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 影:易家言</p><p class="ql-block">标 题:易家言</p><p class="ql-block">文 字:易家言</p><p class="ql-block">设 备:Nikon D850+AF-S NIKKOR 800mm</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3年4月11~12日</p><p class="ql-block">编辑时间:2023年5月12日</p><p class="ql-block">地 点:中国•营口</p><p class="ql-block">后 期:易家言</p><p class="ql-block">编 辑:易家言</p> <p class="ql-block"> 红胁蓝尾鸲,俗名:蓝点冈子、蓝尾巴根子、蓝尾杰、蓝尾欧鸲。体型略小而喉白的鸲,体长13-15厘米。特征为橘黄色两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雄鸟上体蓝色,眉纹白;亚成鸟及雌鸟褐色,尾蓝。</p> <p class="ql-block"> 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针叶林、岳桦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山上部林缘疏林灌丛地带,尤以潮湿的冷杉、岳桦林下较常见。</p><p class="ql-block"> 迁徙季节,在东北常见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次生林,林缘疏林、道旁和溪边疏林灌丛中,有时出现于果园和村寨附近的疏林、灌丛和草坡。</p> <p class="ql-block"> 繁殖期间主要以甲虫、小蠹虫、天牛、蚂蚁、泡沫蝉、尺镬、金花虫、蛾类幼虫、金龟子、蚊、蜂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迁徙期间除吃昆虫外,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p><p class="ql-block">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见成3-5只的小群,尤其是秋季。主要为地栖性,多在林下地上奔跑或在灌木低枝间跳跃,性甚隐匿,除繁殖期间雄鸟站在枝头鸣叫外,一般多在林下灌丛间活动和觅食。停歇时常上下摆尾。 红胁蓝尾鸲在中国繁殖,也在中国越冬,既是夏候鸟,也是冬候鸟。</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主要繁殖于东北和西南地区,越冬于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广大地区。</p> <p class="ql-block"> 红胁蓝尾鸲主要营巢于海拔1000米以上比较茂密的暗针叶林和岳桦林中,特别是爱在高出地面的土坎、突出的树根和土崖上的洞穴中营巢,也有在树干洞穴中营巢的。通常雄鸟在4月末5月初从山下部迁到山上部繁殖地后就开始占区,并站在巢域树尖上鸣叫,借以吸引雌鸟,配对后则和雌鸟一起寻找巢址和开始筑巢。筑巢时间多在5月中下旬开始持续到6月下旬。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每个巢营筑时间需7-10天 巢呈杯状,主要由苔藓构成,内面有时垫有兽毛和松针。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1年繁殖1窝一般1天产1枚卵,每窝产卵通常4-7枚,多为5-6枚。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4-15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育雏。</p> <p class="ql-block"> 红胁蓝尾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p><p class="ql-block"> 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红胁蓝尾鸲是食虫鸟,所吃食物多是一些重要森林害虫,在森林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