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游历了二十多天的俄罗斯,告别了俄罗斯东正教的大洋葱头金顶教堂,也告别了完全陌生的俄语言文字环境。2017年8月8日下午,我们从莫斯科飞抵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刚出机舱,一股热浪就扑面而来,对于适应了俄罗斯凉爽夏日的我们,马上感受到了炎炎烈日的炙烤。<br> 我们计划在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两个国家继续游览13天。关于这两个国家,过去仅知道是前苏联的两个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是斯大林的故乡,在苏联解体后,这两个国家都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国家。2008年8月格鲁吉亚因南奥塞梯及阿布哈兹少数民族自治区闹独立,与俄罗斯发生了一场战争,其余的没有太多了解。出来之前查阅了一些资料,才对两国的自然、历史、人文、宗教等方面有了一个大体的概念。<br> 格、亚两国位于欧亚分界的高加索山脉南面,俗称外高加索地区,从地理位置上属于亚洲,但从传统人文观念及人种基因更接近欧洲人,加之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彼国之人也一直自认为是欧洲国家,生活习惯、宗教文化等方面也与欧洲人无异,欧亚各国也基本没有把这两国看作亚洲国家。<br> 格鲁吉亚国土面积6.97万平方公里(不到湖南省三分之一),人口448万多人,在直线距离2-3百公里的地域内,既有海拔5000多米常年积雪的极高山,也有黑海温润宜人的海岸线和海滨城市,旅游景观丰富多彩。根据格国的景点分布情况,我们计划以首都第比利斯为中心,分别游览大高加索山脉第三高峰卡兹别克、宗教中心世界文化遗产小城-姆茨赫塔、黑海旅游胜地-巴统、历史古都-库塔伊西、葡萄酒发源地-锡格纳吉,中间穿插游览亚美尼亚,两个国家串起来游,比较节省时间和费用。<div><br><div><b> 第比利斯</b><br> 第比利斯是格鲁吉亚的首都,也是该国最大的城市。一条库拉河把市区分为两半,河的南面是老城区,主要景点也在老城。“第比利斯”的意思是“热水”,老城城东就分布着一片硫磺温泉,当年建都于此,就是缘于这片温泉,历史悠久的硫磺温泉浴现时依然盛行,据说还是当地人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br></div></div> 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扑面而来的除了滚滚热浪,还有另一种更为陌生的文字和语言。这块指示牌上是格鲁吉亚文字和英文。 市区中心的自由广场建于19世纪沙俄统治时期,原名埃里温广场,苏联时期改名列宁广场,1991年格鲁吉亚独立后把广场中心的列宁像推倒改换成圣乔治屠龙柱,广场也改名自由广场,广场周边是格鲁吉亚国家美术馆和第比利斯市政厅等苏俄时期的建筑。 广场旁边的格鲁吉亚国家美术馆 广场旁边的第比利斯市政厅。 从自由广场周边往东到硫磺温泉一带,沿山而建的老城就是第比利斯主要的观光地带。这是硫磺温泉的地面建筑,温泉浴室都在这些建筑下面。 老城对岸的桥头有一座梅特希教堂,最早建于5世纪,虽然经过几次重建,依然保持原来的风格,教堂前是格鲁吉亚之父伊比利亚王国国王瓦赫坦格一世策马扬鞭的塑像。19世纪时教堂曾作为监狱使用,苏联著名作家、诗人高尔基曾经被关押在此。 梅特希教堂 老城入口处的广场。 