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得益于沙县区进修学校组织的思政干部工作创新高级研修班,我在2022年7月18日实地参观了龙岩长汀中复村、松毛岭战役指挥部、松毛岭战役纪念碑和水土保持教科园。</p> <p class="ql-block">18日上午我们先到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参观学习。给我们讲解的是一位穿着军裤、白T恤的老人。他自己介绍来自中复村,不仅对这里的历史清清楚楚,也走访过很多红军长征时走过的路。他讲解过程中,我印象最深是几组数字:</p><p class="ql-block">在中复村,还可见到红军桥,这是红军征兵处旧址。这座廊桥占地90平方米,设有木板长凳,桥中有镇武祖师雕像。廊桥的左上方,木板上用毛笔写有“救国不分男女老幼”八个大字。当年红军征兵处就设在这里。与红军桥相连的,还有一条古道。这古道为汀州通往永安经过中复村仍保留的一段古官道,系卵石铺砌而成的,街两边为土木结构瓦房店面。此街古时为商贾之所,极为繁华,当年给红军提供过很多的帮助,因此又被称为“红军街”。</p> <p class="ql-block">1933年5月,蒋介石在江西南昌成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亲自坐镇指挥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革命根据地进攻,其中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鉴于前四次“围剿”失败的教训,蒋介石强调“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反革命方针,在政治上进一步实行法西斯统治,在军事上采取持久的“堡垒主义”的新战略,企图依托堡垒,向苏区逐渐推进,最后寻求与红军主力决战,以达到消灭红军和摧毁中央根据地之目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民国版《长汀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三年九月(即1934年9月)……是役(指松毛岭战役)双方死亡枕籍,尸遍山野,战事之剧,空前未有。”松毛岭战役整整进行了七天七夜,打得非常激烈、残酷。在血与火的激战中,红军给敌军重创,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被迫全线后撤。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在长汀县钟屋村“观寿公”祠堂前的大草坪上召集了由赤卫模范队员、少先队员和群众等人参加的万人誓师大会。当天下午3时,红九军团兵分两路,前往江西瑞金红都,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p> <p class="ql-block">松毛岭战役是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在闽的最后一战,也是异常惨烈的一战。战役持续了整整七天七夜,尸横遍野,这场战争打的十分残酷。双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几乎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红军在这场战斗中的负隅顽抗使得双方损失兵力惨重,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可是双方的实力实在太过悬殊,即使有当地百姓的加入,面对着炮火无情的轰炸,红军只能退下阵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一战,万余名无名红军战士身死松毛岭,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宝贵时间。</span></p>