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两色好风光,石钟千年话沧桑

海纳百川

<p class="ql-block">石钟山,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老城区,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中学时代,苏轼笔下的石钟山就铭记在心,终于有机会一览其全貌。</p> <p class="ql-block">石钟山,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响声如洪钟,故皆名为“石钟山”。两山分据南北,相隔不到1千米。南面一座濒临鄱阳湖,称上钟山;北面一座濒临长江,称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山”。</p><p class="ql-block">石钟山傲然屹立于长江之岸,鄱阳湖之滨,风景雄奇秀丽。它犹如一把铁锁挂在湖口县门前,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p> <p class="ql-block">从九江市区驱车一小时许,我们抵达游览地,映入眼帘的是石钟山门石碑,亲友团集聚合影。</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后,远远就看到台阶上立着一尊雕像,一眼就认出那是东坡。走到近前细看,这尊汉白玉雕像制作得不算精美,其基座上写明东坡曾三次来到湖口县。是否每次都游览了石钟山,上面未曾写明,但文字中列明了东坡每次来湖口的时间以及每次所作诗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前面是一条略显陡峭的小径沿着山侧向上蜿蜒。走到中途,见一圆顶小亭,里面挂着一口铜钟,想来是附会石钟。介绍牌上说这是和鸣钟,乃是二十年前武汉重型铸锻厂铸造的,铸此钟的目的“取与石钟和鸣之意”。牌上说这口钟含500克黄金,但从外观看上去却是青铜色。此钟上镌有苏轼所撰《石钟山记》全文,下面则是海上日出图。亭内立一金属牌,上书“敲大钟,撞大运”,并且列明敲钟一声到十声的不同口彩,比如敲四下是四季发财,敲八下是八面来风等等。试着敲敲铜钟以期撞来好运!</p> <p class="ql-block">怀苏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纪念苏轼而建,原址在临湖塔东南十二米处,早毁。1959年重建,1972年重修。亭中立石碑,正面镌苏文忠公像及苏轼三来湖口说明,“文忠”为苏轼谥号。在苏轼画像之下,有苏轼简介、苏轼《题石钟山》五言绝句一首、苏轼《壶中九华诗并序》等。碑的背面刻有清代书法家翁方纲手书苏轼《石钟山记》。该碑款识“庚申仲夏立”,“庚申”亦即1980年,说明怀苏亭内的这通碑是后来新立得,也说明当地人对苏轼的怀念之情和一种特殊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紫云廊白墙灰瓦,名族式门楼风格,因为内部山石多呈紫色,故得名,廊前古樟参天,游人至此,清幽之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走进石钟山紫云廊中,看左边墙上嵌碑如林,看右边的乱石都变成紫色的了,好一派飞来若紫云。</p> <p class="ql-block">走入清浊亭内,能够清晰地看到江水分为两色,一半是青色一半是黄色。季羡林在其文中说:“扬子江之黄与鄱阳湖之绿,泾渭分明,界线清晰,并肩齐流,一泻无余,各自保持着自己的颜色,决不相混,长达数十里。”</p> <p class="ql-block">展目远望,江天一色,江面上虽然没有白帆,但那些船只也为天地增色不少。微风拂面,酷热顿消,伫立此处片刻,顿然体悟到宠辱皆忘。</p> <p class="ql-block">“江湖两色,鄱阳风光”家人们在此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石钟山记</p><p class="ql-block">《水经》上说:“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这山下面临深潭,微风掀起波浪时,水和石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象大钟一样。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寻访了它的遗迹,在潭边上找到两座山石,敲着听听它的声音,南边的山石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的山石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的敲击停止以后,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然而这种说法,我更加怀疑。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元丰七年农历六月丁丑那天,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正好大儿子苏迈将要到饶州德兴县做县尉,送他到湖口,因此能够看到这座叫做“石钟”的山。庙里的和尚叫小童拿一柄斧头,在杂乱的石壁中间选择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硿硿的响声,我仍旧笑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色明亮,我单独和迈儿坐小船,到绝壁下面。大石壁在旁边斜立着,高达千尺,活象凶猛的野兽、奇怪的鬼物,阴森森的想要扑过来抓人似的;山上栖息的鹘鸟,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在高空中磔磔地叫着;还有象老头子在山谷中咳着笑着的声音,有的人说:“这就是鹳鹤。”我正心中惊恐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噌吰的声音象击鼓敲钟一样不停。船夫非常害怕。我仔细地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它的深浅,微微的水波进入里面,冲荡撞击,便形成这种声音。