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强山东省创新素养培育实验学校建设,2023年4月15日,山东省教科院举办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研讨会。菏泽鲁西新区丹阳路小学校委会全体教师及学科负责人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了观看学习。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庞维国教授和郭家俊讲师作为主讲。 庞教授在创造性的涵义及演变方面提到,创造性的本质特征:一是新颖性;二是适用性。在学校情景下,重点关注创造性潜能,也就是学生的创新素养,而不是公认的创造性成就,培养学生的微创新和小创新。庞教授还提出了创造性的金字塔模型,包括基础知识、具有个人意义的“微创造”和具有社会意义的“小创造”“职业创造”“大创造”。同时提出以问题为载体,在生成的过程带来新颖性,在探索的过程带来适用性,生成是创新思维的核心过程。 庞教授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中提到:创新思维是可以引导的;澄清学习、生成、创新的关系;以扩展、想象、可能性思维、抽象、组合等生成活动促进创新思维。 郭老师主要从评估、政策、课程、教学等四方面进行交流分享。评估: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政策: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课程: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满足人才的成长需求;教学:从教学创新,到创新教学。 整个会议过程中,与会老师们认真聆听、仔细记录,通过本次学习,老师们在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激励方式等一体的评价体系上开拓了新的思路,收获满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学生阶段是创新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学会”创新,不仅指学生学会创新,更指教师在实践中增强新意识、学习新方法、开辟新路径、总结新经验。今后我们将更加具体、切实地将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融入到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特色活动中去,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设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