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车车逛咸阳. 文/昝蒙

孺子百家

<p class="ql-block"> <b>引 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头炙烤着村西老棱的台地,一个碎小伙低着撒,精脚片子走在松散垅起的面面土上,一脚一坑,杠起丝丝尘土,滚烫的面面土灼烧着碎小伙的脚片子。</p><p class="ql-block"> 那种热,那种烧,从脚底板一直向上传递,到腿,到上身,直穿内心深处;头顶上的热与烧,从上到下传递,在心底汇集,一股股热,一股股烫,一股股让人难以琢磨的感觉涌入心底。</p> <p class="ql-block">  碎小伙明摆着,是低估这种从天上,地上的双重烘烤,黄天厚土不亏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碎小伙踅摸着,在这老秦人曾倾洒鲜血的土地上,在这西岐古道上,细细的面面土似乎灵醒起来,烧得直往人心根根钻,直棱棱灼烧着那灵魂深处,烙下一个个印印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碎小伙就是渭河旁边村上滴,上了年纪的人叫这娃子娃,增增。</p> <p class="ql-block"> <b>1</b></p><p class="ql-block"> 增增,这个名字,是很少几个长辈这么叫他的。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名字的出处。</p><p class="ql-block"> 增增还是月月娃的时候,从炕上掉到坑角嗲, 增增不哭也不闹。还有一回,说是这碎小伙儿被门夹了,还是不声不哈的。关系好的几个长辈见这碎娃皮实,增得很,就是增怂的增,就私下把娃叫做增增。</p><p class="ql-block"> 喊增增时,第一个增念一声,第二个增念二声, 增增,这样念,余音能扬上去,更有味道些,更增一些,也和这片天地,语言环境更融合似的。</p> <p class="ql-block">  增增,这个名字, 增增本人也并不介意,后来还感觉这个名字特别好,合适的不像啥了。</p><p class="ql-block"> 增,有陕西冷娃的冷,又有关中二杆子的二,又冷又二又厉害的名字,为啥要反对捏?!其自然吧,走到阿搭算阿搭吧!</p><p class="ql-block"> 增增时常听乡党们,说有事儿到县上起呀。</p><p class="ql-block"> 吃饭咧么?</p><p class="ql-block"> 吃咧,</p><p class="ql-block"> 到阿搭起?</p><p class="ql-block"> 到县上办个事。</p> <p class="ql-block">  县是哪?在阿搭,问一哈老人,那个抽旱烟的老汉随手往北一指,说是一过河就是县上了,噢,对咧,就是埋皇上的那个原,现在还能看见一排排的冢疙瘩。</p><p class="ql-block"> 听老汉谝,能把闲传谝上天。 增增一愣一愣的,总感觉自己住的这个地方不简单,村里面发生的事,城墙,城壕,戏楼,还有坟堆堆。</p><p class="ql-block"> 增增问老汉:“那咋能到县上起啊?”</p><p class="ql-block"> 老汉说:“会吃biang biang面,就知道咋起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p><p class="ql-block">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p><p class="ql-block">左一扭,右一扭,</p><p class="ql-block">东一长,西一长,</p><p class="ql-block">中间加个马大王,</p><p class="ql-block">心字底,月字旁,</p><p class="ql-block">留个勾搭挂麻糖,</p><p class="ql-block">坐个车车逛咸阳。</p><p class="ql-block"> 这个顺口溜,碎娃娃都知道,说的是biangbiang面的biang字!</p> <p class="ql-block"> <b>2</b></p><p class="ql-block"> 在每家门前,与大路之间的地方,属于自家的一块地方,叫头么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增增和好多一块玩的碎娃们,不是在你家头么儿玩,就是在他家头么玩。 