老城背靠的山头上有一座纳里卡拉(Narikala)要塞,建于公元4世纪的军事要塞历来是保卫第比利斯的最后一道防线,1827年驻防的俄军火药库大爆炸,导致要塞严重损毁。虽然要塞破损不堪,但其位置却是俯瞰全城的好地方,山头上还有一座高大的格鲁吉亚母亲雕塑,格鲁吉亚母亲威严的矗立在山巅,左手持酒碗,右手持利剑,象征着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利剑的民族精神。 老城中民族风格的建筑。 我们在傍晚时分乘坐缆车上山,从山上把老城区、横跨库拉河的和平玻璃桥、城北山坡上的圣三一大教堂、蛋形玻璃穹顶的乔治亚总统府等主要景点都尽收眼底,一直待到夜幕降临,华灯齐放,才漫步下山。 远处的圣三一大教堂高大挺立,在夕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 第比利斯老城区的夜晚非常热闹,灯火辉煌,人头攒动,晚上11点左右,许多商铺和酒店都还开门营业,治安很好。我们住宿的家庭酒店就在老城区,晚上出来逛夜市购物,有一晚吃饭到10点左右才返回酒店,原先担心的治安问题都飞向九霄云外。 夜色中的圣三一大教堂(远处)和梅特希教堂(近处)。 纳里卡拉要塞下方的库拉河上,有一座横跨两岸的玻璃步行桥,这座别出一格的玻璃桥由意大利建筑师和法国灯光设计师共同设计。玻璃顶棚上有3万个LED灯和240个传感器,夜里根据特殊的信号依次闪烁,整座桥梁以其海洋生物般的外形匍匐河上,一经建成就成为了第比利斯的一个现代地标,一些俏皮的年轻人还送它一个不太雅的称号“姨妈巾”。 虽然主要景点都在南岸的老城区,但北岸与老城遥相对望的伊利亚山上伫立的圣三一教堂,却是现在第比利斯的标志。该教堂始建于1995年,完工于2004年,作为纪念耶稣诞生2000年的献礼。这里现在是格鲁吉亚东正教的母堂,同时也是格鲁吉亚最大,世界第三的东正教教堂。教堂的主建筑高约100米,金色的屋顶在第比利斯市内的各个角落,抬头几乎都能看到,尤其是夜晚的灯光下金碧辉煌,俨然有一种神圣凛然的感觉。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国土相连,历史渊源深远,且同是信仰东正教的国家,但两国的教堂修道院外形风格完全不同。俄罗斯的教堂修道院几乎清一色的大洋葱头金色屋顶,色彩明快艳丽;而格鲁吉亚的教堂修道院屋顶全是伞形尖顶,主体十字结构,造型和颜色古朴厚重。 格鲁吉亚人多数信仰东正教,少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东正教特别重视对圣母玛利亚的礼敬,不宣扬“人性本恶”论,不讲求“赎罪”,不能像天主教教徒一样敢随便犯错误,反正犯了错误去教堂找牧师帮忙给上帝忏悔道个歉就行,不影响生命结束时进入天堂;而东正教教徒必须对自己每天的行为负责,多做好事,多攒人品,才能在生命结束的时候拿到进入天堂的门票。所以在这里能时时感受到宗教对他们的影响,善良、热情、乐于助人。 圣三一教堂侧面。 不同的角度看教堂。 在老城中溜达闲逛。 老城中的教堂。 老城风情 老城风情 老城风情 老城风情 第比利斯还有一个吸引游客的去处,那就是旱桥旧货市场,据说是外高加索地区最大的旧货市场。物品包罗万象,工艺品、瓷器、金属制品、各种旧电器及零配件、油画书籍、旧唱片、旧摄影机和镜头、真假古董以及前苏联时期的各种奖章勋章及旧物,地摊沿着河边的道路两旁延伸一两公里。我们在离开第比利斯的最后一天上午,还专门安排时间去逛了近3个小时,无论是否淘到心仪的宝贝,这一转走下来也是长见识开眼界。 前苏联时期生产的火柴。 还能使用的电影胶片摄影机。 老式留声机。 老式的皮腔伸缩式照相机。