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广东广西边界的划分皆因广信。广信以东为广东,广信以西为广西。缘由公元前111年汉武帝颁旨“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的恩示,从中取出“广信”而得名。汉武帝把此地域说成是“域枕三江水,山连百越青”。重建广信塔不言而喻,意义重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启动广信塔项目建设,可以挖掘地方历史,承传地方文化,提升地方品位,增强地方活力,体现人文核心,如文庙、道观、寺院、书院和各种纪念建筑等,真实反映地方独具一格文化内涵,推动地方经济稳步发展。同时心中要铭记,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因为它是人文的载体和物化的文化,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寄托和记忆,承接着千年历史文脉,承传了中华文化精神,丰富了养生福地的内涵,所以它是造福子孙后代千秋功德的一件大事。</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寻根问祖,探流索源。封开一词是由封川县与开建县两县在1961年4月合并而成,有别于河南开封。封开地处粤中偏西,西江经济走廊的中部,素有“两广门户”之称,是广东西大门、往“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咽喉”之地、大湾区中一分子,是国家地质公园、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历史悠久,文化荟萃,山川秀丽,人杰地灵。神游岭南文化的历史长河,又迈步于粤桂交界的西江河畔,面对仿古秦汉建筑体现广信文化艺术的巍峨广信塔,怎能不对其内涵丰富的辉煌历史、灿烂文化、地域特色、凝神思索和令人赞叹呢!</p> <p class="ql-block"> 一、文献记载。秦末,天下揭竿而起,其中的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农民起义的序幕,再加上刘邦、项羽四年的楚汉之争,致使刘邦在建立西汉初年,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因此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随后,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首次采用了“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社会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农业、商业等出现繁荣的景象,史称“文景之治”。后来,汉武帝时期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从而削弱了诸侯国的政治权力;另外在中央设置“中朝”,巩固了皇权,在地方则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也是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既开疆扩土、大破匈奴,又开拓西域、收复百越,使西汉版图整整扩大一倍之多。</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后加强对外贸易,出现了“丝绸之路”,开创了“汉武盛世”,使整个社会呈现出农业生产不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文化思想的传播和交流不断扩大的良好氛围。既开创了丝绸之路,又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还促使中国繁荣富强走向世界。由此得出“汉长安”正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最繁荣最大的城市,因此,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盛世,可以说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盛世”。</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刺史制度,本意是用等级低的官员监察等级高的官员,以达到制衡的目的,尽管刺史的权力越来越大,但是始终没有统领一州的法定权力和信度。可是到了东汉末年,除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是造成地方豪强兴起的诱因之外,更关键的是刺史制度的变动,则是造成群雄割据的主因。东汉灵帝接受刘焉的建议,对负责监察各郡的刺史赋予兼有地方军政权力,以加强对各郡的控管,并且将部分刺史升为州牧。从原本的中央和郡、县之间加入州一级,成为中央、州、郡、县的四级结构。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当时东汉共分十三个州,每个州都有豪强割据,社会的动荡不安,也使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如此一来,等于宣告东汉政权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p><p class="ql-block"> 东汉末年,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184年~公元220年)亡国前夕,持续37年,军阀割据,彼此混战。各方势力彼此互相交战,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天下纷乱。朝廷腐败,昏庸无道,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地方豪强割据自立,中原大地烽烟四起。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刘协退位,自立为帝;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公元229年孙权称帝。东汉结束,拉开了三分天下的崭新局面。</p><p class="ql-block"> 在封建社会里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战乱的社会,动荡的生计,宗教的纷争,使不少人感到前途迷茫。而偏安一隅的岭南却能独善其身,呈现出较为宁静安乐的景象。北方不少人不得不避乱南来,聚集在岭南广信一带,一时人才荟萃。从中原南移的人中,多从事神仙辟谷之术,惟有牟子(公元166年~公元230年)精心研究经学。他早年习儒家经传,博览诸子百家之书,不信神仙方术。年仅26岁,就已很有名气。当时岭南广信一带的人们最初是抵制和排斥佛教的,由于大量中原人士纷纷避难走进岭南,以及北方佛教僧侣南下传入的信息,使得佛教在广信一带得以传播。适逢广信的牟子正好著有《理惑论》,开辟了佛、道、儒“三教合流”传播佛教的新路,因而牟子成为印度佛教转化为中国佛教的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 二、勿忘牟子。六祖惠能在岭南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他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语及其故事流传甚广。