累了,坐在不管是谁家的门墩上,或是趷蹴 在高处 , 说着biang biang面的顺口溜,想着,啥时候也能坐着车车逛一回咸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增增终于等到了机会,听说第二天早上,队上的老太太们要去咸阳卖鸡蛋,便给几个婆,有梁家婆,吴家婆等说好一块去,走时叫一声。</p><p class="ql-block"> 晚上便做准备工作,先去自己老屋借了一个提货笼子,说起提货笼子,是去走亲戚时专用的笼子,提货笼子是用竹子编成的,做工较为精细,还有一个竹盖子,盖上后严丝合缝。</p><p class="ql-block"> 过年时到舅家走亲戚,用提货笼子提十个包子,回来时还有回礼,回十个蛋蛋馍。红白喜事也会用提货笼子装礼馍,喜事如结婚,奏满月等,先到账房处登记,用红纸条写上某某村某某某,坐完席后回家时,每家按照红纸条写的,找自己家的提货笼子。白事呢,秩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纸条是用白纸写的。</p><p class="ql-block"> 家里揍活用的担笼,有大有小,一般用荆条编成的,用一个不太大的担笼,趁着天还没黑透,到场上扯一担笼麦尖。回家后,用几把麦尖,铺在提货笼子的底子和四周,然后把家里的鸡蛋,小心翼翼的一个一个放到提货笼子里,盖上竹盖子,就准备好了。</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天还没亮就有人敲门叫, 增增急忙穿好衣服,在梁上的馍担笼里面,拿了个冷馍,揣在兜里,提着装有鸡蛋的提货笼子便出门了。</p><p class="ql-block"> 紧跟着好几个婆,听声就能知道是谁。从村西走到村东,出村,再到公路上,向北行。</p><p class="ql-block"> 前面有说话的,还有爱唱戏的婆哼着秦腔, 增增跟在后面听着,路上没有灯,看着路也不是很黑,但也不是太明,公路两边的杨树的黑影,很高很长,增增没有一点害怕。</p><p class="ql-block"> 梁家婆的脚是小脚,那是旧社会的标志,一个从旧社会走到新社会的人,她的步子不大,但频率却很快,小脚走在路上也不能小瞧。</p> <p class="ql-block">  拐了几个弯,过了几个村,便到了渭河桥。</p><p class="ql-block"> 这个桥是解放后修的,据老人们说,这座桥是苏联专家设计的。由于铁江嘴地质较硬,经考察才把桥地址,选在铁冮嘴。</p><p class="ql-block"> 过了桥,便进入咸阳了。一行人便在铁冮嘴村旁停下,天才刚麻麻亮。</p><p class="ql-block"> 铁江嘴村,因村址土层坚硬,长年被河水冲刷而不垮塌,形成嘴状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据明弘治七年,清康熙四十三年《咸阳县志》关于渭水记载:咸阳治城西南门(清泰门)。西行三里许循原麓,当渭经过处,有石崖堤岸三四里,渭水吞吐其下,噬啮不能损,俗名铁强嘴。水之冲射,激石而还,杀其猛势,纡折而东,城治盘固,实赖于此。又嘴之西六七里为庵阳渡,北岸亦有乱石嵌杂土岸,捍水之势,不能剝刷,北岸乃下流至铁强嘴,是此城不受患渭水者。两处之岸,巩金汤之固也。</p><p class="ql-block"> 铁江嘴村东邻渭滨公园,西邻西兰路咸阳桥,南邻渭河,北邻渭阳路,是一个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增增想着,自己村西头的文王嘴,也是土层坚硬,长年被河水冲刷而不垮塌,形成嘴状,而以嘴来命名,又因文王迎亲于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鸡蛋咋卖?</p><p class="ql-block"> 一块钱六个半。</p><p class="ql-block"> 贵咧,能便宜不?</p><p class="ql-block"> 不贵,刚到的,你可以先挑选大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增增听到鸡蛋的价钱,头都晕了,鸡蛋还可以这么卖,还半个,半个滴,他也曾想到,一毛钱一个,一毛五一个,两毛一个,可从来也没有听过,几个半的,这与课堂上讲的完全不一样,算法也不一样,完全颠倒了数学和现实,还是可以这么的玩,真是人生第一课,是这些没上过学的裹脚的婆婆们,说清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增增心里清楚的很,心里暗叹道,额滴个神呀,你们咋还这么的能,能把一分钱,一分钱往回抠。这二年,生活不易,农村人钱短,听老人们曾说过,前些年,还不让买卖东西,说是割什么什么尾巴。</p><p class="ql-block"> 可额不会这么算呀,噢,一块钱六个半,两块钱就是十三个,四块钱就是二十六个。这个办法好,还能多卖几个钱,不找零钱。