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中,有一道自西北逶迤向东南的长堤,叫西堤。<br> 西堤虽是当年乾隆皇帝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但绝不是一味的模仿。乾隆只是借用了苏堤的理念。苏堤的修建,当年更注重的是水利的建设。而西堤的侧重点却是清漪园整体园林建设的一部分,更注重的是景观。如果说昆明湖北岸万寿山的佛香阁等建筑代表的是皇家气派,那么西堤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百姓情趣。这可能是皇宫内整天不苟言笑的缛礼烦仪太多,一道西堤,不出宫即可感受百姓之乐,放松心境,真可谓用心良苦。<br> 西堤的景致是需要慢慢品的。品四季:春花、夏荷、秋柳、冬枝。品四时:朝霞、午雪、夕阳、月夜。品四候:风桥、雨湖、雪亭、雾船。品四景:湖光、山色、塔影、桥韵。四季不同:赏春花、观夏荷、看秋柳、品冬枝。西堤的植物在大自然的孕育下,展现不同的韵律。而四候的风雨雪雾与四时的朝午夕夜相叠加,又将在四季中展现其更加奇异、旖旎的景致。这景致可谓是一年四季,季季不同;一季三月,月月不同;一月三十日,日日不同;一日二十四时,时时不同。古人云:未夜青岚入,先秋白露团。风值水而漪生,日薄山而岚出。记实写景之古韵,在西堤的风花雪月中都能得到现实的印证。春夏之燕鸣呢喃,仲夏之蝉声一片,秋水之拍岸微澜,北风之呼啸吹柳,朝阳之金波涟漪,晚霞之彩练当空。眼观耳闻鼻嗅,极尽赏心悦目。游西堤,如入景中画,画中景。不知是在景中看画,还是在画中看景。一步一景,步移景换。不可瞻前而不顾后,亦不可顾左而不顾右。<br> 颐和园的园林景色,只一道西堤便可见一斑。但作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这是乾隆皇帝当年即便是“有预谋、有组织、有目的”也想象不到的。<br> 每年春天,山桃花盛开的时候,北京市民蜂拥而至,到颐和园西堤来赴一场最浪漫的约会,人们把自己的爱意融进中国顶级山水园林与皇家行宫御苑兼容并蓄的风情之中。我也不例外,年年加入其中。 </h3> <h3> 谢谢观赏,下篇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