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连云雾,玉峰蕴秀色,山峦起伏处,草木葱茏,溪水清渌,气韵荡漾——江南最大的皇陵区宋六陵在一片青翠之中,散发着独特气质。这里因汇聚着南宋文化的精华,流淌着浓郁的宋韵,在中华文明的星空中,闪耀着灼灼光华。<br>六陵之地 南宋精神之都891年前,绍兴大地上出现首个皇后陵“攒宫”。<br>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北宋哲宗皇后元祐太后孟氏在绍兴卧龙山行宫崩逝。当时局势不稳,战事吃紧。奉隆祐皇太后遗诰:“敛以常服,不得用金玉宝贝,权宜就近择地攒殡,候军事宁息,归葬园陵(指河南巩义北宋皇陵)。所制梓宫,取周吾身,勿拘旧制,以为它日迁奉之便。” 宋高宗遵其遗诏,将太后的梓宫暂时安葬在今天的越城区富盛镇宝山南麓,“自四月至六月,甫三十五日而攒宫告成。”这是攒宫营建之始。1141年,金人归还宋徽宗赵佶的灵柩,徽宗灵柩被暂置于孟后陵附近,后修建为永佑陵。此后,高宗永思陵、孝宗永阜陵、光宗永崇陵、宁宗永茂陵、理宗永穆陵、度宗永绍陵,相继营建于此,此外,还有徽宗皇后郑氏、韦氏,南宋高宗皇后邢氏、吴氏,孝宗皇后谢氏,宁宗皇后杨氏等人的陵寝也葬于此。一共“七帝七后”,世称“宋六陵”。 绍兴自古便是帝乡。大禹治水功成于会稽,在此大会诸侯,死后葬于会稽山下。绍兴是越国古都,越王勾践在此卧薪尝胆,兴越灭吴,成为霸主。越王允常等皆葬于绍。绍兴曾是南宋“行在”,赵构改越州为绍兴,并以绍兴为年号,有“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志,希望在绍兴寻找中兴宋室答案,他将绍兴当成“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立国复业的基地。<br>“帝后陵寝,今存伊洛,不日复中原,即归祔矣,宜以攒宫为名。”这既是当时将孟后陵园名为攒宫之本意,也寄寓着南宋要收复中原、复国兴业的愿望。宋高宗赵构曾在《会稽山诗》中写道:“登堂望稽山,怀哉夏禹勤。神功既盛大,后世蒙其仁。愿同越勾践,焦思先吾身。”表达了他中兴宋室的情怀和发愤图强的愿望。绍兴元年,赵构还刻下“大宋受命中兴之宝”的新玉玺,其志在“兴百年之丕绪”。 绍兴千岩竞秀,云蒸霞蔚,水木清华,其山如黛,其水如镜,自古有东南山水越为首之称。<br>宋六陵东有青龙山,南有紫云山,西有五虎岭,北有雾连山,中间流有清澈的龙山溪水,更是山水绝佳、风景秀异之地。这里自然风光与山川形势、传统风水文化天然融合,构成了“星辰列网阜”“浩荡龙虎气”的奇特韵味。 孟太后是宋哲宗的皇后,赵构即位,尊她为太后,她成为南宋朝廷“主心骨”。孟后葬在绍兴后,绍兴便开始成为南宋皇家命脉所系之地。南宋延续赵宋王朝150多年,宋六陵成为南宋王朝的“阴都”,成为南宋的“精神之都”。 当时人认为,宋六陵一带冈峦怀抱,气脉隐藏,朝揖分明,落势特达,土色黄润,王气秀聚,是“天造地设”的宝地,并认为此“坐壬向丙,与赵姓国音相符”,有利于赵宋皇家之基。攒宫按行使杨烨奏曰:这一带山水“五峰在前,直以上皇青山之雄,翼以紫金白鹿之秀,层峦朝拱。气象尊崇,有端门旌旗簇仗之势,加以左右怀抱,顾视有情,吉气丰盈,林木荣盛,以此知先帝弓剑之藏尽在于此”。宋六陵独特的山水之韵,成为绍兴山水之美的典范。 宋六陵的选址及空间布局,充分利用了泰宁寺青山园地的山川形势,营造出优美的环境,实现了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具有形胜之美。宋六陵是依照宋朝赵氏皇家“五音姓利”的风水规则来勘定的,俨然是缩小版北宋皇陵区。宋六陵虽经近千年的变迁,依然山清水秀,风光优美,足见先人对皇陵选址、营造之讲究,是宋韵环境美学的重要例证。 宋六陵具有建筑之美。通过考古、复原研究,已基本确认,整个宋六陵陵区内包含有若干组“上宫”和“下宫”的宫殿建筑群,场景十分壮观,并已发现了宫殿建筑留下的台基、磉墩、墙址等遗址以及大批瓦当等瓦件和其他建筑构件。这些构件的线条刻画优美,造型丰富,无不为复原研究提供详实的细节和参考。宋式建筑形态美观,宋六陵的建筑更是高等级建筑,通过复原研究,必然会体现宋韵建筑美学之精粹。 