还好,自己也没有零钱,一分钱都没有,真是个好办法,嘹咋咧!</p> <p class="ql-block"> <b>3</b></p><p class="ql-block"> 咸阳周称程伯国,后改名毕郢,再改岐周,春秋时称渭阳。</p><p class="ql-block"> 秦朝定都咸阳,秦咸阳城是一座赫赫有名的中国古代都城,秦国在此建都144年。</p><p class="ql-block"> 秦咸阳城气势恢宏,宫殿富丽堂皇,在中国古代城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至今日,在国外的史书中,依然把古代中国称之为“秦”,可见秦王朝影响之深远。</p><p class="ql-block"> 史料记载,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时任秦国大良造的改革家商鞅选择在渭河北岸的土塬上营筑冀阙,并将都城由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迁都于此,因地处九峻山以南、渭水以北,故名咸阳。</p> <p class="ql-block">  汉高祖初年,刘邦恢复被项羽焚毁的咸阳,取名新城。</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年间,因咸阳临近渭水始更名渭城。</p><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咸阳的版图分布在扶风、冯翊、新平诸郡内。</p><p class="ql-block"> 咸阳境内有始平郡、新平郡、安定郡、扶风郡及诸郡所辖数县。</p><p class="ql-block"> 咸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年)置,今咸阳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p><p class="ql-block"> 隋大业三年(607年)废,唐初复置,治今咸阳市东北,明洪武四年(1371年)移治今咸阳市。</p><p class="ql-block"> 1952年咸阳县城置咸阳市,1958年并入咸阳市,至今。</p> <p class="ql-block">  说说“咸阳”,因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p><p class="ql-block"> 有人根据出土的陶文,认为因商鞅在此置“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二而一,即为咸阳。</p><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咸阳建县于渭水驿。当时咸阳城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320米,周长约2040米。在东、西、东南和东北修建有四座城门。东北门,西望贤门,北五陵门,南学道门。</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扩建咸阳城,拓东西北三隅,计逾八里,雄跨渭岸,屈曲不方,以象中杓。渭水东流,直横无际,以象天汉,捍外而卫中,金汤甲他邑焉。城固环计里如前,高三仞,甚厚二寻加米,顶宽丈奇,望橹七,门洞九,逻卒戍铺八,炮台二十,文昌奎楼各二,登城马道七,水沟三十六,东西长1650米,南北550米,为九关九守九门九里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现在咸阳城墙和城门都不存在了,但是道路基本保留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冯骥才在《地名的意义》中写道:“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的文化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p> <p class="ql-block"> <b>4</b></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碎娃娃们玩得超出人想象,上房掏雀儿的,上树抓鸟的,下河摸鱼的,下地拔草的。</p><p class="ql-block"> 胡起蛋蛋能玩一天,有时也能玩出大的动静。</p><p class="ql-block"> 增增经常和男娃娃们玩打仗,自己队上的男娃们为一方,另一个队上的男娃娃们为另一方,双方各在东西,一方防守,一方进攻,或者双方都进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胡起蛋满天飞,飞过土墙,飞过麦尖积子,飞过菜园子,关键是在抢占有利地形,保护好自己。