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晋绥一中的回忆一一张兴昌

陈探许

<p class="ql-block">83年5月2日,晋绥一中校长郭锡兰(后右二)夫人苏竹青前右一),校友张競前左一)夫人方英(前右二)与张兴昌(后左二)、高平(前左二)在温江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在”晋绥” 一中的回忆 </p><p class="ql-block"> 张兴昌</p><p class="ql-block">一、从王家坪"完小"到晋绥"一中"</p><p class="ql-block"> 1940 年的冬天,我因病请假回家治病,到1941年春天我的病好了,听说"一中"已搬到陕西。所以我于8月和高天礼、郭永成等到王家坪完小读书。从其它村去的还有苗得心、杜兴良、高德众、白世洁同志等,经考试我们都考进高级班。我们三个和杜兴良、高德众等都都分到高三班。苗得心、王寿茂、高保土(高维席)等都编到高四班。我们三人读了一学期后感到家庭负担不起就要求退学。校长贺耀庭(贺一廷)给我们三人稍话,要我们继续读,并答应给我们每人每月补助四十斤贫寒生粮(小米),我们就高兴的回去了。和我们一样吃贫寒生粮的还有苗得心、高步魁、贺新味、刘宗熙总共七人。我们这几个同学都很用功,每次考试我和苗得心都是高三、四班的头一、二名。当时学校时兴写盟单(结拜兄弟),我和高天礼、郭永成、苗得心、赵靖国、王寿茂、杜兴良、白世洁等都是结拜兄弟,我的结拜兄弟最多,约超过100名。</p><p class="ql-block"> 1942年11月,杨山、左宣两位老师介绍我和苗得心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党组织是秘密活动)。1943年7月,我俩同去地委党校学习(党校负责人是卫树廉老师),学习期满后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当时我的名字叫张祥、苗得心的名字叫来党校学习的党员不能用真名,进校报名就要用别名)。同年两位老师又介绍王寿茂、李生海入党。1944年7月,我们都毕业了,多数同学保送到"晋绥一中"。当时"一中"住在临县开化村,在那里开荒种地为主,农闲时以学习为主。校长是郭锡兰同志,总支书记是卫树廉同志(杨山的爱人)。全校有三个班共200多人。我分在中五班,苗得心、赵靖国、郭永成分在中四班。</p><p class="ql-block">二、碉堡下面演灯影</p><p class="ql-block"> 当年冬天发下棉衣的时候,上级要一中组织一支精干的宣传队深入敌后进行宣传活动。学校派张兢同志负责组建,他从三个班中选调倪林富、刘凯、张生奎、赵向文、王培英、阎培德、张兴昌、苗得心、高维录、李亚波同志等十人组成宣传队。张兢分配倪林富、张生奎、阎培德、赵向文、王培英等五同志制作演出用具"灯影"人物。其它同志负责幕布。乐器等准备工作。没用几天一切准备好了,我们只带少量武器就到方一区(从开府、马坊、方山一带公路以西靠近临县的那一片地区叫做方一区,由临县代管)。其中有解放区、游击区、敌占区。</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负责同志就派武工队负责保护我们的安全。我们的一切行动都由武工队安排。一天晚上,我们突然出现在方山县城的碉堡脚下,北门外的一个村是敌占区(村民都参加了维持会,日本人发了"良民证",有两面派村长的地方,这里基本上接近于游击区)。当晚我们演出的是《地雷战》、《巧取玉皇堡》等灯影剧(灯影剧是当时交城、文水一带流行的一种地方剧种)。有100多群众来观看。这里的人从来未见过这种戏,感到很新鲜,当晚们就住在那个村。第二天早晨我们吃白面,刚涝在碗里,就有人报告说:"有二十多个鬼子兵下山来了"。我们放下碗背上行李就按照武工队安排的路线跑。我们前面跑,鬼子后面追,眼看鬼子兵就要追上,大家都很着急,在这关键时刻,武工队的手榴弹响了,接着步枪手枪声都响了,鬼子一死一伤不敢再追了,抬上尸体和伤员扭转头向他们来的方向往回跑,武工队追了一阵就算了。这场没有事先安排的"赛跑"也就结束了,我们胜利了,鬼子兵败了。</p><p class="ql-block">三、游击区、敌占区、吃油糕、过春节</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方山城外演出后,很快要过春节了,武工队把我们安排在树林则、油坊坡一带活动。那里虽然离公路很近,敌人的汽车经常在这里来回走动,过往的次数较多,但大都是路过一下很少下来,因此这一带相比之下是比较安全的。这里虽是游击区,我们的武工队经常来这里活动。村长是武工队安排的多面人物。他哪一家去都要接待,对哪一家他都不敢怠慢。所以我们在这里过春节,在这一带的演出活动也要多些。这里虽是游击区紧靠敌占区,实际上这一带和解放区差不多。</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人过春节正月初一早晨吃油糕、晚上吃饺子,每天两顿饭。节日以后我们还是继续演出活动,也要讲一些抗日战争的故事,鼓动群众想尽各种办法和日本鬼子斗争,要争取多消灭敌人等。</p><p class="ql-block"> 后来接到上级的通知要我们很快回去。于是我们就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去。李亚波等出去转耍时发现了野猪,阎培德就在离野猪不远的地方掩蔽起来,等野猪走到射程以内好打的地方在开枪,结果野猪走近了第一枪就打中了。