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初中老师

霜叶如丹

<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打开尘封的大门,回到50年前的今天。我正好上初中,遇上了几位至今难忘的老师:语文班主任朱立先老师,数学李景春,理化成爱菊老师。</p><p class="ql-block"> 那是上世纪的1973年到1975年,大闹文革已基本停息。学校以教学为主。我很幸运,遇到的几位老师都很敬业,而且与同学关系密切。直到现在,我依然很怀念那段初中学习生活。</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朱老师,举止投足间散发着温文儒雅,衣着整洁干净。在讲台上讲课,目光常常跳过学生望向远方,像是一边讲课一边思考。偶尔也俯视一下台下的我们。我喜欢上朱老师的课,语文学得还可以。朱老师常常拿我的作文当范文,在班上读给同学们听。</p><p class="ql-block"> 课间15分钟,朱老师有时不回办公室,留在教室里跟学生聊天。我清晰的记得就跟我聊过。就坐在我的桌前,面对面聊。我丝毫没有在老师面前的胆怯与羞涩。</p><p class="ql-block"> 那时,大多农村家庭贫穷,买不起自行车。朱老师就有一辆崭新的小飞鸽牌,天天擦拭得油光铮亮。</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我们几位同学突发奇想,想骑老师的新自行车,去20里外的地方逛县城。借车一事,酝酿了好几天,寻思朱老师舍不舍得出借?最终还是鼓足勇气向老师开口了,记得是我先开口的。没想到朱老师竟然答应了!他那么爱整洁,竟然不怕我们这帮冒失鬼,给他弄坏弄脏了他的最爱?!那天我们几位玩的很嗨!</p><p class="ql-block"> 初中两年半换了几位数学老师,印象深刻的是李景春老师,个子不高,圆润的面庞,一双不大的眼睛散发着光芒,而且常常挂着微笑。他讲课干净利落,没有废话。同学们遇到难题,或跑到办公室,或趁他下课追到院子里,向他请教,他总是很耐心地答疑解惑。那时的我们从来不考试,也没有升学任务,却那么的爱学习。应该缘于遇上了可亲可敬的老师们!</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大演草本都是自己买一张大纸,折叠后用小刀切割而成,十六开的。从中间上下画一条线,将作业纸一分为二,然后,从左到右竖着做题。我们的书写算不上漂亮,但绝对工整干净,目的是为了获得老师的奖评。全部正确且书写认真,就能得一个大大的“甲”字;写得特别好时甚至能得“甲+”。作业发下来,我们常常争着数谁得到的“甲”数多。陶醉其中,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回忆当年,学生生活是多么的快乐美好!</p> <p class="ql-block">  教我们物理化学的是成爱菊老师,她大高个儿,瓜子脸,一双水晶般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炯炯有神。她给我们的印象是永远神采奕奕。课堂上对学生极为严厉,同学们都怕她三分。因此,上她的课,纪律出奇得好。她讲课声音洪亮,思路清晰。我们属于初中三级。她给二级上化学课,给我们上物理,常常在班上拿二级的师哥师姐们做榜样,上课专心,学习好;批评我们三级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比不上二级。此刻的老师,脸上写满了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这个时候,同学们便惭愧地低下头,默默地告诉自己:要好好学习,努力学习。不叫老师失望!</p><p class="ql-block"> 成老师不仅理化课上的精彩,他还兼职学校女篮球队教练。那时,毛泽东主席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整个教育界,非常注重篮球、乒乓球及田径运动。学校常常把队员拉出去进行比赛,我们学校的体育活动也是搞得红红火火。尤其是成老师带的女篮球队也非常了得,代表公社(现在的镇)去县里参赛取得了前三的好成绩。</p><p class="ql-block"> 那时,成老师的孩子还小,学校里工作量又大。她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身体严重透支,常常生病。但她仍然坚持带病上课。流着眼泪,流着鼻涕,脸红红的,她应该是严重感冒了,却不曾给我们耽误一节课!她的敬业精神永远铭刻在了我的脑海中!长大后,我也成了她,带病给我的学生上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上初中起,整整半个世纪了,我们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师生关系。