</p><p class="ql-block"> 搞不好真会有受伤的,眼肿的,腿青的,有时还有流血的,一般都没事,男娃们的自愈力还是不错的,也就悄无声息,静静的。凡事总有例外,也有受伤重一点的,或是家里面的大人特别歪的人,大人们就上场了,偏不偏,巧不巧,另一方家长也是一个歪怂,这下就更热闹了,整个街道,把他家的,一下子乱套了,一个碎碎的事儿,整成一家,两家对着干。</p><p class="ql-block"> 唉,脾气都大的增怂!</p> <p class="ql-block">  晚上看一场电影也就没事了,村里面电影,一般是主人家有红白事的,就演一场电影,看两部片子,如果有好片子,碰巧也有别的村里面也演,就得等片子,错着演,真麻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增增小学四年级那一年,学校组织学生到县上看电影,说是县上,那一次,其实就在县边边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是第一次大白天的在室内看电影,增增记得很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家排着队,带着红领巾,打着旗帜,从村上学校出发,走在乡间的公路上,队伍整齐,还唱着歌,就这么,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就到了咸阳的南大门,陈阳寨。不用过河,不用上桥,再往东走一会儿,就是沣西影剧院。</p><p class="ql-block"> 坐在椅子上,大白天在室内看电影,感觉确实不错,左边一个男同学,右边一个女同学,前面一堆人,后面一堆人。电影的名字叫《春晖》,那个女同学,后来再也没有见过,愿她永远生活在春晖之中吧!</p> <p class="ql-block"> <b>5</b></p><p class="ql-block"> 河滩地是村子西边与渭河之间的广大土地,这一片地十分的广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听老人们说,这一片地,是他们当年,用村子西北角那个高棱上的土,填平了已经干枯的一条河,平整了土地,又在四周修了河堰,堰上栽了树,形成了现在的河堰环绕,防洪护田的大工程。</p><p class="ql-block"> 河滩地面积大,村上各队都分了一部分地,这一片就很热闹,就出现了全村村民组成较为复杂的地块,河滩基本上都是沙土地,适合种瓜果,每到夏天,瓜果成行成片,简易的瓜棚一个又一个。</p><p class="ql-block"> 每年到瓜成熟后,村西的土地就成了娃子娃的热土,既能下河捉鱼,又能下地吃梨瓜,西瓜。吃的,当然也不是自己家的,别人家的瓜永远是那么甜,这似乎永远都是对的!</p> <p class="ql-block">  增增二大家,种了一亩半梨瓜。碎大家,种了二亩八梨瓜。</p><p class="ql-block"> 碎大家的瓜开园了,是白兔娃梨瓜。刚开园时熟的较少,人们就用自行车驼着两个大竹筐,两个大筐用两个粗棍固定着,中间刚好留够自行车后架上的宽度,这样两个竹筐形成了一个整体,架在自行车后,这样较为方便,到瓜成熟的旺季,熟的多了就用架子车拉很多,一天一次到县上卖。</p><p class="ql-block"> 刚开园的时候,瓜农们都舍不得吃,要吃也吃一些哈哈瓜,那些碎娃娃们可不管这些,你不让吃,他就偷着吃,好多娃没少被家长教训。</p><p class="ql-block"> 为了抢价钱,抢时间,碎大就用延河牌的二八自行车驮着两个竹筐,白兔娃梨瓜准备去卖。增增也想一块儿去,好说歹说,死缠烂打,死磨硬泡,把碎大整的没办法,只好让增增跟他一块去县城卖梨瓜。</p><p class="ql-block"> 梨瓜是趁着早上还有露水的时候摘的,那时也不热,增增一块儿帮忙,今天还算不错,头茬瓜,刚开始就揪了两个多半筐。天还没热,露水还没干,增增也骑着一个二八自行车,紧跟着碎大的自行车。</p><p class="ql-block"> 一会儿掏着骑,一会儿在大梁上,扭着沟子骑,一会儿坐在沟座上,先用脚尖的脚背勾起踏板,再用脚尖的脚底踩下去,左右脚轮着来,都是两个脚脚趾头用的劲。</p><p class="ql-block"> 乡道上还好,人不是太多,等快到桥边的时人多了,增增更加用心了。要减小自行车摇摆的幅度,又要车头平稳,还要看路,看前面的车,随时都有刹车的可能性。过了桥,人更多了,车也更多了,车流,人流齐往过涌,这时对增增来说,简直就是挑战。