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地的璀璨明珠一一东林大佛

海纳百川

<p class="ql-block">佛教自东汉传入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民众的主要信仰之一!佛教对文化产生着很大影响和作用,在历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在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风光。不仅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更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p> <p class="ql-block">佛教深入了社会各个阶层,其哲理部分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p><p class="ql-block">每到一地旅游,总要去当地最享名气的佛教殿堂去参观礼拜,这也成为旅游的一大特色。</p><p class="ql-block">江西五一行的最后一站,我们选择去瞻仰东林大佛。</p> <p class="ql-block">东林大佛位于中国江西省庐山市温泉镇的庐山麓,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东林寺)的标志。这是中国唯一的露天阿弥陀佛铜像,也是世界最高阿弥陀佛铜像。金灿灿的东林大佛屹立在高山之巅,北依庐山主峰,群山环抱,山水相连, 净宗道场,更是善男信女朝圣胜地。</p><p class="ql-block">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佛教净土宗广大信众的信仰对象,在佛教界拥有的信徒最多,这是一个人人都能修行的法门,最易修持,收效最大,是佛教大乘各宗各派的最终归宿。</p> <p class="ql-block">东林大佛景区又称东林寺净土苑,苑区建筑采用中国古代山林建筑群经典的空间层次布局方式,使整个东林净土苑依山就势,将中轴线规划为牌坊、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光严塔、拜佛台、接引桥、大佛台等区域。苑区空间开合有致,相得益彰。其间以钟鼓楼、登山阶梯、服务区等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既错落又呼应的空间整体。须弥台四角落为四尊菩萨,分别为:东南角--观世音菩萨。 西南角--大势至菩萨。西北角--普贤菩萨。东北角--文殊菩萨。</p> <p class="ql-block">从秀峰车行半小时后,我们抵达东林寺净土苑。</p> <p class="ql-block">放眼望去,殿阁流光,嘉木蓊郁,浑然一派大唐风韵展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穿过山门牌坊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贴金的善财童子像,神态举止栩栩如生,展现出虔诚修道的精神品格,令人升起无限的钦佩和向往。</p> <p class="ql-block">两侧是唐式建筑风格的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走进牌坊后经过金水桥便来到天王殿,殿内供奉天冠弥勒菩萨、韦驮菩萨、四大天王。匾额“天王殿”这几个大字是苏轼所题。旁边的柱子上的楹联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纳大川小溪同归沧海”“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导上智下愚共登莲邦”。</p> <p class="ql-block">极乐殿又称西方三圣殿,主殿与连廊相接,寓意一个敞开双臂接引的博大胸怀,再现了盛唐净土寺院八功德水及亭台楼榭的繁盛景象。殿内供奉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典型的古代中国宗教圣山的空间格局。其主殿高踞于庭院北端的高地上,通过三重台基,和重重台阶到达。庭院前部为一个过殿,其形式为典型的唐代殿挟屋的形式,中间为主门,两侧为侧门。</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右侧供奉的是东方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中间为释迦牟尼佛,左侧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如供奉纵向三世佛,右边为过去佛—燃灯佛(或迦叶佛),中间为现代佛—释迦牟尼佛,左边为未来佛—弥勒佛。</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区全长有180米,两侧建有配殿。大殿为重檐庑殿,殿身深七间,平面为九间,是中轴线上规模最大的殿堂。大雄宝殿殿后直对登山台阶,台阶起伏延伸,好似一条龙尾漫卷而上。其间设置亭台,既可驻足歇息,又可远眺匡庐雄姿。</p> <p class="ql-block">光严塔是中轴线上的一个标志性木建筑,寓“香光庄严”之意。