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创伤是心理咨询永恒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创伤就不会有心理问题,因此,创伤的处理是心理咨询师必备的能力之一。随着生命不断地成长,从出生到跨入学校、走入婚姻、进入老年等,创伤总会以不经意的方式与我们相遇。当我们遇到巨大的创伤冲击时,我们的感受、情绪、想法、行为会被击碎,这时的我们就没办法成为完整的自己,感到自己活得四分五裂,敏感又多疑,痛苦又恍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创伤未被处理的时候,就带着创伤去处理当下的问题,只会带来新的问题和创伤。所以,处理来访创伤是咨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咨询师最需要做的。作为一名咨询师,咨询是否能“根治”来访者的问题,很大程度取决于咨询师是否能够处理来访者的创伤。今天的文章,我们将从五个方面给大家提供解决思路,大家有其他的干预方式欢迎在评论区补充!</p> <p class="ql-block">建立信任的咨询关系沈家宏老师认为,来访认为“这个事件”给他的情绪带来非常深的痛苦,而且他有没有能力来处理的伤害性的事件,其中也包括言语的价值判断与评价。因此,对这一类个案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于,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与安全的环境,然后再去处理创伤。 当环境安全了,信任的关系就会建立起来。这会让来访觉得他在咨询师这里是可以肆意地表达的,任何情绪都可以在这里流露,任何秘密都可以在这里敞开。</p> <p class="ql-block">咨询师不会带着价值判断去评判她,他们也不会担心暴露的部分会被咨询师看不起,这里是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是绝对安全的,是可以放下所有的担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地方。 当来访者能够在安全的情境下,再去体验曾经遭受过的创伤,体验那时他的感受、情绪、想法以及曾经想做的一些事情,那么他的创伤就能得到处理。 ● 但是如果你与来访者关系没建立好而贸然进入他的创伤的话,来访者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这部分就被揭开,是很容易导致来访者脱落的,甚至容易造成二次创伤。 所以一定要在安全的环境下,建立起与来访者相对信任的关系后,再进入创伤的处理会更稳妥一些,除非是来访者主动去谈这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BASK技术Bask技术是处理来访者创伤常用的技术。BASK四个字母分别代表: • B-Behavior行为:你当时的行为,或你想要采取的行为。 • A-Affect:你的当时的情绪情感,你此刻的情绪情感。 • S-Sensation:你的当时的身体感觉,你此刻的身体感觉。 • K-Knowledge:你当时的想法,你此刻的想法。创伤理论认为,当一个人遭遇创伤的时候,一个人的感受、情绪、想法和行为可能被创伤所击打碎,他们不能再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例如一个女孩微笑描述自己被父亲绑起来打的故事。这里女孩只有对这件事情理性想法性的描述,既只有想法,没有情绪,身体感觉,也没有行为,因为后面的部分被击碎了。 而创伤的修复,就需要把创伤发生的那一刻,一个人的情绪,身体感受,想法,行为这些分裂的部分再重新把他们整合在一起,而BASK技术就是这种整合技术之一。</p> <p class="ql-block">假设是一个被校园欺凌的来访,她经历了被同学当众掌掴的创伤。 首先可以让来访去表达在那种情况下的感受、情绪、想法,或者想做一些什么事情,但是这部分是比较难的,因为那段经历对来访来说太痛苦,如果来访表达了有可能会产生新的创伤。 这时咨询师可以采取共情的技术,层层递进的把来访者的这些部分共情出来。共情他的情绪“当时你是不是很恐惧很害怕,同时也很愤怒,还会有强烈的羞耻感?”共情他的身体感受“那一刻你的身体会不会在颤抖,或者浑身僵硬,不能动弹?”共情他的想法“当时被同学掌掴了,觉得自己应该勇敢的还手的,但是没有还手,会不会觉得自己很懦弱无能,没有用呢?”共情他的行为“你当时面对这忽如其来的掌掴,因为太突然了,你呆住了,为了避免更多的伤害,你没有马上还击,其实过后你是非常想打回去的,不然就觉得太对不起自己了。”共情结束后再去处理他对自己的问题,我们容易忽视的,也是让他痛苦的,还有自己对自己不反抗的谴责,而带来对自己的攻击。这个是我们重点需要处理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我们需要通过共情把它当下的那些状态呈现出来,让他再次接触部分,然后再资源取向,让他看到不还击里面也存在着力量。