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hr-e Kord – The Roof of Iran 为执行UTY-3000/8型上引法铜杆连铸生产线项目,2000年4月6日,当地时间午夜时分,我与工程师团队首次飞抵伊朗首都德黑兰。东道主莫拉德•普尔家的老二阿里和波斯语翻译欧米德在梅赫拉巴国际机场(Mehrabad International Airport)接到我们一行,连夜驱车载着我们朝着伊朗西部奔去。<br> <h5>坡勒艾霍尔(Pole-e Houreh Bridge)古桥横亘在斋央德鲁德河上,背景是扎格罗斯山典型的高原地貌</h5> 客户工厂所在地在沙赫尔库尔德,位于伊朗中西部,扎格罗斯山东北麓,是查哈尔马哈尔•巴赫蒂亚里省(Chahar Mahal and Bakhtiari)的首府,距伊斯法罕100公里,距首都德黑兰540多公里。 <h5>羊倌赶着羊群跋山涉水,为羊儿寻找合适的水草地。</h5> <p class="ql-block">在路上,欧米德热情地向我介绍起了沙赫尔库尔德和他的家乡来。他说,沙赫尔库尔德以前叫德赫库尔德;在波斯语中,“德赫”是“村庄”的意思,“库尔德”则表示牧羊人,这个名称合起来就是“牧羊人的村庄”,因为这里的原住民都是牧羊人。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城市的发展,“德赫库尔德”就成了“沙赫尔库尔德”;“沙赫尔”则比村庄大了,与“库尔德”合在一起,则意为“牧羊人之城”。现在,沙赫尔库尔德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区,今后在这里工作期间,你们不仅会见到库尔德人(牧羊人),还会见巴赫蒂亚里鲁尔人、嘎西凯人、贝特人等,会听到波斯语、库尔德语、巴赫蒂亚里语、普希图语等多种语言,会感受到我们多样的文化和习俗,它们定会让你们此行充满乐趣。</p> <h5>游牧的牧羊人骑在马上赶着羊群转至下一个高原牧场。</h5> <p class="ql-block">汽车一路向西,每行驶一段时间,司机就会停车休息一会;约莫在第三次休息时,天色已大亮,我们到达伊朗著名古城——伊斯法罕。欧米德对我说,现在进城,我带你们去看看这里的风景。说罢,车子就下了高速公路,开进伊斯法罕城区;把车停好后,我们来到一条大河边,眼前一下展开一片碧绿的河水和一座浅黄色的桥梁。欧米德介绍说,这是斋央德鲁德河(Zayanderud River),发源于我们巴赫蒂亚里省,河上有多座古桥,最早的建于四百多年前的萨法维王朝时期,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十三孔桥,是伊朗宝贵的文化遗产。</p> <h5>2000年4月7日早上,我们到达伊斯法罕,看到著名的三十三孔桥,横跨在静静流淌的斋央德鲁德河上。</h5> <p class="ql-block">在三十三孔桥边拍了几张照片,并到桥下喝了一壶红茶后,我们离开伊斯法罕,继续赶路,不一会汽车就开上了盘山公路。欧米德说,现在我们正朝着伊朗高原的最高地区开去,翻过这座山,就是查哈尔马哈·巴赫蒂亚里省的地界了,要不了一个小时,就会达到沙赫尔库尔德。</p> <h3>中午时分,我们到达沙赫尔库尔德。</h3> <p class="ql-block">这里海拔高度在2200米以上,被誉为“伊朗屋脊”;冬冷夏凉,年冰冻天气在130天以上,属典型的高原气候,伊朗高原主要河流之一的斋央德鲁德河就发源于此。</p><p class="ql-block">四月初的沙赫尔库尔德,天气乍暖还寒,风刮得特别大。我们住进了东道主专门为我们租用的公寓,站在阳台上,一眼就能看到远处起伏的群山,山顶残留着稀疏的白雪,吹来阵阵冷风。欧米德说,那就是扎格罗斯山,上面的冰雪已快融化完,因为伊朗高原的春天来了!</p> <h5>春天来了,扎格罗斯山顶上的白雪已快溶化完。</h5> 沙赫尔库尔德市区坐落在山下一片缓缓展开的开阔坡地上,城市呈西北-东南方向展开,建有错落有致的街道和民房,掩映在一片绿树之中,其中以柏树和柳树居多;街道笔直整洁,最具特色的是它的街边都建有明渠,像小小的河流在城市里流淌,发出稀溜稀溜的水声,带给人们一丝清凉。 <h5>沙赫尔库尔德市区街道,整洁而宁静。</h5> <h5>街边的明渠流淌着冰雪溶化的清水,带给人们阵阵清凉;很显然,地处高原的沙赫尔库尔德是一座亲水城市。</h5>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来到位于郊外哈夫射箭的工厂,与东道主一家人见面。我们一起商量了设备安装的事宜,讨论了工作进度安排,在车间里查看了基础施工后,便很快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安装工作。</p><p class="ql-block">周末,好客的东道主带着我们技术小组的全体人员去郊游,第一次便来到位于彻尔格特的库赫朗山,其山腰上戳有一条引水隧洞。