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百年2023-05-09

临湖轩主

<p class="ql-block">初夏时节,风和日丽,蓝天白云,东昌湖碧波涟漪,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我们前往古城,先在湖畔漫步欣赏美景,后参观东昌府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东昌府区博物馆是利用原道署街老粮库改建而成,2016年10月开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藏展品丰富,其中历史悠久且保存完好的是在东昌府区东城街道大胡村出土的唐代瓷器,数量较多。</p> <p class="ql-block">这次参观最大的亮点是《方寸百年》湖北省天门市博物馆馆藏国家二级文物分巡东昌道印专题展</p> <p class="ql-block">山东聊城与湖北天门相距八百公里,却因一枚官印结缘,这枚官印就是分巡东昌道印。东昌府区博物馆向天门市博物馆借展,于今年三月上旬正式展出,展期半年。</p> <p class="ql-block">官印为铜质正方形,边长8.2厘米,厚1.3厘米,印柄高9.8厘米,柄厚1.6厘米,重1.246千克。</p><p class="ql-block">印面阳刻九叠篆书“分巡东昌道印”。</p> <p class="ql-block">印背左边刻“万历十一年二月”“礼部造”,右边刻印释文“分巡东昌道印”,左侧印墙刻“萬字二千四十四号”,印背文字均为阴刻楷书。</p> <p class="ql-block">根据《湖广要典》记载,明万历年间吏部尚书周嘉谟有一个得意门生张春迋,初任山东东昌府巡按一年后,张巡按办事到武昌特意乘船到天门干驿探访恩师周嘉谟的故居。船到沉湖时雷雨大作,官船被冲翻,张巡按被水手救上岸,而官印不慎遗失湖中,虽然经过两天的打捞,但并未发现官印的踪迹。不久张巡按再次来到干驿,在沉湖建了一个六角亭,取名“失印亭”,并立石碑记载此事。400年后的今天,这枚巡按大印在失印亭遗址附近被发现,最终失而复得。得知这个消息,东昌府区博物馆与天门市博物馆取得联系,将这枚铜印借来展览,让“分巡东昌道印”回归东昌。</p> <p class="ql-block">这枚东昌府官印的发现是天门市考古史上的一次奇遇。1972年天门市博物馆干部在天门干驿镇郊区宣传文物保护政策,偶遇一村妇在卖一枚铜印,他便花20元买了下来,使遗失400年的分巡东昌道印失而复得。</p> <p class="ql-block">作为分巡东昌道前身的临清兵备道始建于明宪宗二十年(1484年),管辖范围包括1府、2州、15县、3卫所和5巡检司,即东昌府、临清州、高唐州、聊城县、清平县、茌平县、博平县、堂邑县、冠县、莘县、馆陶县、邱县、夏津县、武城县、东阿县、平阴县、阳谷县、寿张县、平山卫、东昌卫、临清卫、甲马营巡检司、裴家圈巡检司、魏家湾巡检司、南馆陶巡检司和滑口巡检司。</p> <p class="ql-block">万历十一年(1584年),明政府根据形势的发展,对山东省的“道”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主要涉及四个重要的兵备道,其中将临清兵备道改为分巡东昌道,仍驻临清州。改为分巡东昌道后,官员们官印则为“分巡东昌道”,管辖范围保持不变,直到康熙六年(1667年)裁撤,归并济南道。</p> <p class="ql-block">兵备道和分巡道官员的主要职责是“问理刑名,操练人马,巡同抚按,控制一方”。临清兵备道存在100年,改分巡东昌道后仍驻临清州83年,从中可见临清在历史上军事和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地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