此塔三层,总高约23米,塔上挂有“圆发三心”、“一心西驰”牌匾。内有释迦牟尼佛舍利,共48颗,实为罕见!平时塔不开放,一般不能入内,仅可在塔外礼拜、绕塔。绕塔时可称念“南无阿弥佛”或“南无释迦牟尼佛”,为自身及家人祈福,求得诸佛的加持与祝福。</p> <p class="ql-block">穿过光严塔,便开始了爬山的阶梯。靠右侧有一部分朝拜专用阶梯,就像拉萨那边磕长头朝圣的场景一样,很多男女老少都是三步一叩首往上行进。</p> <p class="ql-block">平整宽阔的台阶若从平地而起蜿蜒而上。一共约有981阶(有说949阶,从底下算起981阶),寓意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始得成佛,修行不易。一路走上去感觉到了佛教圣地的庄严,仿佛心灵得到了洗礼!</p> <p class="ql-block">拜佛台位于登临大佛阶梯的中段,台中设置有金钢台。在宽阔的礼佛台上,虔诚仰望,阿弥陀佛金身圣像熠熠生辉,正伸出手安抚每一位朝圣者。</p><p class="ql-block">由于膝关节严重受伤过,再难以上行,只得放弃登顶礼佛,隔空向大佛叩拜后,沿旁边的亭廊下山,静候亲友们群里的实时图片“报导”。</p> <p class="ql-block">接引桥桥长116米,跨山而建。桥中间有一条白线,将桥面分成红黑两半。接引桥巧妙利用山体谷涧互为两点支撑而就,桥体为拱形,如空中飞虹,桥栏雕塑与桥道体现“水火二河白道喻”。桥道为莲华图案,步步莲华,趋向彼岸阿弥陀佛。桥下百鸟谷是飞禽栖息、百鸟偕鸣,共赞佛德!。</p> <p class="ql-block">过接引桥寓意到了极乐彼岸。桥头有两菩萨迎接的石雕,廊门楣上挂有东林寺方丈大安法师手书的"回来吧孩子"牌匾,脚下有黄金为地(铜路),周边有模拟的七宝地,表明已徜徉在极乐地面上了。接下来是极乐路,栏板有净土图案,柱头有极乐莲华及迦陵频伽等图案。到尽头有“故乡风月”铜浮雕,沿左右环道上大佛台。</p> <p class="ql-block">过了接引桥,走过极乐路,最终到了阿弥陀佛圣像。很多人踩着圣像脚下刻有白莲的地砖围着圣像朝拜,为自己的家人祈福。阿弥陀佛圣像高48米,用48公斤重的黄金混合铜铸成。圣像立在莲花台上,莲花台高6米。它左手托着莲花台,右手下垂,一幅慈爱的表情。佛像边有一圈宝盖,高81米。宝盖像一圈金色的火焰,在微风中好像感觉到火焰在跳动。走到宝盖边用手一敲,有一阵嘹亮的叮当声。这可真是现代工艺的杰作啊!</p> <p class="ql-block">大佛台简洁而庄重,阿弥陀佛圣像高48米,宝盖81米。佛身高48米,底座48瓣莲台,以表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大愿。佛塔总高81米,表示九九八十一,修佛不易。佛身鍍金用了48公斤黄金。总投资达10亿元。东林大佛是现在世上最高的阿弥陀佛露天佛像。</p> <p class="ql-block">见到山顶佛像后,许多游客许下愿望双手合一,然后脚踩金色莲花,顺时针绕三圈,心中默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期增福增寿。</p> <p class="ql-block">在洗心池边座等半小时后,礼佛完毕的亲友们陆续下山,来到这里。先洗手,然后再用木勺浇莲花,口中念南无阿弥陀佛,以净化心灵,除去杂晦。</p> <p class="ql-block">圆满完成三天的旅程,我们前往九江火车站,乘坐久违的绿皮火车返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尾 记</p><p class="ql-block">江西五一行是一次文化之旅,探史之旅,揽胜之旅,更是一次亲情之旅,祈福之旅!时间虽短,行程满满,忆史思今,收获多多!</p><p class="ql-block">《滕王阁序》、《庐山草堂记》、《琵琶行》、《石钟山记》等中学时代拜读的名篇在眼前栩栩如生;《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庐山五老峰》《大林寺桃花》等名诗在脑海一一浮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常相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人在此山中”、“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等脍炙人口的名句时常脱口而出。王勃、白居易、李白、苏轼等古代诗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挺、刘伯承、贺龙等革命家及蒋介石、宋美龄等的足迹和身影仿佛又出现在眼前,秦始皇神鞭辟庐山、朱元璋大战陈友谅于鄱阳湖等历史与传奇故事经久不衰。。。更有滕王阁、绳金塔、浔阳楼、锁江楼、美庐、如琴湖、锦绣谷、石钟山等南昌、庐山、九江的网红打卡点盛景列列在目,充实了知识,丰富了见识。</p><p class="ql-block">六对兄弟姐妹夫妇携七位长辈外加三位下辈组成了豪华的亲友团共游,洋溢着浓浓的亲情。。。</p><p class="ql-block">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而愉快的回忆则铭刻在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