据传,这个水利工程建于公元3~4世纪时的萨珊王朝时期,也有史学家认为它建于萨法维王朝的沙阿巴斯统治时期(1501~1722年)。波斯的能工巧匠们用当时独创的技术,把隧洞打进了扎格罗斯山的肚子里,引出冰雪溶化的清水,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形成斋央德鲁德河的源头,奔腾而下,滋养着下游地区的雅利安人后裔,灌溉着高原上的田野和牧场。</p> <h5>冰雪融化成的清水,源源不断地从库赫朗隧洞里喷涌而出,形成斋央德鲁德河的源头。</h5> <h3></h3><h5>2000年4月28日,在迎面吹来的春风里,我站在库赫朗隧洞的上方,拍下了这张照片。</h5> 在波斯语中,斋央德鲁德是“赐予生命”的意思。因此,它给流经的地方带来生机和生命;对沙赫尔库尔德人来说,斋央德鲁德河就是他们的母亲河。 <h5>在同一位置,我为同事们和东道主一家父子三人拍下了一张合影。</h5> 每年暮春夏初,当扎格罗斯山上的冰雪溶化,人们便爱来到库赫朗隧洞,与珍贵的雪水亲密接触,倾听它的咆哮、感受它的灵气。在这里,我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穿着黑袍的伊朗女性,看起来神秘莫测的样子。<br>伊朗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同时又颇具宗教的神秘色彩。依照伊斯兰教规,妇女都身穿黑袍,年轻一点的一般穿浅色外套,头裹面纱,除了面部露出来外,全身都被严严实实地裹住,这更增加了她们的神秘感。 这是一群来自伊斯法罕的大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专门来到库赫朗隧洞,一边敬仰老祖宗留下的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一边拍照留念。看见傍边有外国人,她们便主动用英语向我们打招呼,我也用波斯语向他们回应,并与他们聊了起来。这时,同事便为我们拍下了这张照片。 <h5>在奔腾咆哮的流水声中,我试着与一群身穿黑袍的女大学生交谈。</h5> <h5>我也为她们和同事们留下了一张合影,并让她们留下地址,答应照片洗出来后寄给她们;左二是波斯语翻译欧米德。</h5> <p class="ql-block">进入五月,天气逐渐热了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来到沙赫尔库尔德避暑。一个周末,工长哈米德与工友约上我们,一同前往30公里外的萨曼镇郊游。</p><p class="ql-block">发源于库赫朗山的斋央德鲁德河在高原上绕着弯,打着转,行吟回首,千回百转,流到萨曼镇外的山谷里,给这里的自然带来生机,给人们带来灵气。</p><p class="ql-block">200多年前,一位名叫扎曼•可汗的工匠,就地取材,用当地盛产的岩石、石灰、沙子合着糯米,用小黄砖修筑了一座两孔桥,横跨在此转急弯的河谷上,让河水奔涌而下,把最美和多情的身段留在了这里。</p> <h5>萨曼镇外的扎曼•可汗两孔桥,横跨怪石嶙峋的河谷;桥下是踹急的河水,向着下游奔去。</h5> <p class="ql-block">在扎曼•可汗两孔桥下游两岸边,散落着小卖部、茶亭、棋牌室,供前来此处消夏的人们休闲娱乐。伊朗人爱吃拷羊肉,但我们却没看到一个烧烤店。在此,人们最爱做的就是把买来的西瓜放在河水里冰镇一下,然后拿起来切开分发给大家享用。同时,一边喝着“然姆然姆”(一种他们称为“圣泉”的可乐饮料),一边抽着“哈拍尔巴贝尔(水烟)”,消磨时光。</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才看到,伊朗人都是自己先在家把羊肉切好,带上烧烤叉子和木炭,到了野外,再找点柴禾,找几块石头把烧烤叉子架上,自己动手生火烤羊肉,也不用啥调料,只加点盐,这样烤出的原味羊肉又鲜又嫩,非常好吃。</p> <h5>哈米德让我尝尝“哈拍尔巴贝尔”,因为我不会抽烟,我用嘴一吸,一股刺鼻的烟味把我呛得直咳。</h5> <p class="ql-block">清澈碧透的斋央德鲁德河水和绵延起伏的扎格罗斯山脉构成了沙赫尔库尔德特有的地貌,萨曼镇四周皆以群山为屏,展现出高原的雄姿和独特的魅力。</p> <h5>与哈米德和瑞扎在风光绮丽的斋央德鲁德河边合影</h5> <p class="ql-block">我们开头两年在沙赫尔库尔德执行任务时,正是哈塔米任总统时期,伊朗对女性佩戴头巾的规范有所放宽,但是政府并未取消国家强制女性佩戴头巾的法令,女性们只是从戴黑色的大头巾,变成了可以戴小巧透明、色彩鲜艳、样式丰富的头巾。