“其实你是可以反抗的,但是反抗的结果可能会更糟,其实你是用这样的方法保护了自己,其实在内心里面你一直都没有放弃想要战胜他们,想报复他们,其实你的内心里面一直都很勇敢。”当来访者看到这部分的时候,就能够发现自己身上的资源和力量,其实并不是我懦弱而是我用以退为进的方式保护了自己。这样,他的创伤慢慢就能够被处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被欺凌者来说加害者都是坏人,而他们又因为坏人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他们会想要报复加害者,这时咨询师最好不要阻止他,一旦阻止了报复的念头就会一直存在,我们可以给来访说报复也是可以的,但是他要承担后果,这部分也可以尝试共情他。“你恨不得现在把他们都灭了,才能解你的心头之恨,你就可以摆脱目前的困境和痛苦,未来可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当我们把来访的动机情绪共情出来,他可能就会发现自己的做法并没有那么正确,反而会让他承受更多,从而去改变自己的选择。共情的力量,其实非常强大。有时候来访者需要的仅仅是被看见,不需要我们做太多。BASK技术常常需要与共情技术一起使用,才不会显得太过公事公办,不容易被来访者排斥,更容易帮助来访者减少阻抗的进入创伤疗愈的过程。所以,共情技术是每位咨询师必备的技能。它是咨询中最常见也是拉近咨访关系,处理来访创伤等等的有效技术,我们也常常说“共情做的好,咨询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共情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去责任化 作为创伤中的受害者,你对此不承担任何的责任,所有的责任都是对方的。 例如被性侵的女孩,常常会自责是不是自己勾引了他,大众也会指责是不是你穿的太暴露了。 被霸凌的孩子,向父母或老师求助的时候,常常被质疑,为什么谁都不欺负,就欺负你,是不是你有问题--这是一种让受害者承担责任的模式。 然后你也会觉得真的是自己有问题,所以他才会霸凌我。 然而作为咨询师对这个部分,需要帮助来访者所受的创伤进行去责任化的处理。 </p> <p class="ql-block">创伤反应的合理化在创伤过程中,你所有的反应都是合理的。例如上文讲过被校园欺凌的孩子,咨询师可以让他看到当时对欺凌者的所有行为都是有道理的和恰当的,并对这部分进行资源取向,他的不反抗其实是衡量之后采取的最优解决方案,如果反抗可能会遭受到更严重的伤害,这是他当时最能够保护自己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和解在受到加害者的伤害后,被害者的态度往往是“恨”“想要报复”,而这种恨往往是一种有敌意的连接,当我们与恨连接并且捆绑时,很容易被报复的想法和恨所控制。 这时我们会把自己放在加害者的位置,采用加害者的方法使他们承受和我们相同或更加严重的痛苦,如果报复成功了我们也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如果报复失败了,我们会更加憎恨自己,我们的一生将与恨无法分离,痛苦也无法减弱。 如果想要减轻痛苦,与“恨”解绑并划清界限,可以尝试与恨和解。01 与父母带来的创伤和解,看到父母的能力限制曾经有一个来访者受到了妈妈外遇给他带来的创伤,大概咨询了上百次了,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还是没有完全达到想要的状态。我问: “现在我们再回到妈妈这里,你觉得你对妈妈有什么情感?” 他说: “恨”(那么一旦有恨,他的创伤就还在,我们这时候就需要处理来访的创伤) 我问: “突然发现有一个重要的点,你对妈妈的恨我们一直没有处理” 他说: “我已经习惯了”(习惯并不代表创伤不存在了,也不代表在来访这里创伤就是恰当的)</p> <p class="ql-block">我问: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妈妈想不想要一个美满的婚姻? 他说: “可能想要” 我问: “妈妈为啥没要到?而且还把孩子也弄成样子,假设你妈妈遇到了非常好爸爸妈妈,你的妈妈也成长得非常的好,你觉得结果会如何?妈妈是不是会经营婚姻的能力非常的强,你也会成长得很好,现在你妈妈的外遇,换句话说,她失去了一个做好妻子好妈妈的机会。 你妈妈能否做好一个妻子,还取决于她有没有好丈夫,如果你的爸爸很差,她想做一个好妻子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你会看到做好妈妈和好妻子,都是要有条件的。 假设你的妈妈成长环境不太好,但是爸爸很爱你的妈妈,父亲尽到了丈夫的责任,妈妈也会成为一个好妻子,成为一个好妈妈”(这时候,我们在帮助来访看到母亲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母亲的。