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求识 脱俗求真——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第二期02班读书交流分享会

河南省万名校长培训第二期02班

<p class="ql-block">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不可更改,学习历史是为了把握客观规律,树立大历史观,即悟道。悟道方能明德,明德方能知仁、晓义,知仁、晓义方能懂礼。道德仁义礼通达以成智者,入世、处世、出世。这也正是项目组为我们安排阅读《国史大纲》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国史大纲》是一本饱含感情的蕴涵物,<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治史者必读的中国通史,身负唤醒国魂的历史使命,</span>字里行间无不体现钱穆先生高傲的民族主义情绪和他对中国及中华民族的信心和希望。班级读书交流会在录军庆校长的主持下拉开了序幕。</p> 勤思细琢   碰撞思维 <p class="ql-block">  霍姆林斯基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在自读时间里,每位学员都认真阅读、勤于思考、踊跃发言,在小组和班级内积极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教育经验。</p> <p class="ql-block">认真阅读 勤于思考</p> <p class="ql-block">小组成员积极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教学经验</p> 交流研新   分享智慧 <p class="ql-block">  分享是阳光,温暖你我的世界;分享是雨露,滋润干涸的心田;分享是春风,拂去灵魂的尘埃。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提升了自己。教育尤其需要交流分享,通过彼此交换经验和理念,教育拥有了提升的空间和机会。每周的读书交流会都是思想的碰撞、经验的共享、彼此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一句话分享</p> <p class="ql-block">  钱穆先生从历史出发,揭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风貌、特殊性格和人文精神。在他看来,历史、民族、文化看似三个名词,实质为一。民族并不是自然存在,自然只是生育人类,而不能生育民族。他指出:“民族精神,乃是自然与文化意识融合而始有的一种精神,这始是文化精神,也即是历史精神。只有中国历史文化的精神,才能孕育出世界上最悠久最伟大的中国民族来。若这一个民族的文化消灭了,这个民族便不可能再存在。”足见一国家的基础建立在其民族与传统文化上。文化是人类群体生活之总称,文化的主体即民族。民族的生命不是自然物质生命而是文化的生命、历史的生命、精神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阅读心得分享</p> <p class="ql-block">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字里行间流露着温情和敬意,谱写了一个民族灵魂的苦苦探索,一个国家神圣的精神皈依。作为教育人,惟有对国家历史“惟知之深,方爱之切”,也唯有对国家历史“惟爱之切”,方能教之有道。惟有“教之有道”,方能鼓舞起“国”的精神,激荡起“士”的气概,传承起文明的力量。</p>

分享

民族

文化

精神

读书

国史大纲

历史

阅读

方能

钱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