要时不时的看准碎大的车子,不让他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之中,最要命的是在过十字路口,等红灯的时候,还得要下车。好几次都差一点被人流,车流冲散,也差一点都找不到碎大的背影。</p> <p class="ql-block">  增增就是这么的增,对,增怂的增。就这么一直跟着,也没有掉队。</p><p class="ql-block"> 快到中山街时就有人喊话打招呼。</p><p class="ql-block"> 卖梨瓜的,咋卖捏?</p><p class="ql-block"> 让额把车停好,等一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总算开张了,增增的注意力不在卖瓜上,而在路的两边上,一会儿看看这边,一会儿看看那边。被城市的喧闹与繁华所吸引,尤其是进了中山街,老街的味道浓了,增增看都看不过来了,每个店铺对增增来说,就像是村里的爷庙。有的大门,还有石狮子,挺大的,也不知道是谁家的,住在这儿,挺牛逼的!</p><p class="ql-block"> 边走边卖,过了中山街,又到了一个南北街,哦,对了,看路牌是北平街,出了北平街就到了北门口,十字路口,有一个大圆盘,圆盘的中间有一个雕塑像,是个女滴,在吹着啥?仔细看,好像是吹笛的。这个女滴是谁?增增怎么根本不知道,像古代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又拐进了一个小巷巷,不知道转了几个圈,把人都得转日他咧,唉,前面像有墙,高墙,好像还是城墙,过去后也没停,有一个石碑,上面写三个字,凤凰台,凤凰台是个啥?增增的撒大了?是凤凰待的台子,有没有凤凰?没见过。只在公园里见过孔雀,应该是那个样子吧?</p><p class="ql-block"> 城里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正是因为不知道,才深深的刺激着增增的求知欲,一定要了解一下。</p><p class="ql-block"> 后来听老人讲,凤凰台与北门口那个吹笛的还是有关系的。</p><p class="ql-block"> 那凤凰台,是秦穆公给他女子弄玉,修建的,专门搞音乐的台子,这里面还有一段神话传说。</p><p class="ql-block"> 弄玉吹笛引来一个叫萧史的神仙,两人在凤凰台吹箫,对,是吹洞箫,不是吹笛,农村娃真是搞笑话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两人吹箫引来凤凰,后来双双升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凤凰台是关中四大台之一!</p><p class="ql-block"> 没有文化真可怕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增增想,自已连个笛子和箫都认不清,都是竹子的,都有眼眼,都是吹的,不管是横着吹,还是竖着吹,都有声音,为啥一个叫笛?一个叫箫,也没人给咱说过。</p><p class="ql-block"> 在增增看来,吹萧和吹笛,就像吃面条一样,只不过一个是扯面,一个是棍棍面一样,一个宽,一个细,还不是一个味道吗?</p><p class="ql-block"> 在自己的学校里见过风琴,手风琴,在音乐课堂上见过的,音乐老师是个女滴,还是个副校长,挺厉害的!</p><p class="ql-block"> 村上敲家伙的时侯,增增见过敲鼓滴,敲掐钹滴,还有敲锣锣滴;村上有人过白事的时候,见过吹唢呐滴;村上唱戏的时候,增增爬到戏台上,见过有拉二胡滴,见过不少乐器,就是认不得,那都是些啥,不管了,认不得的东西多了,反正敲起来挺好听滴!</p> <p class="ql-block"> <b>6</b></p><p class="ql-block"> 队上有红白事的时候,增增总爱在账房处溜达。</p><p class="ql-block"> 农村人过事,上有大总管,下设账房,执事,伙房,后勤,外联等几个小组,总管一般是队上或村上有管理能力的,德高望重的人来负责。账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既要和主家沟声,又要和总管沟通,一般有二到三人,都是能提起笔的人,像老学究,老先生,特别有知识,还能谝。</p><p class="ql-block"> 增增就爱往这儿钻,看着飞舞的毛笔书写龙飞凤舞毛笔字,看着谝得很欢的神情,听着他们谝往事,故事,人文等等。</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冬天过事情,大伙儿围着火炉整整一圈人,有坐着的,有站的,有趷蹴的 ,还有趷蹴在凳子上的。火炉上熬着茶,茶壶呢,是一个铁皮制作的圆锥体的形状,喝着茶,抽着烟,聊着天,聊着咸阳的老故事。