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抓好过程——壶关教育工委领导抽查部分学校教师备课情况

天晴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落实好教学常规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按常规要求进行教学和管理,是各学校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最基本的措施和保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切实抓好教学常规中教师“备”课环节,5月11日,壶关县教育工委书记、局长闫晓陵,教育工委委员、局长助理张文玉抽查了常平中学、百尺中学、城南中学、树人小学、东方红小学等部分学校教师的教学设计(导学案)。县教学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参与抽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抽查时,闫局长肯定了树人小学、东方红小学等部分学校教师对待备课态度好,教材钻研透,方法选得准,书写工整,设计富有艺术性。同时也指出我县很大一部分教师态度敷衍,工作塞责,备课流于形式,内容不实用,对指导实际教学价值不大。具体表现在:教学目标定不准,教学方法选用不得当,教学思路流程不清晰,当堂训练不到位,指导学生学习不充分,部分书写很差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闫局长指出备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起始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对谁讲?讲什么?用什么讲?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针对我县教师备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闫局长提出了几点要求:<b>1.深钻教材。</b>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凭借。只有教师深入理解了教材,才能在教学设计与施教过程中,更好地落实国家培养要求,不偏离教学方向,提升学生学科素养。<b>2.符合学情。</b>教师要把握自己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特点,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对全面提升班级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b>3.定准目标。</b>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具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测评功能</span>。一节课如果连目标都定不准,是件很可怕的事。这样的教学犹如无头苍蝇,不知会把课堂教学领向何方,更勿论高效。<b>4.方法得当。</b>能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效率的高低。<b>5.当堂检测。</b>不管是设计还是施教,都是为学生会学和学会服务的。怎样知道学生学会了?当堂检测就是一个及时有效的手段。<b>6.二次修改。</b>任何教师的备课都不可能完美。设计好后,倡导教师不断琢磨,进<span style="font-size: 18px;">行二次添加和修改,不断完</span>善自己的设计,使得设计更符合上课要求。特别是采用集体备课的学校,更得要求教师进行针对性的二次添加和修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要创造条件,让老师们可以随时随地研讨备课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研沙龙是一个轻松而有实效的教研形式。同时要落实集体备课,在和其他教师探讨中,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形成更好的方案和策略,提升自我备课水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对县教学研究中心提出要求:要不定期、不定时抽查各中小学的备课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全县通报,督促学校严格要求教师“备好”课,为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严把第一关口——备课关。</p><p class="ql-block"><br></p>

备课

教学

教师

抽查

教育

学校

设计

局长

当堂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