另一方面,女性也能平等接受高等教育,新建的大学、图书馆等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男女之间也没有所谓的“间隔”,可以平等、自由地聊天,一起参加野炊、郊游,一起参加音乐派对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这不,在桥边的茶亭里,我们又遇到一群女大学生,有的全身裹着黑袍,有的穿着浅色的大衣,佩戴白色头巾,看起来更随意;她们要比阿拉伯国家的妇女热情、开放得多,当看到外国人,都非常友好,面带微笑地向你打招呼,甚至还会用“你好”向我们问候,还有人上前用英语与我打招呼,主动与我聊起了天。</p> <h5>我的伊朗同事婷娜和艾莉,她们俩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与我沟通毫无障碍。</h5> <p class="ql-block">条件好的伊朗人,就在沿着河边的山坡上,修上别墅;一到夏天,全家都迁到这里消夏避暑。也有很多外地客人来此度假,在河边一边享用着在河水里浸润过的西瓜,一边吸着水烟,享受凉风送爽。</p> <p class="ql-block">此后我每次到沙赫库尔德去,只要到了夏天,哈米德都会带我来到桥边;坐在茶亭里喝红茶或“圣泉”饮料,吃雪水冰镇过的西瓜,好不凉爽、惬意!</p> <h5>斋央德鲁德河水从两孔桥处倾泻而下,冲向下游的河谷地区。</h5> <h5>她把最美和多情的身段留在了这里,让人们争相前来一睹芳容。</h5> <h5>斋央德鲁德河流经的萨曼河谷地区散布着一片片稻田;5月底,农民们刚收割了小麦,插上秧苗。</h5> <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我正好在沙赫尔库尔德。12日那天,我和欧米德正在沙漠中的高速公路上驱车朝德黑兰赶去,准备接两天后将到的第二批同事。中午时分,我突然接到朋友那飞燕的一通电话,告诉我说四川发生了特大地震,震中就在汶川。</p><p class="ql-block">我马上拨打家人的电话,都未接通,然后又拨打了手机里所有的四川号码,还是未通,这令我焦急万分。接下来我便吩咐司机加速行驶,到高速路前方的服务站找有电视的地方了解情况。</p><p class="ql-block">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成都双流机场关闭,民用航班停飞,同事自然没接到。第二天,我只得打道回府,返回沙赫尔库尔德。</p> <h5>图中左为哈米德,右为那飞燕,就是他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向我通报了我的家乡发生特大地震的消息。 </h5> <p class="ql-block">这时,沙赫尔库尔德的朋友们都知道了我的家乡发生了特大地震,看到电视里灾区的情况,他们眼里充满了震惊和同情,纷纷向我表示慰问,不断询问我家人是否安好;我只得告诉他们,现在通讯中断,电话一个都没打通,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如何。</p><p class="ql-block">没有家人的音讯,我整日焦躁不安,不知所措。朋友鲁兹巴哈尼特意请我到他们家住几天,他专门在房子上安装了卫星天线设备,为我调出了央视国际频道,并接好了上网宽带(虽然与我国相比速度仍然很慢)。但是,当我从电视中、网络上看到灾区令人震惊的灾情时,我心如刀绞、难掩悲伤,血压随之升高,当地时间夜深了还辗转不能入眠,而每天早晨总是随着北京的第一缕曙光醒来……</p> <h5>在鲁兹巴哈尼家,当我从电视上看到温家宝总理紧急抵达灾区,来到我的家乡什邡,来到汉旺指挥抢险救灾时,我激动万分,备受鼓舞。</h5> <p class="ql-block">看到东方汽轮机厂受灾严重,有很多人伤亡,还有人埋在废墟下,还余震不断,他们都与我一样焦急、痛惜、难受,因为哈米德曾参观过东方汽轮机厂,知道工厂的主厂区就在我夫人的家乡绵竹汉旺山里。</p><p class="ql-block">震后第三天,北京时间凌晨,我终于拨通了家人的电话,之后又陆续与什邡和绵竹的亲人们取得了联系,得知他们虽然受到了惊吓,有的人还受了伤,但总的来说无啥大碍,我的心稍微得到了一点宽慰。后来,我又与在地震局、公安局工作的大学同学取得了联系,还与我家乡政府外事办的朋友通了话,得知了地震的一些情况和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p><p class="ql-block">为表达对地震灾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坚定支持,哈米德与他的同事和朋友特地在他们办公室的中国地图前,与我肩并着肩,手搭着手合影,让我转达他们对地震灾区人民的慰问和支持。</p> <h5>中国地图上方的图片上写着“真主保佑”的波斯文,表达了沙赫库尔德的朋友们对地震灾区人民的衷心祈愿;右一为鲁兹巴哈尼先生,后来在2010年因突发心脏病去世。