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r2iej7x" target="_blank">疫后重相聚 浓浓故乡情</a></p> <p class="ql-block"> 春回大地,百花盛开。三年大疫基本结束后,二道河农场住哈退休人员29人,又重新得以相逢相聚,积聚的浓浓乡情,充分地得到释放和焕发。</p> <p class="ql-block"> 这份难舍的乡情,其根本缘由是他们先是在同一个故乡克山农场,后又共同奔赴上千公里外去兴建一个新的建三江局二道河农场。</p> <p class="ql-block"> 1984年春,省农垦总局党委决定由克山农场派出干部、职工单独包建二道河农场,他们是先后调往的1022名干部、职工的一部分,大多数人都年过古稀和超过八旬,是农场的第一代开拓者、创建者。</p> <p class="ql-block"> 明年是二道河农场建场四十周年场庆。“辉煌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在这个时刻将要到来之际又欢聚一堂,畅想回忆当年之苦与乐,格外漾溢着难舍的乡情。</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聚会每年都在春、秋举办两次,从2010年以来,除三年疫情中断之外,至今举办了20次。二道河农场是大家继克山农场之后的第二故乡,又具有垦区一百多个农场唯一一个由另一个农场包建的特殊性,所以,相聚之时就是欢乐丶开心之时,届时,兴高采烈、欢声笑语,载歌载舞,彰显了每个人自愿调往二道河农场的选择无怨无悔的精神面貌。</p>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来,经常有国家、省的领导人,国内外名人、专家来场视察、参观、访问,给二道河人极大的鼓舞,大大提震了二道河农场的知名度。 </p> <p class="ql-block">二道河的“万亩大地号”</p>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后的二道河农场经过两代北大荒人团结奋斗丶同舟共济,现在已经成为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的窗口,一个只有5000人的农场,耕种62万亩耕地,每年人均生产粮食13.6万斤!</p> <p class="ql-block">场史舘的成就照片</p> <p class="ql-block">场史馆建场初期照片</p> <p class="ql-block">拍照最多的是女同胞</p> <p class="ql-block">好好养身体,</p><p class="ql-block">金秋再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