野猪没有死却向他冲来,阎立即打出第二发子弹,刚刚好大中了要害,野猪立即死了。李亚波同志很快跑到住处告诉我们,我们就去把打死的野猪抬了回来,剥了皮割些肉煮来打牙祭。其实野猪肉没有家猪肉好吃,有一股腥臭味。我们吃了两顿走时带了一些,其余送老乡吃去了。我们回到开化村。这次深入敌后宣传的任务也就完成了。</p><p class="ql-block">四、晋绥一中生产自救</p><p class="ql-block"> 1945年年的3月,上级决定要晋绥"一中"搬到临县城内天主教的教堂里。当时学校要搞生产自救,大部分学生下乡种地解决口粮,留下一部分人搞副业。高步魁等几个人能手工卷纸烟,就把他们编入"卷烟厂"。卷出来的烟,拿到市场上卖很畅销。赵靖国、李季超等人能用手摇织袜机织袜子,就把他们和部分女同学一起组织为"织袜工厂"。织的袜子也上市场去卖,因为相因人们抢着买。他们的活路轻松,又不晒太阳,还能给学校赚钱,大家都高兴。</p><p class="ql-block"> 我和苗得心、赵向文、王培英、张生奎等人体质好,有些力气,就分配我们种菜。给我们找的菜地近点的在龟昴河滩,也有五里多路,还有寺家塔的地也有七里多,其余的都在榆林以上一带都在十里以上。菜地所用肥料以大粪为主,都要从城里一挑一担的送到地里。城里的粪桶大的很,一担粪水都在120斤﹣140斤左右,挑起来压的够张生奎、刘凯几个人都编到这个组去时一担粪,回来时一挑菜,开始几天肩膀有些痛,以后练出来了,也就不痛了。我们这几个吃苦最多,受累很多但是也有一点点比他们好的地方。我们学校每天两顿饭,早饭我们在校吃,晚饭我们把粮票菜金领上在外面吃,我们每天的定量是小米一斤半。我们和当地老乡把关系搞好,用一斤半小米票换他们一斤白面,每顿吃半斤面,熬上一涡菜(南瓜、豆角、白菜等),(是自己种的不受限制),把面煮好后,和菜烩到一起叫"烩面",吃起来很好吃。一个人吃上二、三大碗足够了。吃完饭睡上一觉,赶太阳下山时动身,天黑时正好回学校,到也觉得痛快。</p><p class="ql-block">五、晋绥一中成立文教队</p><p class="ql-block"> 当年七月学校改变班次,先后成立了财经队、文教队、地干队等。文教队的队长是张兢同志,他把过去方一区的宣传队作为文教队的基础骨干。把喜欢唱歌跳舞的同学及有一技之长的学员都编在文教队。先后来的有刘先升、崔应乾、刘聪权、高步奎、刘增莲、李秀珍、方英、武凤英、贺月秋、高双英、苏竹青等共三十多人,文教队正式成立了。每天都要排练节目,如《白毛女》、《血泪仇》、《粮食》、《减租》等剧。此外还要练唱歌、学使用乐器等。二胡是要求学员自己制造,我也制造了一把,但拉起来不太感兴趣。唱歌吧!也不喜欢,有一天练唱歌时,我睡着了,队长很奇怪的问我:“这么大的声音,你怎么能睡得着?我说:“我也不午只要出去演出,党政机关和群众都要送慰问品,这些东西就是我搞好伙食的基础。文教队成立不久,队长张兢就和方英结婚了。那时的结婚很简单,领导批了,搬到一起住就行了。最多开个会宣布一下某 x 和某 x 结婚是 xx 介绍的,对参加婚礼的人每人给一支香烟抽就完了。</p><p class="ql-block">五、方山县解放了请文教队去演出</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五年的八月初,苏联政府对日宣战,苏联红军出兵我国东北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我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在各条战线向日军进行全面反攻。各个战场都取得了重大胜利。驻守在方山县城的日军抵挡不住八路军、游击队、民兵的进攻,在死伤惨重的情况下,放弃</p><p class="ql-block">了方山县城,连夜逃到岚县去了,方山县城宣告解放。全县人民举行庆祝方山县解放大会,特邀晋绥一中文教队到会演出。在队长张兢同志率领下去了。我当事务长,走时在一中炊事班找到高生河(我们村的)同我们一道去。文教队是最受欢迎的,在庆祝活动中,我们演的</p><p class="ql-block">剧目有《白毛女》、《血泪仇》、《粮食》等,深受群众欢迎,尤其对《白毛女》剧中的地主霸黄世仁恨之入骨,有的人甚至跑上台要打"黄世仁",我们解释说:"他是我们的演员不是坏人"群众才下去。可见刘聪权同志扮演"黄世仁"是比较成功的。党政机关和群众给我们送</p><p class="ql-block">来很多慰问品,有洞,在来洞的路上,上级派人给我们传达日本天皇于八月十五日宣布"无条件投降"。大家听了非常高兴,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我们终于胜利了。在均洞演了三天,节目和方山演的一样,群众也很喜欢我们演的剧。机关群众也送来不少慰问品,这里是莜麦主产区,我们吃了莜面。均洞演完又到峪口,在方山县来说,峪口也算个"大地方"人虽不多,但群众邀请,不能不去。在峪口还是演三天,机关群众也要送慰问品。这里的人,住在山沟里,紧靠大山,从未见过演戏,对我们演的节目看得很高兴,一再希望我们下次一定再来。我们在方山演出结束后就回临县总结。回来不久,临县要建立新华书店。学校就派苗得心同志去建,在建店初期,工作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回学校玩耍。后来听人说:"老苗在完小找了个小姑娘耍朋友",可惜我们没有见过面。</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