</h5> <p class="ql-block">5月19日,北京时间下午2时28分,伊朗时间上午10点58分,当我国举行全国追悼仪式悼念地震灾区的遇难同胞时,他们也特地在办公室的中国地图前举行祈祷仪式;哈米德带领同事齐声诵读古兰经,并与我一起默哀,为地震灾区的人民祈祷,祈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p> <h5>此时此刻,我的心脏与祖国一起跳动,我的热血为灾区人民沸腾。</h5> 震后几天,由伊朗外交部长亲自陪同的满载救灾物资的专机就飞抵成都双流机场,带来了伊朗人民的一片深情厚谊。到今天,什邡和绵竹灾区的好多家庭都还在使用着伊朗人民捐赠的毛毯。 <h5></h5><h3>伊朗的社会救济机构和网络非常完善,像这样的捐款箱遍布大街小巷,在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店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路口都设有,大小不等,由市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捐赠,每月由民政部门的人员开箱取钱,统一管理支配。</h3><p class="ql-block">伊朗人民捐赠给我们地震灾区的物资,就是通过这样的捐款箱,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而收集起来,由民政部门统一采购,再由政府派专机运到成都双流机场,最后分发给灾区人民。</p> <h3>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箱子有大有小,但个个都干干净净,被爱护管理得很好,就是设在街边露天的箱子上,也看不到我们国内常见的非法小广告。</h3> <h5>伊朗新兵拉练,从哈米德办公室门前的街道走过。</h5> <p class="ql-block">在此特殊时期,沙赫尔库尔德的朋友们给了我巨大的安慰和支持,使我感到了人间大爱和安全的港湾所在,让我感动,令人动容!</p><p class="ql-block">自此以后,我就把沙赫尔库尔德当成我在伊朗的故乡,每次到伊朗出差,完成工作后,我都会专程来到这里,看望我的朋友们,与他们在一起呆上几天,共叙我们之间的友谊,共同拓展新的合作空间。</p> <p class="ql-block">2010年5月,我又来到沙赫尔库尔德。一天,哈米德开车带着我来到米拉巴山上,我兴奋地跳下车,跑到山上的最高点,朝着远处眺望。</p><p class="ql-block">这时正值初夏时节,山上的微风如同丝绸的飘带缠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林,眼前的景色尽收眼底。这就是沙赫尔库尔德主城区:从圆形喷泉下面开始,中央干道直向坡下延伸,贯穿整个市区;与我第一次来时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变化,除了大片的平房外,城区又多了几栋高楼,远处还可隐隐约约地看见新机场航站楼的轮廓。</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米拉巴山顶中央的台阶上,让哈米德为我拍下了这张照片。我身后树下的台阶,就是当地人喜欢带上全家老小,到此铺上地毯,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祈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山下的民居,从外表看都是很普通的用小黄砖修建的平房,但进入里面,却别有洞天,都有着装修精致的内饰,小巧玲珑,整洁有序,令人倍感舒适、温暖。</p> <p class="ql-block">民居内由小黄砖砌筑而成的桃形的拱门,精致又美观。</p> 反映古波斯战争场面的壁画,笔触细腻而生动。 <p class="ql-block">沙赫尔库尔德的秋天,更是多彩的秋天、迷人的秋天;阵阵秋风吹过,山下的树叶慢慢由绿变黄、由黄变红,更显示出斋央德鲁德河水的清幽和纯净。</p> 秋色中的扎曼•可汗桥,披上了一片金黄色,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河边的落叶松林,层林尽染,秋叶似火。等到夕阳西下时分,落日的余晖照在树上,更衬托出密林的深度,好一片“霜叶红于二月天”的美丽景色! 2019年4月,我再次来到沙赫库尔德。一天晚上,哈米德驱车带着我来到米拉巴山顶。我看见,这里新修建了一个“两伊战争烈士纪念亭”,在夜色下闪着金光。 站在亭子的台阶上,可清楚地看到山下城区的万家灯火;我发现,沙赫库尔德变得更加漂亮迷人。 <h5>在斋央德鲁德河边与伊斯法罕来的朋友一起乘凉</h5> <p class="ql-block">在“伊朗屋脊”上千回百转的斋央德鲁德河,出了萨曼镇,河面变得宽阔,河水变得平缓,静静而优雅地直向下游河谷地区——伊斯法罕——奔去。</p> 摄影:本文作者、同事和哈米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