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传奇之林兰英

盛才课后中心宋诏桥校区

<p class="ql-block">  她是美国争抢的半导体之母,一生未婚无儿无女,却造福了几代中国人。她从美国带回来无价之宝,助力中国半导体崛起!她研制的硅外研材料,更是对“两弹”做出过重大贡献!50年代她在美国年薪高达一万美元,只因祖国的一通电话,甘愿回国拿207元的工资。她就是“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林兰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林兰英,于1918年2月7日出生于福建莆田县。幼年为了上学,经过一番绝食斗争,家人同意林兰英上了砺青小学,林兰英在砺青小学的成绩始终在有着40多名男女学生的班中占居前两名,于是校长彭介之决定保送她进入砺青中学,上初中时,三年六个学期她都保持全年级第一名。1933年9月,林兰英进入莆田中学高中部一年级,成了当时高一年级唯一的一名女生,后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入福建协和大学(现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从福建协和大学毕业后,林兰英作为优秀生留校任助教,1944年开始担任福建协和大学讲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7年5月,福建协和大学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迪金森学院建立互换留学生的关系。次年林兰英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进入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迪金森学院数学系学习。1949年,林兰英在获得迪金森学院数学学士学位的同时,还获得了美国大学荣誉学会迪金森分会奖励她的一枚金钥匙;同年深秋,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开始了固体物理的研究。1951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固体物理学硕士学位,之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米勒教授。1955年6月,凭借博士论文《弱X射线辐照引起氯化钾和氯化钠晶体的膨胀》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是该校建校215年以来,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也是该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博士。博士毕业后,导师推荐她去纽约长岛专司半导体研究的索菲尼亚公司任高级工程师。之后,她被聘为从事半导体科研工作的索菲尼亚公司(Sylvania公司)高级工程师,靠林兰英杰出的科学分析指导,公司成功地造出了第一根硅单晶,不久,她又为公司申报了两项专利,公司连续三次提高她的年薪,高达一万美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为祖国的一通电话,林兰英不惜放弃令人羡慕的万元美金年薪,毅然决定回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过美国海关时,她被抢走了身上全部的积蓄6800美元,身无分文踏上归途,但她却心中暗自窃喜,只因为她成功带回了“无价之宝”——硅单晶和错单晶。</span>这是半导体研发的重要材料,也是她为祖国准备的厚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林兰英回国时拿着207元的工资,不到半年,中国第一根错单晶研制成功。1958年,中国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诞生。她研制的硅外延材料更是对“两弹”做出重大贡献!林兰英一生获奖无数,赞誉满身,曾4次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还培养出了吴德馨、王占元等一批顶尖的科研工作者。然而,林兰英的生活却极 其简朴,她放弃上万美元的高薪,拿着200多人 民币的工资,一辈子都没有结婚生子。可以说,她把所有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国家。没有林兰英这样老一辈科研人的自我牺牲、艰苦奋斗,也许直到今天我们还被发达国家远远甩在身后,在各方面受制于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林兰英在美国大学做演讲时,对留学生们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不能以50年代的标准要求你们,因为时代不同了。但是不管是50年代还是80年代,甚至是21世纪,身为炎黄子孙,我们都应该把黄金时代献给自己的祖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3年3月4日,林兰英院士在北京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5岁。她的丰功伟绩,值得后来人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我是秋老师,一个陪你读书、成长的陌生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