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劳动之美,共享创意之趣 ——中山小学劳动基地实践专题报道

和谐经开 书香中山

<p class="ql-block">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在孩子们尽享当今信息浪潮席卷,钢筋丛林掩映下的快节奏生活节奏之时,能否开辟一方田园栖息地,让孩子们的心灵得以天性的释放,亲近自然、享受劳动创造带来的无限乐趣?经开区劳动基地的中山“归园田居”就是这样一方育人的沃土。</p> <p class="ql-block">  在经开区文教局的统筹安排下,经开区进修学校领导的指导下,中山小学完成了分水劳动教育基地的教室布置及课程建设工作。5月11日分水劳动教育基地课程体验月活动中,中山小学的师生们用双手以最简单朴素的材质创造出有韵味的美作,深度体验劳动之美,共同感受创意带给自己的乐趣。</p> 核心主题:归园田居 <p class="ql-block">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对自然田园生活理念描绘出的最高的憧憬和美学境地。中山小学以归园田居为核心主题及创意主线,选取传统工艺制作为任务单元内容,将室内、室外两个单元创意有机融汇在一起,在归园田居核心主线下,以利用园田中的一草一木、一籽一黍、一土一石等天生之材,让学生运用剪、撕、粘、贴等技法,衍生创作出艺术品,尽享美感;以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品,一瓶一罐、一枝一羽等,运用集体力量合作创造衍生出艺术品,尽享创意快感,体味质朴乐趣……</p> 教室布置 <p class="ql-block">  首先以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为主题墙,进行书法主题壁画的创作。辅以草席的背景装饰,突出归园田居核心理念。</p> <p class="ql-block"> 其次利用农作物的秸秆、枝叶、须根、各色籽粒等材质,运用粘贴等技法创作具有书画意境的画作、雕塑作品。运用搓、接等技法,运用玉米叶、蒲草等材质,塑造主题形象。制做瓦当,感受先祖以泥化文的魅力。大量学生创作的精美作品进行布置展示,体现师生的动手实践创造力和审美情趣。</p> 课程建设:传统工艺制作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中,中山小学的创意课程是《玉米皮粘贴画制作》。由聂思宁老师讲授。这是一节综合性劳动课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聂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发散思维,创造再生艺术作品。本节课堂中聂老师注重集体合作的方法,课堂中使用嵌入式、启发式多元评价。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养成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在劳动活动中,学生培养了“变废为宝”的生活意识,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中中山小学的部分学生参加了其他学校的实践课程学习,例如:翻花绳、泥塑、创意纸箱、衍纸书签。孩子们同样是收获了与众不同的启示与乐趣,满载而归。</p> <p class="ql-block">  一间归园田居的创意草庐,陈列师生手创园田风格的创意作品,自然而不矫揉,简约而不简单,传承而有创新。一次传统工艺的玉米叶制作,化腐朽为奇妙,实践劳动所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中山小学如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劳动和教育有机结合育人的特色,依托基地形成了课堂外的多方培养学生素养的基地课程。相信中山学子们一定能在课堂内五育并举,课堂外知行合一,锻炼身心,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p>

园田

创意

中山

劳动

课程

小学

课堂

乐趣

学生

尽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