船划回到两山中间,快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中心,上面可以坐百来人,中间是空的,有很多窟窿,风吹浪打吞进吐出,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跟先前噌吰的声音互相应和,好象音乐演奏起来一样。我因而笑着对迈儿说:“你明白吗?发出噌吰响声的,那是周景王的无射钟,发出窾坎镗鞳响声的,那是魏庄子的歌钟。古人没有欺骗我们啊!”</p><p class="ql-block">事情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主观地推断它的有无,能行吗?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的见闻相同,可是说得不够详尽;一般做官读书的人又总不愿夜晚乘小船停靠在绝壁下面,所以没有谁能了解真相;而渔夫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口说出用笔写出来。这就是这座山(命名的真实原由)在世上没能流传下来的缘故啊。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击来寻求用钟命名的原由,还自己认为得到了它的真相。我因此把上面的情况记载下来,叹息郦道元记叙的简略,而笑李渤见识的浅陋。</p> <p class="ql-block">石钟山下来,我们来到埠头乘坐游船畅游鄱阳湖,迎着湖风湖色湖景,我们一睹鄱阳湖美丽风光!</p> <p class="ql-block">站在清浊亭内可以欣赏鄱阳湖和长江景色,而在湖中视角欣赏石钟山,就像在欣赏一面从天上掉落的屏障,又像在欣赏一座浮于水面上的仙岛。</p> <p class="ql-block">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它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重要湖泊。</p> <p class="ql-block">鄱阳湖见证了历史风云,演绎了许多传奇和故事,其中最闻名的就是鄱阳湖大战。</p><p class="ql-block">游轮行辙处划出波光粼粼跃起数丈高浪,乘风破浪之景境令人豪气增。依稀仿见往昔杀声震天的鄱阳湖大战。</p> <p class="ql-block">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了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鄱阳湖水战,从七月二十日开始,到八月二十六结束,前后历时近四十天。其时间之长,投入兵力之多都是空前的,堪称中世纪世界最大规模水战,也是中国历史上继赤壁之战后又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朱元璋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个传说,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有一次朱元璋败退湖边,湖水挡住去路,湖边破舟,无舵难行。危急关头,忽有一只巨鼋游来衔船为舵,搭救朱元璋渡湖。朱元璋夺得天下后,不忘旧恩,封巨鼋为"元将军",在湖边建"定江王庙",百姓称为"老爷庙"。</p> <p class="ql-block">鞋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鄱阳湖口南侧9公里处的鄱阳湖中),距鄱阳湖入长江口仅几公里,与长江中小孤山遥遥相对,鞋山因此又称大孤山,因其形似仙女遗落鄱阳湖中的鞋子而得名,这只被人誉为天下无双的“第一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 大孤山远小孤山,月照洞庭归客船”便是唐代诗人描写鞋山的佳句。是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有“蓬莱仙岛”之称。</p> <p class="ql-block">山周围碧波滔滔,三面绝壁,仅西北一角,可以泊船。鞋山高出湖面约70米,周长百余米,一峰耸峙,峻峭秀丽,古时有“蓬莱仙岛”之称!山上劲松挺拔,绿树葱郁,林中点缀着一座美丽的古代建筑——天花宫,殿宇雄伟,塑像辉煌,平日晨钟幕鼓,梵乐声声,令人飘飘欲仙!</p> <p class="ql-block"> 泛舟鄱阳湖</p><p class="ql-block">轻舟独棹泛湖口,水瀚天遥气象遒。</p><p class="ql-block">东近石钟山色绮,北趋扬子舸帆稠。</p><p class="ql-block">湖吞江涌激浑澈,山纳夕晖金碧鎏。</p><p class="ql-block">鹤鹳争鸣鸥鹭飞,艄公犹唱乐渔游</p> <p class="ql-block">船行至“泾渭分明”处,我们顺着所指方向望向湖面。果然见到分明界线,深浅颜色分明长长火波线逶迤而去,延绵至山脚。</p> <p class="ql-block">余亚飞诗称:“鄱湖接近长江处,二水相交奇景生。澈液浑流互排斥,浊清界线见分明”。</p><p class="ql-block">看长江滔滔,观鄱湖浩淼,江湖汇合处,水线分明,江水浑浊,湖水碧清,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划”出了一条奇妙的界线,甚称鄱阳湖上一大自然奇景,绘成一幅壮观奇妙的《泾渭图》,这就是著名的“江湖两色”。</p> <p class="ql-block">回程从石钟山下驶过,游船徐徐向前,不同角度欣赏石钟山,只見危崖壁立,傲岸峥嵘;绝壁下洞处处,似乎深不可測,不尽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千载悠悠风雨,石钟山,鄱阳湖,鞋山,长江连。引多少古今文人骚客写下千古诗章,而以少胜多的鄱阳湖大捷的英雄情结更深深镌刻在后人心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江湖两色好风光,石钟千年话沧桑。</p><p class="ql-block">滚滚长江美丽卷,浩瀚鄱阳鱼米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