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跨越生命的长度,灵魂的广度,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感情中。红颜知己,正是建立在精神上、灵魂上,能够达成深刻共鸣的异性朋友。这样的人,非常懂自己,深切理解自己,应该称得上是灵魂伴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文学家苏轼,与他生命中的三位女主角,就是这样的灵魂伴侣。苏轼,字东坡,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 在苏东坡的一生中,共有三段姻缘。这三段姻缘中的三个女人,都给了这位大才子最真挚、最温暖、最长情的陪伴,成为他生命里的主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话说苏东坡第一段姻缘,是他的发妻王弗。她出身名门,是大家闺秀,不仅长得花容月貌,而且才高八斗。她性格内向,贤淑谦让,与丈夫苏轼琴瑟和鸣,心心相印。苏轼称赞她是“静而敏”。</p> <p class="ql-block"> 16岁的王弗嫁给了19岁的苏东坡,二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少年夫妻,情深意浓。据书中所言,王弗非常漂亮,但没有详细说明。我们只能根据想象来描述:她,明媚动人,楚楚有致,只需看一眼,竟然倾心难忘;她,活泼灵动,雅致而不艳俗,别有一番诗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弗非常聪明,是善解人意的好妻子。她曾隔着屏风帮助丈夫识别前来拜访客人的人品,曾经提醒夫君在写作中的错误。就连苏东坡的父亲苏洵都说:你这个老婆,真是太好了,以后你做官带上她,要少吃很多亏的。</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爱到深处是无言,情到浓时是眷恋。并非所有的爱情,都会长长久久。人生的旅途,应该没有人陪伴到永远。生命总难免会有缺憾和种种不如意之事发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非常可惜,天妒红颜,年轻的王弗因患病不治去世。这让苏东坡肝肠寸断,结发夫妻的恩爱,生离死别的悲痛,是苏东坡一生都不曾忘却的。即便是在她坟茔的周围栽种了三万多棵松树,依然会担心她的孤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种少年夫妻真挚的爱情,就像刀子雕刻的一样,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反而会随着岁月的沉淀而更加清晰。王弗就是这样,充满美好地留在了苏东坡的记忆里,她是幸福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二位是继配妻子王润之,王润之是王弗的堂妹,她非常羡慕堂姐和堂姐夫相濡以沫的爱情,敬佩堂姐夫的学识渊博。应该说,她是暗恋苏东坡的女子。她为人处事很有王弗的风格。这女子柔情似水,容貌秀丽多彩多姿,身体弱质纤纤。是一位贤良的妻子。只是性格与苏轼有所不投缘。</p> <p class="ql-block"> 王润之,本来凭着她的家世、温婉和美丽,嫁给一个世家公子或是大户人家做正妻是没问题的。可是,她偏偏钟情于苏东坡。在堂姐去世以后,勇敢地嫁给苏东坡做了继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王润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默默祷告上苍:茫茫人海,万千人中我第一眼忘不了。你成了我一生的思念,对你的情义,终生难忘。感谢上苍,许我与你相爱一场。让两个人永结同心。真正的爱恋,是灵魂深处放不开的情意绵绵;是岁月深处最真的执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也许这世间最好的默契,是一种爱恋,是深爱,却不可言说。更是有人处处牵挂于心,放不下。简简单单的喜欢到永远,相爱的人义无反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其实,王润之和苏东坡在一起过日子,是最辛苦、最难受、也是最辛劳的。那些年里,苏东坡总是奔波于官场的应付之中。时不时地被人中伤陷害,命运非常曲折,不顺心。而她,王润之,一个女人要照顾家庭带孩子,还要为丈夫操心,生活中根本没有什么光采照人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温柔懂事而又勤劳的王润之,直到生命的后期,都在尽心尽力地帮扶着苏东坡,不让他有任何麻烦。家里的日常事务,她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否则,我们怎么能够读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著名诗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他的潇洒和豪放,是因为他背后有一个温暖持家的好女人,一个崇拜他爱慕他一生的王润之。她就是这般温柔又有力量,在艰难中微笑,定能绽放出生命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位女主角是王朝云,王朝云是三个女主角中最懂得苏东坡的女子。王朝云性格温柔,集才气与贤淑于一身。她那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的热烈,乐观而又多情,给人一种情义无价的感慨,成为苏轼人生中一道多姿多彩的靓丽景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朝云是苏东坡的侍妾,是他的红颜知己。苏东坡为她赎了身,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而她给了苏东坡最长情的陪伴,是最理解苏轼的人。</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经验证明,美好的事物往往带有缺憾性。这王朝云虽然是苏东坡最知心达意的爱人,但是,终究没能够成为苏东坡的正妻或者妾,名分上只是一个更低等的“侍妾”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公元1071年,苏轼因与宰相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被贬谪杭州做通判。通判是知州的副职,那年他36岁。作为朝廷命官的他,被派往杭州,其实内心是非常郁闷的。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朝廷的明争暗斗,他无可奈何,申请去外省任职。</p> <p class="ql-block"> 人世间最好的感情,不是高贵的礼物,也不是甜言蜜语,而是愿意默默无闻的陪伴。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会笑的女子运气都不会太差。但是,反过来说,运气好的人,都是爱笑的。