<div><br></div><div> <b>卡兹别克—上帝的后花园</b><br> 海拔5033米的卡兹别克峰( Kazbek peak)位于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边界线上,同时也是亚州和欧洲的分界线(是格鲁吉亚最高峰,也是大高加索山脉的第三高峰)。关于卡兹别克山,曾经有着许多美好的传说。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取火种造福人间,就是被主神宙斯用铁链锁在卡兹别克山的峭壁悬崖上,日晒雨淋,风吹鹰啄,受尽折磨。还有一则传说是耶稣复活后被上帝带到卡兹别克山,至今还住在山中的某个地方。<br> 由于卡兹别克的传奇色彩及其挺拔秀美的山体,该山在格鲁吉亚人心中成为一种精神象征,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格鲁吉亚馆壁龛中就摆放了卡兹别克峰的大幅照片。<br> 8月9日早上我们在第比利斯城西汽车站乘坐一辆11座的中巴车,客满即走,到斯特潘茨明达(Stepantsminda)每人20拉里(格鲁吉亚货币单位,与人民币的兑换率约为1:2.8),行车约3个小时。<br></div><div><br></div> 卡兹别克地区紧临南奥塞梯,北面是俄罗斯的北奥塞梯,2008年关于南奥塞梯的格俄战争就发生在这一带。汽车沿着军功大道一路向北,这条路在战争期间受到军事管制,是用于运送军队和战争物资的,但今天已然看不到战争的任何痕迹。 汽车穿行在弯曲的山道上逐渐爬升,高低错落的山体郁郁葱葱,有森林、有草原,远近的教堂和村庄一个个闪过,汽车还不时慢下来避让公路上一群群牛羊,沿途风光确实很美。汽车开行很快,司机的战斗民族彪悍风格充分体现,我坐在副驾位置上,看到司机每经过一个教堂,都会用右手在胸前划3次十字,看来司机也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一路在祈祷神明的上帝保佑平安。 途中经过一个阿拉格维湖(Aragvi),湖边有一个古老的城堡阿纳努里(Ananuri),往来路过的旅游车大多会停下来休息,让游客顺便游览城堡。这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阿纳努里城堡,因为上了《 孤独星球》丛书外高加索版的封面照片,受到各国驴友的热捧而蜚声世界。阿纳努里城堡建于14世纪,曾经是封建王朝领主的城堡,也是军事要塞,18世纪阿拉格维王朝被推翻,这里随之被后来的统治者占领,直到19世纪依然是城堡要塞。 城堡与周围的山水完全融为一体,绿宝石般的湖水和蔚蓝的天空,衬托着典雅秀美的古堡,在群山的怀抱中,如同置身童话世界之中,吸引路过的游客纷纷拍照留影。 途中的大山和村庄。 途径的钙化沉积台地。 高加索群山和教堂风光。 下午1点多钟抵达目的地斯特潘茨明达小镇,在酒店放下行囊就来到观景平台,对面山上的云层越来越厚,几乎整个山头都隐在云雾当中。<br> 小镇上有许多不错的家庭旅馆,但是为了能有一个有利的摄影位置,我们还是狠下心预订了网上口碑很好但价钱不菲的客房酒店Rooms Hotel。这家四星级酒店不仅设施舒适,而且环境好、服务好、餐食精致实惠,最吸引我的还是其位置的优越,酒店位于卡兹别克山对面的山腰处,在酒店的大堂、房间、餐厅、观景平台、周边山坡草坪都可以很清楚的观看对面的卡兹别克山和山下的村庄,即使下雨也不影响观景和拍摄。<br>客房酒店价钱不菲,但游客趋之若鹜,预订房间时常要提前1-2个月,还不一定能订到房。我们是提前了1个多月,面朝雪山的房间已全部订满,我们只订到了面向后山的房间,价钱是每天人民币1306元/间。