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品味人生</p><p class="ql-block"> 早就听人说,人生是一杯酒。原以为是一种矫情,是文人的无病呻吟。活得久了,渐渐感到,这话说得一点不错。人生不但是一杯酒,而且是杯好酒。酒越好越要慢慢品,人生这杯酒更要慢,一年,十年,五十年,品得越久,味儿越浓。十年磨一剑,百年品一酒。</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年刚到贵州,见到小北京,除了惺惺惜惺惺,还觉得很有趣,不是在北京见到北京人,而是在这深山老林碰面,你说有点意思吗?。</p><p class="ql-block"> 对于北京,我一直很虔诚,单一个紫禁城,就让我顶礼膜拜,心仪不已。但对北京人却有点不感冒。《茶馆》里那些个遗老遗少,一口的京皮子,油嘴滑舌,一天到晚的豆汁炸酱面,有什么好吃的?说起话来,舌头卷成了大麻花,滴个啷当锵,听了都令人发笑。而且,我以为北京人个个都是这个样子,所以实在不敢恭维。</p><p class="ql-block"> 但真见着了,觉得大相径庭,一个个既不耍嘴皮子,翘舌音也不明显,怀疑是不是正宗的北京人,至少已经改良过了。</p><p class="ql-block"> 时间长了,她们和我们说北京上海话,我们和她们说上海北京话,九腔十八调,互相取笑,反倒有趣起来,见不到她们来几句洋泾浜还有点空落落的,似乎生活中少了点什么。这酒终于品出了点味道。</p><p class="ql-block"> 初与小北京打交道,觉得太正经,一脸的革命战士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实那是专对上海人的,一转脸,几个小北京在一起也嘻嘻哈哈的,比我们还疯。原来人都是这样,熟悉了,就随便了。不久,我们就混成了一片,不分彼此。这酒,味道渐渐浓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不过,终究基因不同,北京人的硬气和上海人的油气还是能看得出来。崔淑华那一付铁嘴铜牙纪晓岚架势,令人不战而败。高爱玉虽脸涨得通红,但红苹果再绷起脸也吓不了人。唯王人人,兼具北京上海两种因子,故而一会儿北京腔,一会儿上海腔,叫人无所适从,只能束手就擒。</p><p class="ql-block"> 都说不打不成交,这样打打闹闹下来,不觉已经几十年,这酒也变得浓了起来,醇香十足,比茅台有过之而无不及。</p><p class="ql-block">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喝着,似乎人生本就该如此。谁知一朝分开,方觉这酒之珍贵。可惜这酒已经不多了,要扣着斤两喝。不过,酒喝到这个程度,也算是真正喝出了味儿。</p><p class="ql-block"> 人生这杯酒我们千万要珍惜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