宋六陵祭祀活动成为一种风俗。当时,宫陵凡遇陵主生日、忌日、每月朔望、每年四时八节,都有祭祀活动,还有官方祭祀活动,如朝陵,由皇帝亲自到此祭拜,有时还有朝廷遣官朝祭诸陵、地方守臣朝谒等,并形成了凡到绍兴任职官员必首朝陵庙的制度。宗室清明祭扫皇陵,成为当时一大景观。宋六陵祭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不绝。 南宋每组帝陵都包含上宫、下宫两部分。上宫为帝陵“攒宫”的核心部分,亦即墓室石藏子所在,下宫则是守陵人活动场所。宋六陵一号陵园、二号陵园遗址考古发掘,证明了宋六陵皇陵遗迹尚在,且保存完好。 宋六陵从无到有,150年来,形成了集中的陵园宫殿区,呈现着南宋最高规格建筑。宋六陵本身就是南宋宫式建筑,是宋元之间营造方式的具体实践和最好体现。宋六陵是高规格宫殿式建筑群,代表着当时建筑最高的水平。让宋六陵回到历史的视野,在历史的长河中,重新闪现自己的光华,这也是向历史最好的交代。 宋六陵二号陵园现标记为“孝宗陵保护区”,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其面积是一号陵园的3倍。考古发现,二号陵园是一个面阔五开间、进深三开间的殿堂式建筑,结构更精巧、营造方式更复杂,陵园遗址为立体式,经推断是皇陵下宫。 宋六陵自然之景如一幅巨大的国画,几株挺立的古松,为宋六陵增添了独特的神韵。<br>帝皇陵寝之地,是皇室宗族的根系命脉所在,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南宋帝后葬此后,更显绍兴城市之地位。当时,宋六陵攒宫总护使地位很高,不是宰辅,便是由身为大臣的皇亲国戚担任。宋六陵攒宫还设副使、攒宫修奉使、桥道顿递使、殿前都指挥使、都监、巡检等职位,护陵卫最多时总数在千余人。 宋六陵不能只看作是皇帝墓葬群,它实际上是中华文脉在中国南方地区的延续传承,展示的是中国宋韵的精华。 宋六陵展示着浙江最辉煌的一段历史文化,是浙江宋韵文化之最。宋六陵本身既是辉煌历史的标志,又是南宋的地理标志。早在2013年,宋六陵就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六陵具备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已成为中华文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浙江又一个有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 据浙江考古所工作人员介绍,宋六陵已列入“十四五”国家大遗址,成为勾勒文明经纬、延续中华文脉的历史见证。绍兴已决定,在此建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促进真实性、完整性的延续与传承,准确诠释其遗产价值,发挥社会教育作用。 宋六陵核心区块要保护其原有面貌,通过科技手段,虚拟展示,营造文旅融合游客喜爱的新空间,让宋韵文化活起来,走入寻常百姓家,让宋韵文化从书本中、遗址里走出来,融入生活。要尽可能利用数字化手段和现实结合,构建展示皇陵相应建筑,保护好周边山水,发挥遗址公园外溢作用,牵引周边区域。<br>宋六陵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总占地面积2.25平方公里,主要由“一心、四片”的结构框架组成。“一心”,即南宋皇陵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四片”即帝陵片区、五虎岭山体景观片区、泰宁寺片区、服务片区。宋六陵考古遗址公园将在保护宋六陵遗产本体、整体格局、地形地貌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考古研究成果,通过场馆展示、现场展示、历史环境修复展示、考古工作展示、构筑物数字化虚拟复原展示等方式方法,呈现宋六陵的遗产价值,搭建起历史人文通向公众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