这也是我们在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亚美尼亚整个行程住宿最贵的酒店,为了选择最佳观景拍照位置,也是狠心放血了,住宿一晚赶紧开溜。 酒店前面的平台和草地上都可以轻松的观看对面的雪山教堂,右边那排躺椅背靠的玻璃墙后面就是泳池,甚至可以躺在温水中看雪山。 酒店餐厅的一角,布置的像是书房,客人可以边用餐边阅读,还不时抬起头看看对面的雪山教堂。在酒店吃过午餐,我们就下山到小镇上游玩。 小镇分布在公路两侧,大部分家庭都开办旅馆酒店,各家各户独立小院,房子都建得挺不错,看来人们生活挺滋润的。公路边停着上百辆汽车,各种SUV越野车是揽客上山的,而各式小巴中巴则是搭客进城的,沿着公路往北不远就是俄罗斯。当地人懂英语的不多,即便会一些也仅限于租车住店等简单的沟通,虽然语言不通无法交流,但还是感觉人们比较淳朴友好。在村里转了一会,老天不爽下起雨来,我们预订了次日上午上山的汽车,就返回酒店观景休息了。到天快黑时雨水云雾才逐渐散去,雪山阳光终于露出来了,祈望明早有一个好天气。 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曾经被流放到这一带,写过一首赞颂卡兹别克山及其修道院的诗《卡兹别克山巅修道院》:卡兹别克,你这雄伟的山巅,高耸在群山之上,闪耀永恒的光辉。你的隐没在云霭中的修道院,如同飘悠的方舟,翱翔在群山之上,若隐若现。这梦寐以求的遥远的彼岸!该多好啊,告别峡谷,去登自由之巅!该多好啊,走进云外僧室,我去隐逸,同上帝为伴。 次日清晨,为了拍摄雪山晨景,5点多钟天还未亮我就起床,在酒店的观景平台上架起相机守候日出。虽然是夏天,在第比利斯穿着短衣短裤还冒汗,但在这个海拔较高的山区,早晚温度就比较低,清早起来把抓绒衣裤冲锋衣等所有能穿的都穿上,才勉强抵御寒冷。昨天下了半天的雨,清早的云层还比较厚,拍摄日照金山的想法无奈落空,我们就把早餐端到观景平台上,边吃边等。<br> 卡兹别克是一座火山,已有6000多年没有喷发了,主峰常年冰雪覆盖,但春夏时节雪线以下及周边山上绿油油的草甸像铺了地毯,草丛中野花盛开,山坡上不时看到吃草的牛马,头顶上雪山与白云交相辉映, 6、7、8三个月是最美的季节,各国游客蜂涌而来。然而吸引游客的除了卡兹别克雪山,还有一座古老的圣三一修道院(Gergeti Trinity Church),这座建于十四世纪的修道院,矗立在卡兹别克主峰南边一座海拔2170米的山头上,苍穹之下、悬崖之上,与卡兹别克遥遥相望,许多游客来此,就是为了领略圣三一修道院的风采。由于地处偏远,数百年来教堂保存还算完好,历史上在格鲁吉亚其它地方发生战乱时,这里会被用于保藏各地教堂的贵重宗教器物。 一直守到近9时,阳光从云缝中照射出来,一片光芒洒向教堂,赶紧抓住机会拍了几张照片,然后收拾相机上山。 来到斯特潘茨明达小镇的游客,体能好的可以徒步雪山冰川,但无论男女老少,上山游览圣三一修道院都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体能好的可以徒步上去,往返大约3个多小时,上山的步道陡峭难行,但沿途还是看到不少徒步的游客。多数人则选择乘车上山,我们为了赶时间,50拉里租了一部SUV,上山的道路陡峭破烂,有的弯道路窄无法会车,彪悍的司机仗着路熟,猛踩油门往上冲,我们在车上晃得东倒西歪,大约40分钟从酒店上到山头。 有人说这是欧洲海拔最高的教堂,它遗世独立高高在上,见证着人世间的风雨和历史的变迁。这座经历了几百年风雨的教堂,虽然整体外形完好,但内里原有的壁画已基本无存,岩石外墙明显刻下了风霜雨雪的印记。 教堂 钟楼 教堂的视野很好,抬头放眼,雪山近在眼前,低头俯视,山下的村庄一览无遗。