跟她聊天非常舒心,感觉她像慈母,像良师,又像挚友。有一次,我们聊天竟然长达两个小时零三十六分钟。</p><p class="ql-block"> 成老师小时候,家中只有她与年过半百的父母生活。因此,她三四岁就开始帮大人做事情了。父亲到田里浇水,带上她。父亲在井台上打辘轳,让她在庄稼地里跟着水流走。</p><p class="ql-block"> 父亲问:“水流到哪里了?”</p><p class="ql-block"> 庄稼长得很高,没过她的头顶,她就高高地举起小手,大声喊:“到这里了!”</p><p class="ql-block"> 父亲看到小手就明白了水流到了哪里了,需要改沟(水顺一行庄稼流到头后,再换浇另一行)时,就跑过去改过。</p><p class="ql-block"> 四五岁时,成老师不再仅是看水,已经学会了改沟。要么,用稚嫩的小手;要么,用小铁铲。省去了父亲在井台与田间来回折腾的劳顿。一个这般年纪的小女孩,竟能做到这些,父亲那个高兴啊,就甭提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成老师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优异,并且爱好广泛,体育音乐样样出色,还是班干部,老师的好帮手。</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我们国家底子薄,教育资源匮乏。大中学校,甚至高小生(五、六年级)都很稀缺。当时,他们四年级近四十名学生,考试升高小五年级,只考上了七个;升初中时,仅考中了三个;到了升高中时,就只剩下她两个了。当时的高中生,真是凤毛麟角。不夸张地说,都能超过今天的博士生了。</p><p class="ql-block"> 上高中时,已经到了1960年,正是全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成老师去了离家35里地以外的桓台一中就读。那时在校学生每月吃定量27斤,八个月的定量,要求再匀出一个月的来,吃成九个月。实际一个月定量就变成24斤了。学校开展生产自救,实行“三三一”制(每周三天学习,三天劳动,一天休息)。同学们是在填不饱肚子的情况下,边学习边劳动的呀!</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状况,成老师还要惦记家中的老父亲是否无恙。每周回去三次,晚上回家,第二天一早返校;每月从自己不足的定量中,再勒紧腰带节余5到6斤粮票,贴补父亲。自己常常吃咸菜喝凉水充饥。严重的营养缺乏,导致了她下肢浮肿。</p><p class="ql-block"> 冬天,回家的路走不了多久,天就全黑透了。她,一个女生,独自走在漫长而漆黑的路上。最令人恐怖的是,还要经过一片坟地。每次来到这里,她都要硬着头皮,瞪着惊悚的大眼睛,望着坟地,大步往前走。一走过去了,她就来个急转身,望着坟地倒着走。直到走远了,才猛地回过头来,快速跑掉。等来到家中,上身衣服都已经被惊汗湿透!为了家中的老父亲,这样的场景,她经历了无数次!这个画面让我动容,更让我心疼!</p><p class="ql-block"> 求学之路是如此的艰难困苦,让我心潮难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的成老师已年过八旬,独自一人久居腾冲(云南),过着安逸、恬静、富足的晚年生活,令人欣慰!她身体非常健康。尽管前些年,她曾经得过轻微脑梗,还得过心梗。心梗那会儿,她说差一点就去见马克思了。她还做过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置换手术。这种状况,一双儿女都不放心,她一人在斜跨半个中国版图的地方独居。但她却表现的非常坦然!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认知,何等的坚毅,才能达到的呀?!翻开尘封的过去,我似乎又读懂了现在的老师。也更加懂了“历经磨难,终见彩虹”。</p><p class="ql-block"> 成老师爱好广泛:书法,绘画,唱京戏,摄影,做美篇,写回忆录,样样拿得起!她是我心中的女神,也是我永远敬仰,永远爱戴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附上成老师的几幅画</p> <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老师们!</p> <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于广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