村支书,村人韩光仁通过拜师及自学医学知识,医疗技术显著提高,在村子附近方圆30里内享有较高声誉。村人韩启胜199O年入伍,1996年郑防空兵学院大学毕业,历任连长、作战训练股长、团参谋长等职,中校军衔,多次荣立军功。改革开放后,村人积极进取,年轻人中,大学毕业者30余人,出国挣洋钱者10余人,经济条件改善后,许多人定居在全国各大城市。村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留在本地村民,今天都在新县县城买了别墅或楼房,在县城创业或带孩子上学。</p><p class="ql-block"> 今日,西高山也修通了混凝土公路,向南、向北可分别经田铺、韩老屋到达新县县城,过去的交通闭塞现象,早已一去不复返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