这是对王朝云最好的评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比王朝云大二十多岁,一个作词,一个弹曲,老夫少妻的生活虽说是苦中有乐,也能算得上是陶醉其中了。王朝云用她年轻的生命,陪伴落难与苦闷中的苏东坡,给了他无尽的照顾与温情,那种恩爱,既是感激,也是感恩。她用最温暖的长久作陪伴,成为苏东坡生命中最难能可贵的知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初,苏东坡在杭州的一次宴会上,他与王朝云不期而遇。酒席间,12岁的王朝云带领一帮小姐妹弹曲献歌舞助酒兴。苏东坡在文坛的名气,当时已经火遍大江南北。杭州人钦佩苏轼洒脱飘逸的风格,王朝云更是喜爱苏轼潇洒的神韵,不拘小节的豪放。</p> <p class="ql-block"> 这次宴会上,苏轼自然是被奉为座上宾,他的名字对于王朝云而言,可谓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而王朝云的才气也在此次宴会上,令苏轼高看一眼。当场出钱为她赎了身,并将她带在身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朝云因为家境贫寒,年幼时被卖入乐籍(为官府唱歌跳舞的行业)。初次到苏轼府上只有12岁,她乖巧伶俐,聪明过人。苏轼教她读书写字,音乐舞蹈,诗词歌赋,他们之间以师生相处。</p> <p class="ql-block"> 苏轼怜爱王朝云,王朝云亦崇拜苏轼,他们的感情在慢长的相处中,渐渐升华到了极致,成为人世间可遇而不可求的红颜知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后,朝廷发生内斗,苏轼又被贬到黄州(今在湖北黄冈)。正是在黄州,苏轼将王朝云收为侍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正是在黄州,苏轼完成了他从苏轼到苏东坡的转变,是思想境界的脱胎换骨。王朝云,温柔的容颜,是他一生的眷恋。她娇艳妩媚,看似经不住风雨捶打,无法焕发苏东坡的豪迈之气,但仍旧在岁月流转中,绽放温柔与坚定,绽放属于自己的诗意。这样的柔媚,构成了千古绝唱。</p> <p class="ql-block"> 在黄州的四年,苏轼从原来的年轻气盛,天不怕地不怕,思想逐渐成熟稳重起来。但是,从政之路依然曲折艰难。因为他性格耿直,常常仗义执言,得罪了那些当朝权贵,一次又一次的被贬谪外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苏轼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时,他的第二任妻子王润之已经去世,家里的几个侍妾也相继离他而去,因为落难之中见真情。只有王朝云始终与苏东坡长相伴。</p> <p class="ql-block"> 惠州这座小城,注定了要容纳他们的一世之情,注定了要留下苏东坡与王朝云执子之手,却不能与之偕老,令人扼腕叹息爱情故事。美好的人生没有结局,幸福的生活许心灵一份安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朝云34岁的时候,因感染瘟疫而在惠州去世。王朝云是最懂苏东坡的,是他的精神支柱,更是他生命中的希望。昔日繁华皆是梦,曲终人散一场空。苏东坡,依然保持着历经沧桑之后的宠辱不惊。只是,那些美好已经回不来了,剩下的遗憾和悲伤,至死都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事情是这样的:公元1094年苏东坡被贬到惠州期间,仅仅只过了三年,1096年,王朝云因为水土不服,患上疾病竟至身亡。临终时,她握住这个世界上她最懂得,也是最亲爱人的手,拼尽全身力气,念出《金刚经》上的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p> <p class="ql-block"> 翻译:一切依靠姻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念完,王朝云永远地闭上了她年轻的双眼,时年仅有34岁。此后,苏轼生命中再没有与他亲密的女子了。</p> <p class="ql-block"> 千年之后,西湖六如亭的亭柱上,出自苏轼之手的那副楹联依然盈盈在目:“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这个“不合时宜”还流传着一个生活小插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次饭后,苏轼在庭院内散步,他幽默地指着自己的肚皮,问身边家人:你们说说,我这里面都是些什么?有人回答“您满腹诗词文章啊!”也有人说“大人满腹都是见识。”苏轼皆摇头不以为然。轮到王朝云了,她说“大学士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轼闻言,哈哈大笑。称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p> <p class="ql-block"> 苏轼常常感慨这世间茫茫人海,唯有王朝云最懂自己啊!这个最懂,出自两个人23年的相互陪伴,人生需要灵魂伴侣的安慰。王朝云,曾来过他的生命中,看到爱情最好的样子,留下那么多美好的回忆。当繁华落尽时,苏轼会努力守护着这份深深的爱,直到白发苍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不知从何时起,王朝云开始信佛了。她脱掉长袖舞衫,专心礼佛。想再次回到中原已经毫无希望,苏轼在惠州建造了一座房子,他称其为“白鹤居”,后人称之为“朝云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白鹤象征着吉祥长寿之意。在此,苏轼是要借此寓意,使体弱的王朝云长寿吧!然而,王朝云并未住进这座房子。房子还没有竣工,王朝云就病故了。</p> <p class="ql-block"> 苏东坡,虽然一生坎坷,风雨沉浮,历尽悲苦。但是,他那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千百年来,无人不喜,无人不爱。他以文传世,以官入世的宋代文官形象,令后世文人雅士敬佩不已。他与王朝云的爱情故事,也如苏轼之名,贯穿千古,流芳百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特别有趣的一个人,做的官大,考试又考得好,是诗人,散文家,词人,美食家,书画家、几乎占据了我们对生活所有的美好想象。他的爱情也是真实有趣的,很热烈,很有人间烟火气,那种欢娱真正是别有洞天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感谢关注分享点赞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鹏城纪事愿与您共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谢您的驻足阅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文于2023年5月12日发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