我们住宿的酒店就在照片中间的红圈处。 置身教堂,看着巍峨的雪山和碧绿的草甸,惊叹它与周边自然风光完美的结合,难怪格鲁吉亚人自豪地称是“上帝的后花园”。 我们稍作游览,就乘车原路下山了。回到斯特潘茨明达小镇,我们在路边小店买些烤肉卷饼和果汁作午餐,找到候客的汽车谈好价钱,依旧原路返回第比利斯。 返回途中又经过阿拉格维湖和阿纳努里城堡,再次下车拍照。 阿拉格维湖和阿纳努里城堡全景图。<div><br></div><div><b> 姆茨赫塔</b><br> 昨天从卡兹别克回到第比利斯住了一晚,今天(11日)去世界遗产小城—姆茨赫塔(Mtskheta)做一日游。<br> 清早在我们住宿的家庭旅馆附近地铁站乘坐地铁,每人0.5拉里,依然是到 Dedubi地铁站附近的城西汽车站换乘公共小巴,这是往第比利斯西、北方向的公共巴士集散地,去往卡兹别克、姆茨赫塔、巴统、库塔伊西、祖格迪迪等地都是在此乘车。<br> 姆茨赫塔距第比利斯25公里,乘坐公共小巴大约40分钟的车程,车费每人1个拉里。<br></div> 姆茨赫塔是格鲁吉亚的宗教中心,在第比利斯建城前是格鲁吉亚王朝的古都,有两座历史悠久的修道院和一座女子修道院,是中世纪教会建筑的经典范例,也是格鲁吉亚王朝精美艺术和文化的见证,在格鲁吉亚王朝文化艺术进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94年整个小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圣诺尼女子修道院。 圣诺尼女子修道院。 圣诺尼女子修道院。 参观圣诺尼女子修道院。 世界文化遗产-季瓦里修道院(Jvari Monastery)建于公元585年至604年间,是姆茨赫塔古城中最为古老的教堂,它设计考究,建筑风格明了,是格鲁吉亚第一座采用“十字-穹顶”风格的教堂,四个对称的殿堂形成等臂十字架形状,中间夹着四个龛室,在中心处正上方隆起正八边形的大穹顶。教堂内部并无任何华丽装饰。"季瓦里"是格鲁吉亚语十字架的意思,季瓦里修道院也叫十字架修道院,这个名字也体现了格鲁吉亚人对十字架的膜拜。 站在山顶上的季瓦里修道院,库拉河与阿拉格维河流交汇处的姆茨赫塔古城一览无遗。 古城中央就是生命之柱大教堂。 姆茨赫塔古城风光。 生命之柱大教堂(Svetitskhoveli)是一座恢弘的建筑物,装饰得富丽堂皇,这座建于公元11世纪的教堂曾是格鲁吉亚皇家教堂,几个世纪以来格鲁吉亚首领的加冕礼和埋葬都在这里举行。据说耶稣受难时穿着的圣袍就埋藏在这里,关于生命之柱大教堂,还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一个关于建筑者阿舒克斯基的传说。因为他的技艺超过他的师傅,师傅嫉妒生恨,断其手臂。在中心柱子上有一只手举着个正方形石碑,其上的碑文写着:神的仆人阿舒克斯基的手,为他祈祷吧。这里与格鲁吉亚的许多其它教堂一样,放置着格鲁吉亚第一位基督教传教士圣·尼诺的画像,是姆茨赫塔古城的又一处璀璨瑰宝。 修道院 教堂内部。 游客还是不少滴。 神职人员在替一个家庭做洗礼。 为男孩子洗礼。 格鲁吉亚的多数景点都有清洁的直饮水,方便游客直接饮用,出门不必带水。 古城风光。 在古城中行走,抬头就可以看见山顶上的季瓦里修道院。 在古城中游览闲逛。 古城的民宅民宿。 <h3>游完姆茨赫塔返回第比利斯,次日早上我们就乘坐长途小巴跨国旅行前往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欲知亚美尼亚风情,请看我的另一篇美篇游记《亚美尼亚--一个从传说中走来的国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