</p><p class="ql-block"> 大意是佛果菩提无形无相,本来没有一法可得,哪有什么菩提树。智光明彻,空无所有,本来就是非色非声,哪有什么明镜台。法身清净,犹若虚空,本来无有一物。既是不生不灭,无修无证,哪里还有什么烦恼可断,尘埃可惹!这真是踏破虚空无一事,涅盘生死绝安排。圆桃桃,赤洒洒,寸丝不挂,一尘不染。到这里翻过身来,真所谓三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十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深明般若真空,悟彻一心本源,极其通俗地体现佛理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有人认为,从初祖达摩到五祖宏忍大师,禅宗都是一脉单传,犹如风中残烛,岌岌可危。而传到了六祖慧能处,才算真正生根发芽,如雨后春笋般兴腾大盛。并且把印度佛学融入我国人民的实际文化生活之中,形成我们自己的佛教禅宗。他的众多弟子中有十几个都成为了一代宗师,各自开创了禅宗的不同类型。六祖的最大成就在于他促使印度佛教中国化,他善于把佛教教义和信徒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得他创立的禅宗南宗成为中国佛教最富活力的宗派,影响甚大,广泛流传于中国,并传播到日本和欧美。</p><p class="ql-block"> 可是人们很少知道,佛教文化传统的始创者,不是惠能,而是比他早生472年的牟子。公元229年(黄武元年)吴国孙权称帝,翌年公元230年(黄武二年)便召牟子进京(今江苏南京)传授解惑。自此牟子久去不回,生死不详。广信百姓为祝福他和保佑他平安归来,特在西江犀牛头山岗与贺江刘王岗交汇处,自发兴建一座木塔,取名为“牟子寺”,让更多的信众与僧徒礼拜。</p><p class="ql-block"> 牟子的《理惑论》一书共37篇,曾为佛学《弘明集》卷所载,出于儒家入于佛家,引老子、庄子学说以申明佛教义理,是佛教传入中国初期由中国文人学士所写的一本宣扬佛学思想的著作。在中国佛教史、文化史上第一次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印度佛教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情景,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乃至整个文化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牟子的《理惑论》在当时及后世流传甚广,深入人心。从这本书经历了近两千年竟然能够完整地流传至今一事可以得到证明,这简直是一个奇迹。该书还曾被翻译成法文和日文,受到国际学者和外国佛教徒的高度关注。</p> <p class="ql-block"> 三、建设阶段。2003年8月5日县政府在广信文化园举行了奠基仪式,后因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而被搁置。2004年笔者出任建设局长,县委书记梁志强勉励笔者攻坚克难,着手启动民望呼声较高的广信塔项目工程建设,并承诺先划拨十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后余下资金采取多方筹措方式逐步解决。要求深刻领会、反复思量“化腐朽为神奇”这六个字的内涵。正所谓:“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活力”。作为项目建设单位业主,如何精准谋划、部署、推进、实施成为当务之急。跑部门、请专家、求商家,按程序完成项目招拍挂操作流程,采取带资建设,倒逼机制排期,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经费包干,定出良辰吉日,破土动工兴建。当2005年3月19日辰时,方位为子午线座北向南偏东8度。当推土机铲出一个小平台时,挖掘机进场,首挖几铲不在意,多挖几下就发现泥土含有玄机,颜色不同层次分明,经人指点才知道那是青红白黑黄,俗称“五色土”土质。</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不懈努力,这座位于两广交界三江汇合的封开县江口镇新城区,矗立在广信文化园最高处犀牛头的广塔,总造价为960万元(含灯光装饰),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仅塔底基座1600多平方米,塔高63米共十三层,位列两广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岭南第一塔”。兴建广信塔历尽艰辛,终于在2006年11月9日落成,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四、建筑特点。广信塔造型设计为方塔,是基于“天圆地方”的思路,属于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具有朴素的辩证色彩,是古代汉族先哲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其本质来源是先天八卦的演化中所推演出的天地运行规律,充满了道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广信塔融合秦汉时期中原地区的楼、阁、台、城、亭、庙等建筑形式,加以超越创新,是秦汉风格与现代艺术的有机结合而自成一体。既有岭南多变活泼、生动灵活的特色,又有中原稳重典雅中和挺拔的性格,与四周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塔体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其他采用传统工艺与材料,外型和内部装修采用汉代美学精神与原则,体现古代建筑形式与现代工艺技术的完美结合,是反映秦汉建筑风格、展现广信文化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这座气势恢宏的广信塔,每一片黛瓦都坎装上“广布恩信”字样,每一对实木门都雕刻上龙与凤图案,每一方檐角下都安装上别致的风铃驱邪,每一处景观都凝聚了智慧者的结晶。“西江东去无双塔,北城南来第一州”,“两广三江四时景色画入吾怀抱,千年百越十分文采玉成汝风流”。</p> <p class="ql-block"> 五、后记。整体建筑风格由梁志强书记参阅了中外“论塔”专注文章一百多篇,并会同广东华南理工大学邓其生教授共同提出设计理念。建筑规划设计由肇庆市规划设计院负责,工程建设由封开县亿华房地产开发公司承建,项目监理由肇庆市高要建成监理公司负责,建设单位业主为封开县建设局。由于当时条件艰苦、资金匮乏,按合同要求给予邓教授八万元的设计费,还不得不分三次拖延支付,每次我都被他爽直的性格骂得无地自容,每次都承受委屈厚着脸皮赔笑而离去。对此由承建商带资兴建的广信塔,之后也不得不分七八年时间,才逐年还清工程项目所有债务。</p> <p class="ql-block"> 纵观世界,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特点,从总体精神上来说,实际上是历史文化的特点。可是两汉时期的广信,却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对岭南区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能够设立州治岭南首府375年长盛不衰,自有其辉煌的历史。畅谈古称“广信”的封开方方面面,人们能从中听到历史的回响,看到时代的风帆,领略造化的神奇,体悟文化的真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