</p><p class="ql-block"> 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将,咸阳原上埋皇上。</p><p class="ql-block"> 聊起咸阳原上的冢疙瘩,他们个个都眉飞色舞的,似乎那里是个特别妙的地方,似乎只有在那里,才是另一个希冀,也似乎在那里,就会有新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原桥,泾阳的塔,比不上咸阳原上的冢疙瘩。</p><p class="ql-block"> 增增听着感受着他们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说到咸阳城,他们好像知道的更多。</p><p class="ql-block"> 这个说,“先有嘉会堡,后有明咸阳”;那个说“先有新兴油店,后有咸阳县城”。似乎嘉会堡,新兴油店都很厉害!</p><p class="ql-block"> 史料记载,唐代咸阳有四大里:东招贤里、北太和里、南龙池里、西嘉会里。嘉会里建于隋,兴于唐,百余户,千余人。隋唐时期的嘉会里规模非常宏大,如今的留印、两寺渡等地均属嘉会里范畴。</p><p class="ql-block"> 隋唐宋元时的咸阳城区不在此处,在今咸阳东北方向。彼时的嘉会里,紧邻渭河古渡,拥有当时唯一的官家驿站——渭水驿,来往过客只能宿于嘉会里的店舍内。家家门口设有拴马桩、是游人渡河前后的落脚点。此处店铺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繁华。</p><p class="ql-block"> 嘉会里建有禹王庙(供奉大禹)、华爷庙(供奉华佗)。作为离渡口最近的地方,南来北往的陕甘宁青新和四川云贵渡渭者渡河前,往往会来禹王庙祈求平安,如若平安归来,还要来庙里烧香还愿,感谢禹王保他平安。此地还有一个华爷庙,如果有人生病,就到华爷庙去求药。</p><p class="ql-block"> 古之嘉会,今有嘉惠。</p> <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元年,百废待兴,咸阳隶属西安府,有晋商李新兴在渭水驿开设新兴公油店。</p><p class="ql-block"> 洪武二年,浙江金华监生孔文郁任咸阳县丞,居住在百姓家,慈祥节俭,设施不群,后主持修筑城池。洪武四年三月,迁县学以及各个公署入城,深得百姓爱戴。</p><p class="ql-block"> 明城咸阳,依油而建,因油辉煌,《渭城志》记载:“先有新兴油店,后有咸阳县”,广为传颂。</p><p class="ql-block"> “抱谝了,亲戚来了,记账,”</p><p class="ql-block"> 随着一声喊,帐房先生开始记账,毛笔飞舞。</p><p class="ql-block"> 唉,咸阳的字,安国寺!</p><p class="ql-block"> 在咸阳市渭城区仪凤东街交叉路口的北边,坐落着一座古寺院,青砖红柱,静谧幽暗,与车水马龙的老街形成鲜明对比,在寺院门口,安国寺三个大字格外瞩目,据当地百姓说,是一位伙夫用锅刷随意写的,书法秀劲飘逸,颇为书法爱好者所赞赏,故有"咸阳的字,安国寺"之说。</p><p class="ql-block"> 一个伙夫竟然有如此的功力,让咸阳人如此称颂,那一笔字如此的深厚,比咸阳原上的的黄土还要深,还有厚,咸阳的文化底蕴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幽深的乡间公路已储存于记忆中,那条路是一条通往外面的通道,也是一条求知之路,增增深深地意识到,只有从这条乡路走出去,自己的未来才有出路!</p><p class="ql-block"> 道路的两侧终是一片热土,这一方热土着实灼伤了从这条路走出去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在这方热土之上,过去的往事变成了故事,过去的人成为了故人,过去的时光成了岁月,岁月悠悠!!!</p><p class="ql-block"> 语言是是有故乡的,文字也是有故乡的,就如同一个人的肠胃,增增抚摸着自己的肚皮,这个吃面的胃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咥一碗热窝燃面, 就几瓣大蒜,喝一碗煎面汤,谝两句闲传,嘹咋咧,是多么嘹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是那么的舒适,凉凉的风吹着,增增拽得上了天,闭上了眼窝,一梦到天明!</p><p class="ql-block"> 坐个车车逛咸阳!</p> <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