当来访能够看到这里,至少在这时候他把妈妈放在了受害者的位置上,她能够看见妈妈能够成为一个好妻子和好妈妈,家庭因素是不可或缺的。) 当我工作到这里——他说 “我从来没这么想过”。 我接着跟他说 “你的妈妈受到了这部分影响和限制,出现了外遇,爸爸对她也不好,又带着因外公外婆对妈妈的影响,在这种状态下,他有什么样的能力来爱你?她有多大能力来爱你?” (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他对妈妈的期待要求,让他学会去理解妈妈,当他再去看妈妈,慢慢就能看到妈妈的爱,而且能够看到妈妈的爱一直都在)</p> <p class="ql-block">02 与加害者和解我们在做工作的时候往往会侧重受害者的关心和帮助,而忽略加害者的关心和帮助,其实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当能够帮助受害者看到加害者行为背后的原因,也能够消除被害者的这份创伤。对加害者和解能够让我们不再被恨缠绕着眼睛,看不清前方,因为只有把这份恨消除了,加害者与受害者产生的链接才能断开,否则就会永远绑定在一起,恨也会与来访永远绑定在一起。我曾经处理了一个受到性创伤的小女孩,她曾经被拐走长达两年的时间,救出来后送来做咨询,我把她带到了沙盘室, 当时我说你在沙滩里面找一个代表伤害你的人,找你个代表你自己, 我问女孩,伤害她的人年龄多少岁? 她说:45岁 我说:一个45岁的男人,正常的状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她说:应该结婚有孩子了,应该有很好的工作了。 我说:这个男人他仍然单身,没有职业,他现在在哪里? 她说:在监狱里, 我说:你怎么看一个45岁的男人借着伤害一个小女孩把自己弄到监狱里, 小女孩说:这样看他也挺可怜的,我们看到,这个男人他把自己变成了罪犯,他把自己送到了监狱,他没法再做一个好男人,好父亲、好丈夫。 一个人成为罪犯,首先他一定是加害者,但是同时他也是受害者,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可以成为好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人。 那么,为什么他成为了一个侵犯他人的人,成为一个罪犯? 这是因为在他的成长的经历里面,他有了一些什么不幸的经历和遭遇,让他没有机会成为好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也是个受害者。 我们能够帮助受害者看到加害者的受害者身份,这个部分是很重要的。 只有来访者内在对于这个部分和解了,她才能够从性创伤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加有能力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对于这部分创伤想要愈合就需要与创伤和解,如果对创伤一直有恨,创伤就一直会持续下去,就永远会和创伤捆绑在一起。 这部分可能对于有些人来说会有一些不舒服,觉得这些人就应该被千刀万剐,是不可以被原谅的,也是可以的,不和解也是可以的。 作为咨询师也不能要求来访者和解,我们可以做和解,他们也有权利不和解。 和解也不代表原谅,不代表这件事情就过去了,而是脱离这件事的影响,与加害者划清界限,你是你我是我,不再与加害者永远捆绑在一起,深陷在对他的怨恨中。</p> <p class="ql-block">03 与自己和解 —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有些来访会因为受到了创伤就自暴自弃,觉得他们伤害了我,他们就需要为我负责,是因为他们我才变成现在这副模样,否则我会生活得很好的,而深陷在自洽的逻辑怪圈中,这时咨询师就需要把他们拉出来,告诉他们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负责。这时咨询师可以给他一个假设,假设你过去没有这些创伤,现在你会怎么面对你的生活?他说“会认真工作,甚至已经有了孩子”我说“你目前的状况是让这些欺凌你的人来为你的现状承担所有的责任,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即使我们过去遭遇了创伤,我们就可以不对自己人生负责了吗?作为加害者他们承担了自己应有的,或是法律或是道德惩罚。而作为受害者的我们也应该承担起自己接下来的生活,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把自己应该的样子找到,不做自己的加害者。</p> <p class="ql-block">再比如,对于父母带给我们的创伤。有时候,我们会埋怨因为父母的创伤把我们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但是,现在,我们有能力成长,有能力与父母和解,有能力摆脱他人对我们的影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