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决策部署,依据劳动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劳动实践、劳动育人的精神要求,指导各校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5月11日,沛县教育局邀请了原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劳动学科教研员韩平老师做专题报告,全县中小学校长及相关科室负责人齐聚沛县汉源小学围绕劳动教育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p> <p class="ql-block">在会前点评了一节由沛县曙光小学蔡楠老师的现场展示课《陀螺》后,韩平老师以《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为题,从劳动课程的性质、课程的理念以及劳动课程目标的理解,明晰劳动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等角度对《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了详细解读;为了讲清楚、讲明白劳动教育的实践操作问题,韩老师还借助一个个具体的典型课例,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形式,具体分析了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所构成的劳动课程的内容结构,以“项目式”学习来重新审视劳动教育。这样的教学不仅关注到了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到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以及劳动精神的养成,在教学中要体现其学科价值,使劳动素养得到落地,听后启发良多。</p> <p class="ql-block">多年来,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校教育当中的一个短板,笔者在学校的实际教学中曾一直也在关注这方面的问题,早在2009年6月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主办的《劳动技术教育》杂志曾刊发过笔者以沛县乡土手艺封侯虎为载体的这方面的早期实践探索,期刊封面还特别选用了我校(当时在沛县实验小学任教)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手艺”是劳动教育的一部分,如苏联的“劳动技术教育”“综合技术教育”,有一部分就是“手艺”。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的指尖长着智慧之花。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表达过同样的意思,儿童的智力发展是在手指头上。笔者在20余年的“沛县封侯虎”手艺课程的开发基础上提出“手艺教育”的理念,在华师大崔允漷教授看来,这“是对用文字、口头、操练教育盛行后的一种原始的教育回归,是从手而不是从耳朵、眼睛切入的,即从触角或动觉而不是听觉、视角切入的一种学习,它是一种具身学习,一种手、心、灵相一致的学习,其育人意义可能远远没有被当今的教育理论界或决策者所挖掘。国外专门有门课程叫作hands-on,即动手做,或译作“上手”,都可以归为这一类的教育探索”(选自崔允漷:沛县封侯虎及其育人价值,2022年7月,封侯虎教学成果全省现场展示会上的专家点评)。“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从哲学人类学和存在论意义出发,在不断深化展开的历史唯物论立场上,为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确立了坚实的逻辑基点。</p> <p class="ql-block">在我看来,加强劳动教育,就要以劳动教育来涵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经提出,就迅速成为社会热词。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选自徐耀强:《论“工匠精神”》,《红旗文稿》期刊,2017年5月),是“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工匠精神”强调执着、坚持、专注甚至是陶醉、痴迷,但绝不等同于因循守旧、拘泥一格。李克强总理政府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虽是针对制造产业说的,但是这种精神却源于我国传统的“手艺”文化。</p> <p class="ql-block">“手艺”及其教育是一个关于造物哲学和价值观养成的概念,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第一次有意识的自然物改造开始,人类通过手的劳动,创造了集“纯粹个人经验、浓缩符号、思维张力、无边界思想”于一体的艺术作品,这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人们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造物主的完美,从而不断完成着人生的自我拯救。“手艺”的育人价值在于“生产完整的人”,它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真”、“善”、“美”一体的创造;“手巧”与“心灵”的达成;“人性化”的修正。 </p><p class="ql-block">俗话说“心灵手巧”,实际上“手巧”了才能“心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教育就是要“上手学”一一“上手学,才是真正地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